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研究合集 | 我们专注新三板、北交所研究10年🏆
2025年投资策略
分析师:诸海滨 | S0790522080007
· 北交所蓄势已三年,流动性改善专精特新成金字招牌,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交所自2021年正式设立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三年,经历多轮改革,北交所的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北交所、新三板着力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重要服务平台,共同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11月8日,北交所上市企业256家,总市值6,796亿元。2023年以来,北交所经历了2023年11月、2024年10月行情。本轮行情中北交所涨幅明显更大,走势强于科创板与创业板,流动性改善也越发明显,10月成交金额创新高,达到6627亿元。目前北交所PE为科创板估值水平的86%,为创业板106%。此外,北交所还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参与。2024年,北交所公司平均机构调研数量27家,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均值20%。新股方面,2024年北交所新上市17家,首日涨跌幅均值自2022年逐渐提升,2024年均值达到175%,94%的新股首日收涨,首日换手率均值达78%。
· 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金量足,正朝着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主阵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8家,占比58%。2023年北交所企业平均研发支出为3445万元,占总营收比例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4%。 新质生产力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北交所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标的较为丰富,集中于新能源汽车、氢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 北交所高技术、高护城河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或面临重估
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经济的心脏,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作为驱动工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全球各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提升行业利润水平,特别是增强装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北交所的制造业毛利率主要集中在30-50%、20-30%区间,分别占比37%、25%;2023年ROE水平上,32家超过20%盈利能力表现较好。估值上,高盈利、高技术、拥有坚实渠道与技术护城河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可能面临系统性重估,目前北交所制造业企业PE TTM在50X以下的仍然占比超过一半。
· 并购重组政策暖风不断叠加新产业周期,或成为跨年度的投资主线
2024年并购重组政策暖风不断,叠加新产业周期或成为跨年度投资主线。北交所较多公司在手现金充沛,有利于把握并购机遇。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聚焦核心产业链,专注于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匹配的领域,通过精准的并购来加强在特定产业方向上的竞争力,深化产业协同并购战略,或为北交所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若北交所公司能在收购之后发挥好并购协同效应或补链强链,那么并购将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公司规模较小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
01
2024年11月,北交所迎来了开市3周年。北交所自2021年正式设立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三年,经历多轮改革,北交所的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市场功能。
2023年-2024年,北交所深化改革进一步加速,新政策的出台频率提高。2023年1月发布实施做市交易业务规则以及政府债券交易细则;2月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股票做市业务;4月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担保物集中度管理业务指引》;6月开展纳入深市跨市场指数测试;6月与港交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7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放宽北交所做市商门槛。
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全力推进市场高质量发展,围绕《意见》贯彻落实,当天,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发布首批八项改革创新举措。其中,北交所发布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七方面举措,全国股转公司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
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2023年12月北交所启动公司债券市场;2024年4月,国九条发布,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又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第三次国九条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并为此出台系列举措,共九大看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个必须”、发行上市制度迭代升级、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健全退市过程中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定机制建设、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有望提速。新“国九条”促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北交所配套业务新规等后续政策的落地逐步推动市场高质量建设,利好北交所市场生态健康发展。
