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研究合集 | 我们专注新三板、北交所研究10年🏆
芭薇股份(837023.BJ)
分析师:诸海滨 | S0790522080007
· 公司:护肤品ODM领域细分龙头企业,积极引入5G智能应用及智能化设备
芭薇股份成立于2006年,近二十年来从研发技术、智能制造、产品质量认证等多维度提升化妆品代工实力,已经形成领先的研发能力、卓越的检测实力、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模式,成为国内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产品种类丰富,涵盖护肤、面膜、洗护、彩妆等多个类别。凭借优质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快速稳定的生产交付能力,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18-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24%、14.07%。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0.45/0.61/0.79亿元,EPS为0.53/0.71/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6.1/26.7/20.6倍,看好公司护肤品ODM领域细分龙头地位,检测能力优势与业绩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行业:化妆品监管政策趋严,生产呈代工化趋势,行业规模有望623亿
化妆品品牌商弱化研发、生产及检测环节的投入,同时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所以目前化妆品品牌商对具备新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等系统服务能力的制造商存在更高偏好及一定依赖性。随着新兴化妆品牌的涌现,及美妆个护产品下游需求的增长,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根据灼识咨询预测数据,2022-2025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有望从434.1亿元增长至622.9亿元,实现12.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亮点:134项专利、13230款产品备案和检测能力构建护城河,合作众多品牌
公司重视创新研发能力,7项核心技术具有行业先进性,117项发明专利与13230款产品备案数量领先同业公司。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使公司在智能化生产领域具有优势,同时专业检测业务资质为研发生产各环节赋能,为产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累计为1000多个化妆品品牌提供产品及服务,与联合利华、仁和匠心、HBN、SKINTIFIC、丸美、凌博士、纽西之谜、谷雨、红之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爆品营销经营稳定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01
公司是一家具备护肤、面膜、洗护、彩妆等多品类化妆品生产能力,拥有化妆品独立检测资质,工艺及技术储备领先,集产品策划、配方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于一体的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
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护肤类、面膜类、洗护类、彩妆类四大类别,此外,公司通过子公司悠质检测开展化妆品检测业务。营收占比上来看,护肤系列为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2023年营收占比为89.19%;其次为面膜收入的5.22%、洗涤类2.66%、彩妆类2.15%、检测0.60%。
护肤品(除面膜)主要是指用于面部皮肤清洁、保养、护理所使用的日用化学产品,起到皮肤清理、防护、滋养的作用。公司护肤类产品主要包括:护肤精华、美白精华、洁面乳、面霜、眼霜等。
营收上,护肤系列产品2023年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13.19%,收入规模及营收占比逐年提升,是公司主营收的主要来源。2020年以来,公司助力客户打造销量爆品,2021年朵拉朵尚品牌、2021年及2022年仁和匠心品牌、2022年及2023年1-6月广州蜚美的SKINTIFIC品牌相关护肤品ODM数量及收入规模放量增长,深圳市护家科技有限公司的HBN品牌相关护肤品ODM数量及收入规模增长,带动公司护肤品(除面膜)业务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24H1,公司护肤品系列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25.64%。
盈利能力上,公司2020年以来毛利率逐年提升,自2020年的29.58%提升至2023年的33.61%。2023年公司江高自有智能化工厂集中生产优势继续增强,较2022年同期减少清湖老厂外租厂房租金,及减少机物料消耗、电费,最大品类护肤品(除面膜)的收入增长同时,单位制造成本下降,毛利率提升2.75个百分点。2024H1,由于客户结构变化,护肤品毛利率下降7.02 个百分点。
面膜类产品是指涂抹或敷贴于人体皮肤表面,经一段时间后揭离、清洗或保留,起到清洁、保湿、美白、抗皱、舒缓等作用的日用化学品。
公司面膜产品主要包括凌博士、伊肤泉、谷雨、丸美、朵拉朵尚等品牌。
营收上,公司面膜收入2020-2022年相对比较稳定,分别为5,079.40万元、5,347.85万元、5,301.75万元,2023年公司面膜类客户有所减少,因此营收有所下降,2023年公司面膜收入2444.49万元,同比下降53.89%。2024H1面膜营收902.30万元,同比下滑25.54%。
盈利能力上,2022年以来公司面膜产品毛利率基本平稳,2023年公司面膜产品毛利率为38.29%。虽然新增面膜自动装盒机,但仍不及2022年规模化产量下的生产效率,毛利率小幅下降0.67个百分点。2021年公司面膜产品毛利率略有下滑主要为面膜平均单价较2020年下降。2024H1, 由于客户结构变化及产量下降,面膜产品毛利率下降21.46个百分点。
