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到满时方为公!

企业   2024-02-29 17:27   江苏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孟子的主张。人之初,性本恶。这是法家荀子的主张。

墨子的主张又不同,他认为人之初,性本灵。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品性是后天被教育的结果,是对各种经历的适应性反应。《墨子•所染》中有语: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如果说讨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性善还是恶,是个伪命题。那西方经济学鼻祖、市场经济理论奠基人亚当•斯密则有著名的论断:人都是自私的。人的自私和逐利推动社会进步,如果人不是自私的,市场经济学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

亚当•斯密认为,在经济社会中,人都是标准的“经济人”,经济人主观为己,但客观为人。因为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只有生产别人需要的商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利他才能利己。

他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供求关系,调节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互促进。

所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最大的公平,最终成就大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黄宗羲在《原君》中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其实智慧的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私”与“公”的辩证关系。

譬如道家,《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公与私并非是二元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先做好了私,自然能游刃有余地成就公。

老子还提倡“以其无私而成其私”,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不以自己的利害优先考虑,结果反而赢得尊重,成就了个人的理想。

追求利无可厚非,但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为上、义利相济才是中国商道的精髓。

《管子》曰: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顾炎武同意并发展了他的观点,认为只有改变民众贫困的生活状况,才有道德可言,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把个人私欲与国家公器结合起来。

他提出了“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理念,进一步将社会道德主张推及到政治领域。



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赚钱就是道德,不赚钱就是不道德,赔钱就是缺德。真正的企业家围绕社会转,是创造社会效益最大化。

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从长远来看,利益上的感情是永恒的,感情上的利益都是短暂的。市场经济的混合所有,最终不仅全民所有,而且全民富有。

什么是共同富裕?就是你有、我有、大家有。既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一人专利。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走向大家都好、才是真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落实到企业当中,就是让更多的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充满幸福感。

先有私,才有公;先有利,再有名;先有家,再有国,这才叫和谐。

企业小的时候是个人的,大了就是社会的、国家的。没有市场经济,没有依法治国,就没有民营企业的今天。

国家的竞争是企业的竞争,企业决定国力。企业和谐、和美、和畅,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有记者问曹德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企业家?曹德旺答道:企业家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社会呼唤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企业家不仅对利润、对金钱有追求,对国家、对民族也应该有感情、有情怀。一个丧失了精神传承的国家和民族,经不住危机和历史的考验。

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的今天,单打独斗的时代已成过去,资源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追求的是共享、共赢。

处理好“企业小家”与“国之大家”的关系,才能推动中国梦与个人梦、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互促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亲爱的读者,

若想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请将我们“设为星标”

▲将我们设为星标的方法

太平洋文化
太平洋建设 建设太平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