此外,4月北交所同时上线920号段;2024年8月发布实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三件审核业务指引,全面落实“1+N”政策文件的要求。
2024年8月30日,北交所发布实施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三件审核业务指引,主要是全面落实“1+N”政策文件的要求,同时在保持现有审核要求总体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固化成熟监管经验、突出制度特色的思路,细化完善了部分规定。相关内容契合中小企业特点,整体上未增加企业负担。
从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到2021年11月北交所正式挂牌,北交所与上交所、深交所并列成为我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之一,再到如今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我国A股市场已逐步建立起由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四大板块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各板块之间的差异化定位逐渐明确。
中国证监会在发布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引言中提出,“主板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
除了A股市场以外,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场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微企业培育、规范、融资、扶持政策综合运用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备了一批初具规模和规范性良好的企业。未来,这部分企业可能进入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进一步孵化,为北交所提供更多优质的储备。
2024年10月20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协同联动,从制度对接、企业培育、工作衔接三个方面开展合作,形成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拓展资本市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新三板协同推进。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相关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质效,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制定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全国股转公司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综合服务行动计划》。
下一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深化协作,扎实推进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见效,将北交所、新三板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重要服务平台,共同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将继续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区域性股权市场、市场机构各方主体的合作,探索共享信息、共建平台、共育企业机制,共同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定位方面都关注服务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有一定的相似性。创业板成立于2009年10月,科创板成立于2019年7月,已经分别运行15年、5年。
在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发布的前三年,估值有所回落,处于新股上市初始的高估消化阶段,呈现下降趋势,期间最大跌幅分别达到52.77%、47.95%。
上市企业基本面上,创业板企业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速度2010年、2016年达到高点。企业上市获得募集资金后,建设募投项目、项目建成后逐步放量。反映到业绩增长、公司规模扩大上,需要一定时间。
1.2.2、 示范效应下同类型行业扎堆集群形成了产业群
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后获得较大支持与发展能够对同行业企业形成示范效应,激励同行业企业在该板块上市,从而逐渐形成一个产业集群。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产业群不仅包括了直接竞争对手之间的聚集,还可能涵盖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企业以及提供配套服务的机构,共同促进了整个集群内部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资选择。
科创板五年的发展中,电子行业企业聚集较为明显,自2019年的14家,占比20%,增长至2024年的141家,占比达到24%。
市值占比上,截至2024年11月8日,科创板中电子行业企业合计市值为34944亿元,占比达到46%,明显超过第二名的医药行业。
创业板指、科创50下行主要来源于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与自身基本面情况变化两个主要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增速回落,GDP同比增长速度下滑至12.75%。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2020年,全球卫生事件对整体经济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后各国央行推出一系列稳增长的宽松政策。
创业板指开盘估值位于较高位置,经过2010年到2012年调整,估值水平逐渐回归至35X上下。此外,2013年,我国面临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的挑战,步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当时,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部分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并购重组成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2013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9大行业和领域兼并重组”。
随后随着并购促进产业协调,上市企业业绩增速提高,经济环境转好,创业板拉开约两年的成长股行情。
02
2.1、 目前市场情况-北交所初具规模
截至2024年11月8日,2024年北交所新上市17家,北交所合计上市企业256家,总市值6,796.36亿元。