1.1.3、 洗护类:合作联合利华、和风雨、极男品牌,2023年毛利率30.70%
洗护类产品是指针对身体清洁、保养及头发的清洁、保养、护理、造型等所使用的日用化学品。公司洗护类产品主要包括:沐浴露、洗发水等。
营收上,洗护类产品2021年洗护产品收入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联合利华、和风雨、极男品牌相关洗护产品ODM数量及收入规模的增长。2023年洗护类产品营收为1248.84万元,同比下滑16.66%。2022年及2023年洗护产品收入规模下降,主要原因系和风雨、极男品牌相关洗护产品ODM数量及收入规模下降。
盈利能力上,公司2023年因为洗护类客户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提升13.21个百分点,达到30.70%。
彩妆类产品是指用于涂抹、遮盖、修饰妆容,需要后续卸妆和清洁的日用化学产品。公司彩妆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唇膏、口红、眼影等彩妆产品及磨砂膏、香体膏等身体护理产品,涉及主要品牌包括凡士林、力士、舒耐等。
营收上,公司2020-2023年彩妆类营收在800-1600万元内波动,在营收中占比相对较低。2023年彩妆类营收规模为1008.19万元;2024H1彩妆类产品实现营收727.27万元,同比增长121.55%。
盈利上,由于公司彩妆规模相对较小,2021年的产品结构中,部分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所投入的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较多,毛利率较低。2022 年公司减少部分低毛利产品的销售,影响2022 年公司彩妆及其他业务的毛利率略有提高。2024H1,由于彩妆产品产销量增长明显,彩妆产线效率提升,毛利率上涨16.9 个百分点。
公司检测业务收入通过子公司悠质检测为化妆品品牌商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产生的,悠质检测拥有检测仪器设备数量高达200多台/套,检测项目包括理化测试、禁限用物质检测、微生物管控、功效评价、安全性实验等。
营收上,公司检测营收2021年增速较大,营收达到648.87万元;2023年营收280.20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相对较低。因化妆品新法规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化妆品功效检测收入成为公司检测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源,2021年及2022年功效检测需求增加,收入规模相对较高;随着功效检测方法的多样化,检测业务单价有所降低,同时由于公司客户及单品的逐渐聚焦,检测业务需求有所下降,综合导致2023年检测业务收入降低。2024H1,公司检测业务营收214.31万元,同比增加48.95%。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检测成本增长,主要是受客户需求变动影响,检测费用及检测所耗用材料有所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年毛利率回升至26.18%;2024H1,检测业务毛利率25.52%。
芭薇股份作为国内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领先企业,致力于为品牌商提供策划、设计、研发、生产、品质控制、代订包材、检测备案一体的服务,并形成了领先的研发能力、卓越的检测实力、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模式。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2年被评为中国化妆品OEM十大质量领先品牌,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7年荣登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榜单,2020年获得年度爆品工厂称号。2023年获得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与一带一路总商会优秀合作企业。2024年,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成立以来,公司不断从研发技术、智能制造、产品质量认证等多个维度提升化妆品生产实力,取得了GMPC、ISO22716等一系列化妆品生产规范认证,2017年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2019年通过了屈臣氏、迪士尼、联合利华审厂。2021年芭薇创新中心&智慧工厂正式投产运营。2022年获得广东省化妆品协会-科学进步奖。
芭薇股份引入5G智能应用及智能化设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模式升级,智能质造推动质量管理变革创新;单线生产线效率较原来提升了1.5倍~2倍,已实现研、检、产、供、销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构建和实施了“双数双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保质保量满足市场大批量快速交付需求。
同时,芭薇股份还启动了AI美妆大模型打造美妆创意产业生态链,实现数据打通,整合研发端数据与检测端数据的并行,带来科研技术、原料创新与功效检测数据的结合,赋能生产提高工作效率。2024年,为进一步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究,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美妆数字产业集群,芭薇股份率先布局未来,携手九鑫智能,开启全新的AI智能管理新篇章。
股权方面,公司实控人为董事长冷群英、刘瑞学。2023年11月1日,冷群英、刘瑞学与冷智刚、单楠、刘瑞杰、白云美妍、芭薇有限合伙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截至2024年9月30日,冷群英直接持股数量为193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2.55%;刘瑞学直接持股数量为10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2.59%。
