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指在同一反应池(器)中,按时间顺序由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五个基本工序组成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其作用是将均质均量、初沉、生物降解、二沉于一体。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SBR基础上,又衍生出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S 或CAST 工艺)、连续和间歇曝气工艺((DATIAT 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 工艺)等。
15.去除总氮污染物的设计参数按照下表选取;
SBR工艺由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待机五个工序组成,分为限制曝气进水和非限制曝气进水两种,如下两图所示。
式中,V为反应池有效容积,m³;Q′为每个周期进水量,m³;S0为反应池进水BOD5,mg/L;X为反应池内平均污泥浓度,kg/m³;Ls为反应池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tR为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
式中,tb为闲置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式中,KdT为设计温度下微生物的衰减系数,/d;Kd为微生物在20℃时的衰减系数,取0.040~0.075/d;θT为温度系数,取1.02~1.06;T为设计温度,℃。
式中,ΔXV为排出反应池微生物的量,kgMLVSS/d;Y为污泥产率系数;Q为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³/d;S0为反应池进水BOD5,mg/L;Se为反应池出水BOD5,mg/L。
式中,ΔX为剩余污泥量,kg/d;Y为污泥产率系数;Q为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³/d;S0为反应池进水BOD5,mg/L;Se为反应池出水BOD5,mg/L;V为反应池的总容积,m³;XV为混合液的MLVSS,kg/m³;f为进水悬浮物污泥转换率,取0.5~0.7kgMLSS/kgSS;SS0为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mg/L;SSe为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mg/L,SBR对悬浮物的去除率为70%~90%。
式中,K0为需氧量修正系数;Cs为标准状态下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Cs=9.17mg/L;α为混合液中总传氧系数与清水中总传氧系数之比,取0.80~0.85;β为混合液中饱和溶解氧值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值之比,取0.90~0.97;C0为混合液剩余溶解氧,取2~4mg/L;Csw为T℃、实际压力时,清水饱和溶解氧浓度,mg/L;T为设计水温,℃。
式中,O2为污水需氧量,kg/d;Q为污水设计流量,m³/d;S0为反应池进水BOD5,mg/L;Se为反应池出水BOD5,mg/L;ΔXV为排出反应池微生物的量,kgMLVSS/d;Nk为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ke为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为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N0e为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a为碳的氧当量,取1.47;b为氧化每千克氨氮所需氧量,取4.57;c为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
式中,OS为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kg/d;K0为需氧量修正系数;O2为污水需氧量,kg/d。
式中,GS为鼓风机供气量,m³/d;OS为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kg/d;EA为曝气设备氧的利用率,%,可按下表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