2023年以来,北交所经历了2023年11月、2024年10月行情,流动性改善越发明显。第一轮行情于2024年1月2日市值达到最高点4659.27亿元,当日换手率10.21%,随后北证市场进入回落调整;2024年9月底市值新一轮冲高,11月7日总市值达到高点6951.69亿元,10月25日换手率达到近期高点16.37%。
横向对比来看,以2023年11月行情开始前的低点2023年10月23日收盘的市场总市值为1000,北交所2023年11月行情与科创板、创业板走势方向是分化的;2024年初至2月初,北证、科创板、创业板趋势类似,随后2月的上涨中,北证弱于科创板、创业板;3月至9月走势趋势相近,9月12日市值水平分别为1157、773、823;9月底三者同时冲高,2024年10月8日达到首个高点,市值水平分别为2069、1183、1298。短暂回落之后,北证继续上冲,走势强于科创板与创业板,11月7日达到2888。
个股表现上,以市场总市值的近期低点9月12日(2785.72亿元)为基点,62.15%的北交所标的截至11月8日收盘价的涨幅在100-200%,超过400%涨幅的标的共5家:艾融软件(662.86%)、华岭股份(456.69%)、天马新材(415.29%)、联迪信息(415.16%)、佳先股份(408.24%)。
2023年11月行情中涨幅超过300%的共4家:凯华材料(565%)、丰光精密(361%)、华密新材(348%)、雅葆轩(312%)。
与2023年11月行情对比,本轮行情涨幅明显更大,涨幅在100-200%的标的占比有47.77%提升至62.15%,涨幅在200%以上的标的共43家;涨幅在50%以下的标的有所减少
切面数据来看,2023年11月行情中,行情开启前0-5亿元、5-10亿元标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9%、48%;1月2日行情达到峰值时,10-20亿元、20-50亿元标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58%、21%。2024年1月2日,市值超过100亿元的标的共2家:贝特瑞(252.24亿元)、锦波生物(180.41亿元)。
2024年10月行情中,截至11月8日,10-20亿元与20-50亿元市值的北证上市企业占比最多,分别为48%、40%。市值超过100亿元共6家:贝特瑞(306.86亿元)、锦波生物(211.53亿元)、艾融软件(151.23亿元)、曙光数创(145.3亿元)、连城数控(104.93亿元)、华岭股份(104.27亿元)。
估值水平上,北证A股PE(LYR 剔负)2022年处于开市后的高估值回落阶段,自2023年以来基本在15-30X之间波动,2023年11月行情时冲高至30X上下,与科创板、创业板差距明显缩小;随后逐渐回落,9月初地点接近17X,月末冲高逐渐超越2022年年初水平,11月8日市盈率达到40.7X。
与科创板、创业板的相对估值折价来看,年初北交所市值位于高位时相对于科创板68%,相对于创业板的87%;目前北交所PE 为科创板估值水平的86%,为创业板估值水平的106%。
随着降低门槛等各项流动性提升措施的实施、混合做市制度的建立,北交所流动性已经有了较大提升。2023年11月以前,北证换手率长期低于科创板,11月行情期间,11月27日换手率达到峰值16.04%,随后波动回落;2024年3月开始基本保持在科创板与创业板之间;2024年10月25日达到近期峰值16.36 %,同日科创板与创业板换手率分别为2.64%、6.39%。
成交金额上,2023年12月,北证月成交金额达到高点3254亿元,随后回落至800亿元上下,2024年6月成交金额最低,为597亿元;10月成交金额创新高,达到6627亿元,截至2024年11月8日,11月成交额达到2871亿元。
投资者参与上,目前北交所已经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参与到北交所的投资中。投资者数量来看,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突破700万户,合格投资者数量的提升预计带动北交所整体流动性的提升。
此外,北交所还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参与。2024年,北交所公司平均机构调研数量为27.21家,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均值为20.10%。
机构调研家数上,北交所共16家企业2024年机构调研家数超过100家;民士达为2024年机构调研数量最多的企业,共332家。
机构持股比例上,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218家北交所企业有机构持股;共22家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超过50%;其中,国义招标机构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最高,达到80.32%。
2.4、 北交所新股赚钱效应较好, 2025年需要加大发行规模
截至2024年11月8日,北交所共256家上市企业,2024年新上市企业共17家;2022年北交所发行速度最快,全年新上市83家。
募集资金方面,2021年以来北交所企业上市平均首次募资金额波动较小,2024年平均首发募资金额为1.95亿元。
北交所在控制发行价合理性方面表现较好。北证开市首月上市市盈率均值为21X,2021-2022年发行市盈率均值位于21-22X上下,2023-2024年发行市盈率有缓坡下降趋势,均值降至16-17X。
新股的首日表现上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首日涨跌幅均值自2022年逐渐提升,2024年均值达到175.41%;上市首日收涨的企业占比自2022年逐渐增长,自37.35%增长至2024年的94.12%。
截至2024年11月8日,北交所上市首日涨幅超过200%的共13家。其中,阿为特、铜冠矿建、同心传动为首日涨幅Top3,分别达到1008.33%、731.41%、493.67%。
流动性表现上。自北交所新上市企业首日换手率均值呈现逐年提升趋势,2024年均值达到77.98%。
截至2024年11月8日,共16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上市首日换手率高于90%,主要为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的上市企业;北证上市首日换手率高于超过95%的共8家:中草香料(98.36%)、万达轴承(97.29%)、铜冠矿建(96.35%)、坤博精工(96.07%)、广厦环能(95.88%)、铁拓机械(95.54%)、巨能股份(95.53%)、科力股份(95.26%)。
03
3.1、 行业初步齐备、5大特色产业链
北交所目前上市的256家企业,共覆盖22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67家,占比26.17%;其他超过10家的行业还有基础化工(13.28%)、计算机(9.38%)、医药(8.20%)、汽车(7.81%)、电子(7.4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6.25%)、轻工制造(4.30%)。
从市值占比上来看,机械行业企业市值合计最高,占比达到22.58%;其次为基础化工(17.29%)、计算机(12.81%)、医药(9.91%)。
3.2、 北交所盈利与规模正逐年提升
经营规模上,由于北交所定位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上市企业营收与利润规模相对偏小。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实现营收合计1785.38亿元,同比增长0.10%;2024年Q1-Q3,合计营收1221.84亿元,同比下滑5.63%。
统计数据上,2023年,北交所企业营收均值提升至6.97亿元;中值自2021年以来逐年提升,2023年提升至3.68亿元,同比增长5.33%。2024Q1-Q3,北交所企业营收均值与中值分别为4.77亿元、2.71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5.63%、+4.61%。