高管方面,实控人冷群英任公司总经理,陈彪、冷智刚为公司副总经理,都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
参控子公司上,截至2024年3月19日,芭薇股份共有13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公司。
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为化妆品品牌商提供产品策划、配方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以配方研发、工艺改进为核心驱动力,依托完备的智能制造及产品检测体系,为品牌商提供高效的新品上市服务方案,为市场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新零售时代下,电商渠道发展势头迅猛,许多新锐国产化妆品品牌打破了传统化妆品品牌的运营模式,通过精准营销,迅速打开市场。公司定位为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除了对外输出从新品配方研发到功效检测的全流程服务以外,还能根据品牌方的市场定位及渠道特点,针对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画像,定向推介特色配方,与品牌方一起打造“爆款”。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通用基质原料和添加剂,原材料主要包括添加剂、保湿剂、表面活性剂、油脂、防腐剂、增稠剂等。公司根据客户的不同营销策略和功效需求,进行配方研发,生产加工非标准化的产品,不同产品所用原材料类别以及原材料用量上存在差异。此外,公司根据客户对产品内包装及外包装的要求,采购瓶子、膜布膜袋、彩盒标贴等包装材料。
占比金额上,包装材料、添加剂为公司主要采购原材料,2022年的采购额在原材料中占比分别为37.74%、29.55%。
采购金额占比来看,公司2022年、2023H1前五大供应商年度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27.45%、41.19%,不存在严重依赖于少数供应商的情况。
生产上,公司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能够根据品牌商对产品的功效要求,结合功效配方设计,完成工艺控制、规模化生产、产品检测等系列生产环节。公司采取自主生产为主、外协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配方均由公司自主研发完成。
根据产品贴牌的不同,自主生产可分为ODM模式及OBM模式。ODM模式下,公司完成料体乳化、灌装及包装等生产工序后,冠以品牌商名称、商标,完成对品牌厂商的产品销售。OBM模式下,公司使用自有品牌对外销售。公司产品无质量问题不予退货,公司不承担产品终端滞销的风险。
2020-2023H1,公司产能与产量都在逐年上升,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2023H1为82.41%;同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销量达到9463.76吨,对应的产销率为96.17%。
订单履行部根据生产排期及工序重要性,制定外协生产计划,少量包装、叠膜、辐照等流程委外进行加工。
公司委外加工费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在2020-2023H1呈现小幅下降趋势,2022年委外加工费为451.59万元,占比为1.42%。
销售方面,公司销售模式为直接销售模式,以线下销售为主。其中,线下销售主要通过行业展会、存量客户转介绍、集中客户拜访等方式开拓市场;线上销售主要通过电商B2B平台(阿里国际站)、抖音、TikTok等渠道进行推广。
ODM模式下,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化妆品品牌商。销售部根据市场产品趋势、客户对产品的功效需求及目标消费群体的画像,结合行业数据、市场调研结果、同行业竞品分析,向化妆品品牌商推介公司的产品服务方案。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框架协议,就配方研发、产品质量、物流运输、订单交付方式、结算方式等方面作出约定。而关于产品型号、规格等具体事项由公司与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在框架协议条件下另行协商确认,具体产品数量、价格以经双方确认的订单为准。
OBM模式下,公司对外销售自有品牌产品。
公司以ODM模式销售为主,营收占比在2020-2023H1期间保持在97%以上,OBM占比略有提升,自2020年的0.32%提升至2023H1的0.93%。
1.4、 财务分析:2023年营收增至4.69亿元,毛、净利率为33%、9%
公司凭借优质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快速稳定的生产交付能力,为客户实现终端市场的开拓以及品牌销量的增长,从而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营收方面,201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均保持较好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5.24%。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2.02%;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4.71亿元,同比增长50%。
利润方面,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115.92万元,同比增长8.20%,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4.07%。2024Q1-Q3实现归母净利润2,905.17万元,同比下滑5.70%。毛利率、净利率波动相对较小,近五年内毛利率维持在30%-35%区间内。2023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3.19%、8.85%。
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22.73%。
公司销售费用基本随着营收增长而增长,销售费用率波动较小,2022年有小幅下降,2023年回升至8.29%。销售费用率2022年出现下降,主要因为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业务人员出差较少,业务差旅费用、展会及宣传费下降,2023年积极开拓业务,销售费用率有所回升。
