混凝池搅拌器设计

2024-12-31 16:57   宁夏  
搅拌器是机械混凝池中最重要的设备,其使废水和混凝剂在池中流动循环,以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混合时间和搅拌强度是保证混凝效果的关键,混合时间更多的取决于后续处理工艺,而不是混凝方式。机械搅拌混凝池的搅拌机可以在计划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搅拌强度,水的压力损失小,且能适应水量的变化,所以被广泛应用。在有的设计手册中,混凝池搅拌器功率按照4.3~17 kW·s/m³进行估算,该推荐范围过于宽泛,以至于一些设计院或EPC单位为了削减工作量或节省成本,在该推荐范围内取值,且取较小值或临界最小值,导致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混凝效果差,沉淀或澄清后,出水水质差,而通过直观或感官又难以判断是搅拌器设计问题。本文从搅拌器叶轮分类及水的流动循环状态出发,给出混凝池搅拌器设计计算的简捷方法,供水处理人士参考。
一、搅拌器叶轮分类及水的流动循环状态
根据水流产生的流动循环状态,混凝搅拌器叶轮可以分为径向流叶轮和轴向流叶轮,如下图所示。
径向流叶轮产生离心力作用,水流在水平方向上沿叶轮叶片向四周流出,速度峰值产生在叶片中心。轴向流叶轮的水流沿平行于垂直轴的方向流动。可见,两种叶轮的循环模式也明显不同。径向流搅拌器在叶轮上方和下方分别产生两条循环回路。轴向流搅拌器产生一条从混凝池底部到顶部、再返回叶轮的循环回路。
按推进方向不同,轴向流式叶轮又分为向上推进和向下推进两种,混凝池通常采用的是向下推进式,这是由于这种型式的轴向流叶轮使液体由混凝池底部向顶部流动,可以使絮体均匀的悬浮于水中,以免淤积在池底,缩小有效池容,进而使混凝时间减少。判断推进方式的方法是,站在池上,俯视液面,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的即为向下推进式。
二、搅拌器设计计算
1.混凝时间
混凝时间t需要根据药剂总类、反应时间及混合均匀度要求来确定,对于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的混凝池,可取t=10~30 s;对于投加石灰、液碱、纯碱的化学软化反应池,可取t=120~300 s;对于投加PAM的絮凝池,可取t=1200~1800 s。
2.混凝池几何尺寸设计
(1)混凝池有效容积V
式中:Q为混凝池进水量,m³/s;t为混凝时间,s。
(2)混凝池直径D
虽然圆柱形池体更有利于混凝,但是其施工中模板支护难度很大,所以普遍采用正方形池体,池体的当量直径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W为混凝池的宽度,m。
(3)有效水深H
需要注意的是:1)有效水深与池体当量直径的比值应保持在0.8~1.5之间,否则应调整池体宽度W后重新计算;2)为了防止搅拌过程中,水溢出,池体须设置超高0.3~0.5 m。
3.搅拌器设计
(1)搅拌器直径d
对于径向流搅拌器,直径可取d=0.4~0.7D;对于轴向流搅拌器,可取d=0.2~0.5D。
(2)搅拌速度梯度G
对于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的混凝池、投加石灰、液碱、纯碱的化学软化反应池,可取G=500~1000 1/s;对于投加PAM的絮凝池,可取G=100~300 1/s。
(3)搅拌器外缘线速度v
如果使用径向流式搅拌器:对于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的混凝池,可取v=2.0~3.0 m/s;对于投加石灰、液碱、纯碱的化学软化反应池,可取v=3.0~5.0 m/s;对于投加PAM的絮凝池,可取v=0.5~1.0 m/s。
如果使用轴向流式搅拌器:对于投加铁盐或铝盐混凝剂的混凝池,可取v=5.0~10.0 m/s;对于投加石灰、液碱、纯碱的化学软化反应池,可取v=10.0~15.0 m/s;投加PAM的絮凝池一般不使用轴向流式搅拌器。
(4)搅拌器转速n
(5)搅拌器角速度ω

(6)搅拌器桨叶数Z
对于径向流式搅拌器,Z=2或Z=4;对于轴向流式搅拌器,Z=3。
(7)桨叶层数e
对于径向流式搅拌器:当H/D≤1.2时,e=1层;当H/D>1.2时,e=2层或更多层;对于轴向流式搅拌器,当H/d≤4时,e=1层;当H/D>4时,e=2层或更多层。
(8)浆板折角θ
对于径向流式搅拌器,θ=45°;对于轴向流式搅拌器不存在该参数。
(9)搅拌器计算功率
对于径向流式搅拌器,可按下式计算功率,轴向流式搅拌器计算极为复杂,将在以后文章中分享。
(10)搅拌器电机功率
式中:P为电机功率,kW;k为电机工况系数,可取k=1.2~1.3;η为机械传动总效率,其是减速器传动效率和轴承传动效率的乘积,可取0.94~0.97。
总结
混凝池搅拌器是保证药剂与废水充分混合、反应的核心设备。如果搅拌功率过高,絮体被击碎,直接关系到后续沉淀或澄清单元出水水质;如果搅拌功率过低,药剂没有完全反应,对药剂成本造成影响,所以,在水处理项目中,搅拌器是我们必须核算的工艺设备,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如发现混凝池内频繁淤积大量淤泥,那么很可能是搅拌器功率过低所致。

水处理科技学报
分享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法和运行调控措施,报道水处理前沿技术。欢迎水处理人士来稿,稿件内容可为运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运行经验总结、技改技革案例、技术研究综述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