2023年,北交所共60.16%的企业营收实现增长;2024Q1-Q3营收实现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58.59%。
与其他板块横向比较,2023年、2024Q1-Q3的营收实现增长企业数量占比均为科创板最高,分别达到62.54%、63.94%。北证表现仅次与科创板,营收实现增长企业数量占比高于创业板与主板。
盈利能力上,北交所上市企业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131.91亿元,2024Q1-Q3则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8.79亿元。
统计数据上,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归母净利润均值为5152.68万元,中值则为3920.68万元。
成长性上来看,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业中48.05%的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4Q1-Q3,44.14%的北交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横向比较来看,2023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数量占比最高的为沪深主板,达到54.95%;其次为北交所的48.83%。2024Q1-Q3的表现上,主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数占比仍为第一,达到47.41%;北交所略低于科创板与创业板。
员工数上,2023年北交所上市企业平均员工人数规模为620人。
人均指标表现上,2023年北证上市企业人均创收113万元,人均创利11万元,与创业板表现较为相近。科创板企业2023年企业人均创收147亿元,人均创利17万元。
北交所定位为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主阵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8家,数量占比57.81%。横向比较上,北证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比仅次于科创板的66.55%。
按照行业来看,北交所上市企业中机械企业中77.61%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防军工、通信、有色金属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比例达到100%。
研发支出方面,2023年北交所企业平均研发支出为3445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4.94%,与创业板水平(5.01%)较相近;科创板企业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最高,达到11.16%。
研发人员方面,北交所上市企业由于整体规模较小,2023年平均研发人员数为89人,低于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但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4.29%,与创业板水平较接近,高于主板。科创板的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最高,达到24.28%。
04
4.1、 新质生产力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氢能、商业航天等产业链为代表
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发展态势。同时,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充与延伸,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
(2)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新技术诞生——关键生产要素变迁——基础设施、产业、生产组织形式、商业模式、制度框架等适应性改变——社会经济变革”的路径下,科技革命与经济变革之间存在着周期性的耦合。以数字形式存储和流动的数据要素,因其独有的低边际成本、强渗透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可以推动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物质生产力创新。
(3)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更多的是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形势下,以依靠资源大规模投入为特点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的弊端更加凸显,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就必须从科技创新中寻找新方法、新路径,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4)新质生产力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和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赛道。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形成新质生产力,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5)新质生产力的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在新一代技术与数据要素共同作用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重塑变革持续推进,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只是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范畴,还对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制度体系都将产生革命性影响。
此次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
北交所内256家标的内,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标的较为丰富,集中于新能源汽车、氢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面,北交所公司共有11家,截至2024年11月8日,总市值达到283.24亿元。从具体从事的细分领域来看,包含智能电子、智能底盘、测试设备等细分领域。
从2023年业绩来看,11家企业中9家取得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超过40%的有4家:大地电气(+121.72%)、创远信科(+50.77%)、开特股份(+46.92%)、奥迪威(+45.32%)。
奥迪威(832491.BJ)立足核心技术开拓车载、机器人、消费电子等新品,多元增量驱动高成长性多元品类扩张成效保障成长性,超声波传感器及压电技术积累深厚,逐步开拓扫地机器人测距/材质识别/碰撞感应模组、水下机器人测距传感器、手机触觉固态按钮、超声波镜头清洗方案、医疗成像传感器模组、超声波燃气测量、车载尾气净化传感模组、MEMS 超声波传感器、CPD 车载生命监测传感器等品类未来还有望基于超声技术积累开拓人形机器人使用场景。