2021-2023年,公司管理费用逐年上升,管理费用率基本较为稳定,2023年管理费用率为7.77%。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搬入江高创新工厂租赁费用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研发项目聚焦,精简了部分基础研发人员,材料、检测以及咨询费发生额减少,2023年研发费用率为5.85%。
2021年公司的财务费用率相比于2020年的0.05%有一定程度增长,达到1.18%,主要由于公司存在借款利息资本化,存在在建工程转固的情况,因此财务费用比率存在一定的波动。
02
2.1、 行业解析:大部分化妆品品牌企业选择代工生产
根据《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定义,化妆品是指作用于人体面部、皮肤、毛发、口腔等人体部位起到清洁、保护、保养和美化作用的日用化学工业品,通常以涂覆、揉擦或喷洒等方式施于人体不同部位,有令人愉快的香气,使容貌整洁,增加魅力。由于化妆品的范围很广,产品丰富多样,化妆品分类方法众多。按照功能不同,行业内通常将化妆品分成护肤品、洗护产品、彩妆、香氛香水及其他这五大类别。
公司业务属于化妆品制造业,上游主要为化工企业等原材料提供商、包装设计与生产企业,下游为品牌商与渠道商。
(1)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包材供应商
化妆品原材料供应商多为化工企业,提供化妆品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表面活性剂、香料香精等基础原料。
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多为塑料、玻璃等,高品质的包装设计可有效增加化妆品产品销售附加价值,利于产品市场推广。
(2)中游:化妆品制造商
化妆品制造商是整个产业链体系运营的基础,根据化妆品生产模式不同,化妆品制造商可分为专业的OEM/ODM代工厂商和品牌自主生产商。现阶段,因自建工厂前期投资成本高、设备和研发投入较多,大部分的化妆品品牌企业都选择代工生产厂商完成产品生产制造,知名代工厂商有科丝美诗、诺斯贝尔、嘉亨家化、芭薇股份等。
(3)下游:品牌商及渠道商
化妆品行业内品牌端参与者众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已存在不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品牌商。由于品牌商掌握化妆品的定价权,盈利水平在产业链中最高。化妆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电商、百货、商超、化妆品专营店等。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买化妆品的习惯。
品牌商对制造商存在偏好以及一定依赖性。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打造长盛不衰的“爆款”难度不断提高。对于化妆品品牌商,特别是新兴品牌及初创品牌而言,弱化研发、生产及检测环节的投入,转而以市场营销、品类选择、消费者引流及流量转化为核心的“品牌运营”正逐渐成为化妆品品牌商的经营核心。品牌商对化妆品制造商,特别是具备新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等系统服务的化妆品制造商,存在更高的偏好及一定程度的依赖性。
化妆品生产通常可分为自主生产和代工生产两种模式,其中,代工生产是由制造方负责生产、提供人力及场地,采购方负责销售的生产方式。化妆品代工企业的发展与下游化妆品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我国洗护用品市场率先发展起来,带动一批本土洗护用品代工企业的设立;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日益提升,诸多本土护肤品代工企业迎来蓬勃发展期;近年来,我国彩妆消费逐步流行,成为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增长的重要品类之一,本土彩妆代工企业逐渐出现。
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行业监管力度也持续加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化妆品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弥补化妆品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漏洞。其中,《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新规通过对原料供应、品牌生产/代工、产品注册/备案、销售及上市后监督等环节进行规范化要求,防控风险、落实责任,为化妆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作为化妆品生产企业,上述法规政策的出台及变动对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经济环境上行以及消费信心提升,全球化妆品市场有望恢复持续增长态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个人容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护肤、彩妆等类别化妆品在消费者群体间的渗透力提升,带动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如今化妆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消费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美妆及个护市场规模达到5365亿美元。尽管2020年行业受疫情等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化妆品市场表现较为低迷,但随着全球经济上行,市场消费信心恢复,行业恢复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8年全球美妆及个护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6888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护肤类产品市场方面,根据Statista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护肤产品市场规模为1,435亿美元,主要参与品牌包括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和资生堂等。近年来,护肤品占比不断增加,根据Statista预测,2028年全球护肤类产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62亿美元,2022-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4.44%,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费人群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即使在2020年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冲击下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规模仍然达到3,400.20亿元。2023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4,141.70亿元,同比增长5.24%;2024M1-M10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563.00亿元,相比2023M1-M10的3,291.30亿元同比增长8.26%。
随着年轻消费者对护肤与抗衰老意识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护肤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Euromonitor数据显示,护肤品是我国化妆品中规模最大的品类,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为2,938.1亿元,2015-2021年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55%,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护肤类化妆品市场规模为2804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发展到3186亿元。
从人均水平上看,目前我国消费者在护肤品领域人均支出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护肤品消费不仅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护肤品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也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护肤消费习惯、理念的培育,差距有望不断缩小,市场发展潜力大。
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我国美妆及个护人均消费支出为62.4美元,日、韩消费者同为亚洲肤质,人均美妆及个护类消费支出分别是262.6美元和266.2美元,超过我国的4倍。总体看来,护肤品行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内化妆品适用人群、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的提升,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根据药监局统计数据,2015-2023年,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整体保持上涨趋势,2015年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为4,542家,2023年已增长至5,722家。目前,我国化妆品生产环节已经出现一批初具规模的代工企业。在我国经济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拉动上游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
新兴化妆品牌的涌现推动代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伴随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近年来社交媒体对化妆品赛道的助力、年轻消费者对国货品牌认可度的提升均使得我国化妆品品牌赛道参与者不断增加。新兴化妆品品牌商若选择自建工厂生产将不得不承担庞大的资金投入,但若选择代工厂生产,品牌方可以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包括品牌建设、渠道营销等方面,助力品牌方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带来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根据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17-2021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由214.1亿元增长至39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9%。未来,随着新兴化妆品牌产品放量,此类品牌商需要依托化妆品代工厂生产线进行大规模快速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拉动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灼识咨询预计,2022-2025年我国化妆品代工行业规模有望从434.1亿元增长至622.9亿元,实现12.7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4、 竞争格局:芭薇股份规模成长速度较快,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结合芭薇股份主营业务内容,我们选取主营业务存在较大相似性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作为芭薇股份的可比公司,包括青松股份(300132.SZ)、嘉亨家化(300955.SZ)、伊斯佳(838858.NQ)、贝泰妮(300957.SZ)、珀莱雅(603605.SH)。