奥迪威上市于2022年6月,上市当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有小幅下滑,2023年开始以较快速度增长,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 23.58%;归母净利润7,698.05万元,同比+ 45.32%; 2024Q1-Q3奥迪威营收4.47亿元,同比+ 32.67%,归母净利润6,748.33万元,同比+ 5.20%。
氢能源赛道中,北交所相关标的共有12家,截至2024年11月8日,总市值340.88亿元。产业链布局上涵盖了氢气生产、储运、下游应用全产业链。
从2023年业绩来看,12家公司中的7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有3家增速超过40%:硅烷科技(+62.98%)、利通科技(+60.78%)、武汉蓝电(+40.67%)。
人工智能方面北交所内标的较多,共有21家,总市值达到817.68亿元,覆盖了算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芯片、终端应用等全产业链范围。
2023年业绩表现上,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共12家,其中同比增速超过30%的共5家:数字人(+374.21%)、汉鑫科技(+356.87%)、国源科技(+111.73%)、艾融软件(+36.77%)、海达尔(+30.26%)。
艾融软件(830799.BJ)是一家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计算机科技公司,向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其他大型企业提供创新业务咨询、IT系统建设规划、软硬件开发、大数据运营服务等专业解决方案。目前,艾融软件AI 产品主要是数字金融产品和数字金融管家产品,其中基于大模型和数字人的“对公客户经理营销助手”产品是数字金融助手在客户经理场景的具体应用,是“数字外脑”的一种服务形态,该解决方案在沪港台两岸三地的近 100 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 2023 沪港台三地上银金融科技大赛「创新未来」最具潜力奖。
2023年艾融软件实现营收6.06亿元,同比增长0.07%,归母净利润7,046万元,同比增长36.77%。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46%;归母净利润4292.44万元,同比增长8.40%。
生物制药、生命科学板块,北交所内相关医药标的共有19家相关企业,总市值达到636.89亿元,产业链包含生物医药研究、医药原料、医疗器械、医药生产、包装等环节以及中医药部分。2023业绩显示,锦波生物20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4.60%。
锦波生物(832982.BJ)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抗病毒领域,系统性从事功能蛋白结构解析、功能发现等基础研究,并运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实现功能蛋白的规模化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为以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和抗HPV生物蛋白产品为核心的各类医疗器械、功能性护肤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和抗HPV生物蛋白产品分别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及酸酐化牛β-乳球蛋白为核心成分。
2023业绩显示,锦波生物实现营收7.80亿元同比增长99.97%,归母净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174.60%;2024Q1-Q3,锦波生物维持高增趋势,实现营收9.88亿元,同比增长91.16%,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170.42%。
商业航天方面,北交所内航空航天、军工相关标的共有11家,总市值达到350.90亿元。涵盖卫星通信、伺服系统、航空航天用新材料、地图导航等方面。2023年业绩表现上,7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其中增速超过20%的共5家:创远信科(+50.77%)、成电光信(+33.98%)、民士达(+28.74%)、华密新材(+21.69%)、天力复合(+21.47%)。
民士达(833394.BJ)芳纶纸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杜邦公司,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纤维分散、湿法成形及高温整饰等技术难点,实现了全系列芳纶纸及其衍生品的规模化制备,有效弥补了我国芳纶纸产业链的短板。2023年,民士达实现营收3.40亿元,同比增长20.70%,归母净利润8,163.39万元,同比增长28.74%。2024Q1-Q3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9.10%;归母净利润7073.90万元,同比增长10.66%。
05
5.1、 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金量足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永春10月20日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法治与风险防控”论坛上表示,准入环节的制度对接只是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联通的起点,北交所将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提高挂牌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凝聚合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市场联通质效。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是这一轮新质生产力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列为九大工程之首。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
2019-2024年,已经完成的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别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1744家、2930家、4357家、3671家、3012家,共计15962家。
目前前三批4922家已经完成复核,通过率分别为62.50%、61.87%、82.90%,共复核通过3663家。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现阶段256家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已经到达148家,占比57.81%。