经营规模仍有成长空间,芭薇股份成长性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目前芭薇股份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营销资源等方面尚弱于同行业龙头公司,但作为水乳膏霜类护肤品的ODM龙头,2022年在同业公司业绩多数下滑的情况下保持逆势增长,体现出芭薇股份在护肤品代工领域的强劲实力。2018-2023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来看,芭薇股份与可比公司均值水平较为相近,达到15.24%;2024Q1-Q3营收上,芭薇股份、珀莱雅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49.50%、32.72%。
盈利能力优于行业龙头。青松股份由于扩产成本较大,且新增产能无法快速释放并形成规模效益,毛利率大幅降低;贝泰妮与珀莱雅自有品牌与渠道因此毛利率相对较高;芭薇股份毛利率水平优于青松股份和嘉亨家化。
研发投入位于可比公司中前列。公司研发费用率位列可比公司中第一。
销售费用率方面,珀莱雅、贝泰妮为可比公司中较高水平,芭薇股份销售模式与二者有一定差异,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可比公司中嘉亨家化、青松股份的销售费用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服务的客户相对较稳定,持续的获客成本较低,因此销售费用率较低。
芭薇股份管理费用率与可比公司均值相近。芭薇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化妆品ODM业务,业务上与青松股份的可比性相对较强;同时公司目前处于成长期,管理半径相对可控,管理费用规模未大幅度增长。
因芭薇股份存在借款利息资本化,近年存在在建工程转固的情况,因此财务费用比率存在一定的波动。
03
3.1、 技术优势:134项专利,产品备案13230款,数量领先同业公司
在特色产品方面,传统ODM模式下,化妆品制造商向品牌方提供的特色产品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在工艺、配方细分领域的比较优势。公司除了在工艺、配方领域持续投入外,针对特色产品的研发已经外延至化妆品原料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134项专利,其中117项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28个化妆品原料专利,均为发明专利。
核心技术方面,公司共拥有7项核心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
2020年以来,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在营收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H1核心技术产品营收达到1.70亿元,占比达到79.87%。
根据芭薇股份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妆品配方超6,000项,根据美业颜究院的数据,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产品备案超13,000款,其中,护肤品备案超11,000款,涵盖抗衰、保湿、控油、舒缓等主流化妆品功效。持续的研发投入及技术积累,使公司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能够根据客户的产品需求,在现有配方库中挑选基础配方进行二次调配,即可提供多个产品提案供客户选择,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在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快的化妆品行业,技术研发领域的沉淀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芭薇股份发明专利与产品备案数量领先同业公司。根据美业颜究院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生产的化妆品产品备案13230款,其中,护肤品备案11820款,涵盖抗衰、保湿、控油、舒缓等主流化妆品功效。
2022年,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达成合作,通过技术共享、平台互通,深研化妆品新原料开发和应用,助力提升公司在研发端和产品端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护肤研究联合实验室”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正式揭牌。
3.2、 检测优势:功效评价内部化缩短上市备案周期,检测项目1100+项
在新品上市方面,传统ODM模式下,化妆品制造商经营核心聚焦在配方的沉淀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新品上市备案环节所需的功效评价测试,主要依赖于外部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是行业内少有的具备人体功效检测资质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能够从产品配方研发环节开始,对产品的质量及功效进行持续检测,新品配方调配完成后,无需对外送检即可同步进行功效评价测试。公司通过将功效评价内部化,能够缩短新品上市备案周期,助力品牌方打造“爆款”。
子公司悠质检测拥有化妆品检测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产品检测包含化妆品、化学原料、香精香料、洗涤消杀类、包装材料及制品5大类,能够对外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目前,悠质检测具备检验检测能力,拥有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MA广东省市监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机构资质(含特殊化妆品人体功效检验检测)。