同时,新质生产力建设所提出的氢能源、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行业均属于新兴行业。整体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内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高研发投入等特点。此类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对于外部融资需求较高,需要资本市场提供融资等方面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承担着培育中小企业的主要职责,其融资环境更适合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新三板-北交所路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此类新兴行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融资优选平台之一。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其涵盖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在产品层面,高端装备制造不断创新,推出了包括精密机床、智能机器人、高端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提升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装备制造业为经济部门进行简单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各种装备,被誉为工业经济的心脏,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0月期间,装备制造业的利润实现了9.6%的同比增长,是对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板块,成为推动工业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驱动工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全球各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的门类进行分类,截至11月8日,北交所制造业企业209家,占比达到82%,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占比64.59%。
提升行业利润水平,特别是增强装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2023年,北交所的制造业企业毛利率主要集中在30-50%、20-30%两个区间,分别占比37%、25%;而ROE水平上,63.2%的北交所企业2023年ROE超过8%,其中32家超过20%,盈利能力表现较好。
估值水平上,北交所制造业企业PE TTM主要集中在50-100X、20-30X两个区间,分别占比26%、25%。
06
6.1、 并购重组政策暖风不断,成为跨年度的投资主线
并购重组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并购重组交易质效的提升,离不开高效精准的监管。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相关政策透露的方向为:(1)政策倾向于激励上市公司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并进行行业内的并购活动;(2)以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作为并购的先锋力量,尤其支持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3)政策在估值和盈利能力方面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致力于优化并简化小规模并购的审核流程;(4)鼓励通过发行定向可转债来进行并购支付,并探索实施股份对价的分期付款方式。这些政策方向体现了监管机构促进市场活力、支持企业创新及增强市场效率的意图。
新“国九条”对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做出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活力,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或“并购六条”),针对当前并购重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既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又兼顾市场的稳定性。具体来看,证监会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进行并购,包括开展区域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以及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证监会将建立重组简易审核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重组大幅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限,提高审核效率。
对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而言,政策层面的积极作为对于推动公司并购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六条”相关政策措施一体适用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可以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高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这样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对于提升并购重组质效,促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创新正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随着北交所的改革深化,预计未来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方面将更加活跃。
根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北交所自开市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了107单购买资产的公告,交易金额平均为5700万元。目前来看,北交所公司并购案例中,现金收购是并购支付中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刚上市不久拥有充沛的现金,是当前支撑北交所公司及时把握并购机遇的重要前提条件。截至2024年三季度报告,北交所公司共有109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在1亿元以上,占比约为43.25%,可见北交所较多公司现金较为充裕,有利于把握并购机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聚焦核心产业链,专注于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匹配的领域,通过精准的并购来加强在特定产业方向上的竞争力,深化产业协同并购战略,或为北交所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上市公司整体的并购目的来看,A股并购重组以横向整合为主。2023年,有40个并购案例的目的为横向合并,29个为战略合作,24个为多元化战略。