目前悠质的检测项目超过1100项,包括人体功效测试,感观评价,鸡胚试验,鱼胚试验,细胞试验,禁限用物质测试、微生物测试、包材测试等项目,涵盖的产品类别包括化妆品包材、化妆品原料、化妆品成品、消毒产品以及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等。
3.3、 客户优势:合作联合利华、仁和匠心、丸美等1000+家化妆品品牌
公司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外市场,累计为1000多个化妆品品牌提供产品及服务,与联合利华(包含:多芬、力士、凡士林等品牌)、仁和匠心、HBN、SKINTIFIC、丸美、凌博士、纽西之谜、谷雨、红之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品牌商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凭借产品质量优势,获得诸多下游头部品牌商的青睐。公司坚持以品质为出发点,品牌客户超过1000个,其中包括:联合利华、韩国谜尚、丸美股份、拉芳家化、梵蜜琳、HBN、娇兰佳人、阿芙精油、凌博士、仁和匠心、朵拉朵尚等,与品牌客户的合作案例均收获了消费者良好反响。2020年获得中国直播电商金播奖——年度爆品工厂称号。
主要客户合作关系稳定,营收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合作主要客户共计17家,其中13家与公司合作年限超过3年,8家合作年限超过5年,与公司合作关系较为稳定,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营收达2.88亿元,营收占比61.55%。
3.4、 募投项目:智能生产车间大幅扩产,订单储备情况良好
公司2024年3月29日在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4172.10万元,将全部用于智能生产车间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智能生产车间大幅扩产,以匹配在手订单储备。募投项目“智能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建设期2年,对现有的化妆品产品进行产能扩充。2022年,公司总乳化环节产能1.23万吨,产能利用率80.07%,扩产9544.64吨,扩产比例77.66%,其中护肤品(除面膜)2022年产能9616.12吨,扩产6300吨,扩产比例65.51%。
公司持续开拓品牌客户,订单储备情况良好,产能扩张具有足够订单支撑。
04
芭薇股份深耕化妆品代工领域近二十年,已经形成领先的研发能力、卓越的检测实力、先进的智能化制造模式,成为国内顶尖的全品类、全流程的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同时,新兴化妆品牌的涌现以及下游美妆个护需求的增长必将为化妆品代工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化妆品强监管背景下,品牌商对具备新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功效检测等系统性服务商产生偏好及依赖性,也有望助推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护肤品ODM领域细分龙头,未来成长性与盈利能力相比同业均具有优势,因此公司相比可比公司的估值溢价具备一定合理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年-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0.45/0.61/0.79亿元,EPS为0.53/0.71/0.93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6.1/26.7/20.6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05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爆品营销经营稳定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北证50:锦波生物 | 国航远洋 | 苏轴股份 | 梓橦宫 | 三元基因 | 森萱医药 | 连城数控 | 天力复合 | 利通科技 | 创远信科 | 民士达 | 鼎智科技 | 安达科技 | 康普化学 | 曙光数创 | 华岭股份 | 海能技术 | 硅烷科技 | 恒进感应 | 奥迪威 | 邦德股份 | 骏创科技 | 凯德石英 | 吉冈精密 | 禾昌聚合 | 吉林碳谷 | 同力股份 | 德源药业 | 颖泰生物 | 富士达 | 艾融软件 | 球冠电缆
☞优质个股: 康农种业 | 捷众科技 | 五新隧装 | 纳科诺尔 | 雷特科技 | 万达轴承 | 科强股份 | 美登科技 | 雅达股份 | 美邦科技 | 并行科技 | 建邦科技 | 佳先股份 | 泓禧科技 | 视声智能 | 万通液压 | 派诺科技 | 铁大科技 | 星昊医药 | 开特股份 | 秋乐种业 | 无锡晶海 | 克莱特 | 富恒新材 | 广脉科技 | 华密新材 | 易实精密 | 华洋赛车 | 武汉蓝电 | 科润智控 | 天铭科技 | 方大新材 | 基康仪器 | 三祥科技 | 方盛股份 | 科达自控 | 宁新新材 | 路斯股份 | 中科美菱 | 朱老六 | 新芝生物 | 威贸电子 | 天润科技 | 欧福蛋业 | 一致魔芋 | 佳先股份 | 迅安科技 | 欧普泰 | 太湖雪 | 瑞奇智造 | 骑士乳业 | 青矩技术 | 天罡股份 | 天马新材 | 晟楠科技 | 柏星龙 | 康比特 | 同惠电子
☞专题策略: 现金为王 | PB | A股全市场指数 | 估值为尺 | ESG | 北证50成分 | 高股息 | 西部大开发 | 以旧换新 | 恒生A股专精特新50指数 | 沐光而行 | 高质量扩容 | 改革 | 赛道 | 盘点 | 稀缺性 | 投什么 | 成长之花 | 经验借鉴 | 向阳而生 | 指数 |回购 |上市路径
☞产业链:手术机器人 | 轴承 | 乘用车 | 食品 | 机器人 | 消费电子 | 卫星互联网 | AIGC | 半导体 | 新能源车 | 改性塑料
☞新三板:瑞红苏州 | 四维传媒 | 阳光精机 | 原子高科 | 华电光大 | 东风机电 | 本源环境| 鹏盾能源 | 阳光精机 | 蓝耘科技 | 圣兆药物
持续跟踪系列:定期更新
点击图片跳转: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上证报最佳分析师、中证报金牛奖、Wind金牌分析师、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2024年Wind金牌分析师最佳北交所研究机构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