聚焦核心产业链,产业协同成为北交所公司并购重组的主要目标,成功案例涌现。在当前北交所的收购案例中,大部分公司目前收购的目标都是与核心业务展开协同、拓展海外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北交所公司来说,并购可以帮助快速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和优化,通过收购具有互补性的业务,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寻求进入新兴行业或市场的企业,并购是一种高效的途径,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站稳脚跟,抓住行业发展的先机。总的来说,通过并购,北交所公司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或获取新的客户群体,从而开辟额外的收入来源。
从已经完成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收购案例来看,并购重组在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它不仅帮助企业拓展了盈利途径,还实现了资源和优势的整合,获取了至关重要的资源,并且成功开发了新的市场和产品线,带来了具体可见的成效。如:
(1)强链补链,整合资源和优势:凯德石英(835179.BJ)收购沈阳芯贝伊尔,扩产并完善半导体产业布局,2023年凯德芯贝营业收入7171.04 万元,净利润 2001.89万元,占凯德石英公司整体的比重分别为27.6%、46.8%,展现其收益能力的贡献。
(2)快速进入新市场:2020年12月,佳先股份(430489.BJ)完成对安徽沙丰新材料有限公司67%股权的收购,进入硬脂酸盐生产板块,2023年10月,公司又用现金购买蚌投集团实际控制子公司蚌埠中实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英特美30%股权,进一步布局光刻胶板块。
(3)产业协同,扩大收入规模:佳合科技(872392.BJ)为了拓展区域生产布局,于2024年4月完成对越南立盛26%股权的收购,公司直接持有越南立盛51%股权,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24年H1,佳合科技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78.29%,越南立盛并表营收为5612万元,占比23.2%。
从北交所并购整体风格来看,目前仍是现金并购为主要的形式,且标的公司的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整合协同的关系。
此外,北交所也存在股权被收购案例,此类股东进入后多会给北交所公司带来管理或者业务上的资源。
若北交所公司能在收购公司之后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发挥好并购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那么并购将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建议关注当前估值较低,且通过并购不断巩固护城河的公司。
由于北交所存在较多规模较小成长较快的标的,PEG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考虑在内,由于一般成长类的股票市盈率通常会高于价值类股票,仅以市盈率为标准,成长类可能显示出明显的高估,因此选取PEG估值进行比较。
截至2024年10月25日,以2024H1净利润同比增速作为g,北交所共43家归母净利润TTM实现盈利的企业PEG在0-1之间。
6.3、 北证50高成长细分龙头10家
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2年11月4日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股名单,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以反映市场整体最新的运行情况,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比较基准。
总体北证A股和科创板及创业板都呈现同向运行的趋势特征。不过与沪深300及中证500指数等相比,与科创50、中证1000等中小盘股走势更为贴近,体现出小盘股和科技股的特征。
北证50成分股包含多家产业链龙头公司,具备北交所独特稀缺性。
作为“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在锻造产业长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交所的机械设备企业数量也达到67家,其中仍然有部分盈利能力较好、技术等护城河较深,估值水平可能面临系统性修复的标的。
07
政策变动风险、公司规模较小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
☞北证50:锦波生物 | 国航远洋 | 苏轴股份 | 梓橦宫 | 三元基因 | 森萱医药 | 连城数控 | 天力复合 | 利通科技 | 创远信科 | 民士达 | 鼎智科技 | 安达科技 | 康普化学 | 曙光数创 | 华岭股份 | 海能技术 | 硅烷科技 | 恒进感应 | 奥迪威 | 邦德股份 | 骏创科技 | 凯德石英 | 吉冈精密 | 禾昌聚合 | 吉林碳谷 | 同力股份 | 德源药业 | 颖泰生物 | 富士达 | 艾融软件 | 球冠电缆
☞优质个股: 康农种业 | 捷众科技 | 五新隧装 | 纳科诺尔 | 雷特科技 | 万达轴承 | 科强股份 | 美登科技 | 雅达股份 | 美邦科技 | 并行科技 | 建邦科技 | 佳先股份 | 泓禧科技 | 视声智能 | 万通液压 | 派诺科技 | 铁大科技 | 星昊医药 | 开特股份 | 秋乐种业 | 无锡晶海 | 克莱特 | 富恒新材 | 广脉科技 | 华密新材 | 易实精密 | 华洋赛车 | 武汉蓝电 | 科润智控 | 天铭科技 | 方大新材 | 基康仪器 | 三祥科技 | 方盛股份 | 科达自控 | 宁新新材 | 路斯股份 | 中科美菱 | 朱老六 | 新芝生物 | 威贸电子 | 天润科技 | 欧福蛋业 | 一致魔芋 | 佳先股份 | 迅安科技 | 欧普泰 | 太湖雪 | 瑞奇智造 | 骑士乳业 | 青矩技术 | 天罡股份 | 天马新材 | 晟楠科技 | 柏星龙 | 康比特 | 同惠电子
☞专题策略: 现金为王 | PB | A股全市场指数 | 估值为尺 | ESG | 北证50成分 | 高股息 | 西部大开发 | 以旧换新 | 恒生A股专精特新50指数 | 沐光而行 | 高质量扩容 | 改革 | 赛道 | 盘点 | 稀缺性 | 投什么 | 成长之花 | 经验借鉴 | 向阳而生 | 指数 |回购 |上市路径
☞产业链:手术机器人 | 轴承 | 乘用车 | 食品 | 机器人 | 消费电子 | 卫星互联网 | AIGC | 半导体 | 新能源车 | 改性塑料
☞新三板:瑞红苏州 | 四维传媒 | 阳光精机 | 原子高科 | 华电光大 | 东风机电 | 本源环境| 鹏盾能源 | 阳光精机 | 蓝耘科技 | 圣兆药物
持续跟踪系列:定期更新
点击图片跳转: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金牛奖和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2023年新财富最佳北交所公司研究团队第一
👉2016-2022年水晶球奖北交所最佳分析师公募榜/总榜 双第一
👉2016-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2015-2016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