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压舱石”工程

企业   2025-01-14 17:49   宁夏  
老油田
是采油厂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稳产的压舱石
如何实现油藏长期高效稳产
一直是科研人员竭力攻关的重点难点

为进一步打造稳产建设示范
引领同类油藏高效开发
采油三厂在靖安长6、姬塬长8
等6个油藏开展油田公司级压舱石工程建设
成立了以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
压舱石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下设靖安长6、姬塬长8
压舱石工程2个工作专班
分设5个工作小组
层层分解任务目标
及时优化调整方案
密切跟踪方案实施效果
从管理、技术全方位升级开发体系
推动实现老油田稳定高效开发


为确保“压舱石工程”持续稳产,技术人员从地质特征描述入手,地毯式搜集动静态资料,摸排油藏“前世今生”,摸清地下油气脉络。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压舱石工程”技术路线,扎实推进老油藏精细精准挖潜、分级分类治理。对虎狼峁、池46、盐67等油藏开展以单砂体刻画、裂缝表征、剩余油描述为核心的精细油藏描述,同时加强全流程自主建模技术攻关,全年开展产建新区快速建模8个、重点试验切块建模6个,制定精细注水优化、完善小层对应、加密调整等重点工作847井次。
在五里湾长6等均质油藏在精细剩余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水淹层解释、层内定点控缝高改造,进一步优化井网、井型,开展井网重构,9口加密井日均产油2.8吨。在盘古梁长6等裂缝型油藏实施加密油井47口,主向更新水井40口,单井初期产量同比由2.4吨上升至3.8吨,加密调整提采效果初显。
为探索孔隙型及裂缝型中高含水期油藏合理注采结构,在五里湾长6、盘古梁长6转注20口井分别形成27注38采、15注33采注采调整试验区规模,其中五里湾长6在井网优化基础上开展增加射开程度、堵水+注采调整联作措施,实施后水驱动用程度上升8.9%,阶段自然递减率下降6.2%;盘古梁长6在线状注水基础上开展堵水调剖5井次,井组控水稳油效果初现,日产油上升3吨,含水上升率下降3.8%,不断提升了油藏开发效果。




高含水期三大矛盾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水驱对产量递减造成的影响,采油三厂持续推进“3223”有效注水管理模式,构建补流场、提动用、控无效、促均衡、转流线一体化注采结构调控体系,持续提升水驱效率。
为解决剖面矛盾对水驱的影响,该厂以提升注水有效性为目标,针对不同开发矛盾,优化注采井网补流场、精细分层注水提动用,巩固优化“微球+”技术模式,抓好“剖面治理、优化注入方式、合理注入周期”三个方面,实现有效的注、精细的注、效益的注,2024年转注、小套固井等措施63口,开展分注42口,实施单点精准调剖148口,区域微球调驱414口,降低全厂自然递减0.87%。
精细注水调整促进平面注采均衡是解决平面矛盾的主要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油藏开展差异化调整,低渗透油藏突出温和均衡注水,特低渗+超低渗I II类突出小层精准优化,进一步合理注采压力系统,2024年开展精细注水调整2972井次,周期注水535井组,压力保持水平稳中有升。
油水井双向治理是提升措施效果的法宝,按照优化选井选层及措施结构的原则,坚持措施“四转变”思路,持续完善多级暂堵压裂、宽带压裂等主体措施技术,提升措施质效,强化前置调堵压裂、水平井快速隔采等技术攻关,实现控水增油,2024年完成油井措施421口,累增油超产0.9万吨。




为确保“压舱石工程”持续上产,采油三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按照优化提升两项空气驱、稳步推进一项新技术、探索储备三项化学驱的总体部署,以提升试验效果效益为目的,在五里湾长6油藏持续开展两项空气驱38注158采,开展精细小层挖潜、差异化参数调整、气驱分注等措施42井次,试验效果稳步提升。
其中,在空泡7注试验区实施间歇注液、持续注气试验,井组月度递减率明显下降,单井组年节约注入成本18万元;在空泡15注区域开展微球+纯注气试验,在递减相当的基础上,单井组年节约药剂费用37.6万,实现了油藏开发的质效双提升。
同时,该厂稳步推进空气热混相驱、CCUS、压驱一体化三项新技术试验,对应见效油井16口,单井日增油0.5吨,试验效果初步体现。为探索储备特低渗高含水油藏效益化学驱,在五里湾长6油藏开展中相微乳液驱先导试验2注12采,通过加强管理、增加备用泵连续注入后,试验效果逐步恢复,井组月度递减率3.6%下降至-0.48%。
通过优化成熟技术、推广试验新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按有无项目法计算,累计少递减原油1.43万吨,降低试验区阶段自然递减8.7%,为压舱石工程的高效持续开发添足动力。


END

素材提供:刘安
编辑:王德

采油树
关注长庆油田采油三厂“采油树”,了解采三最新动态,走进采油人的“微”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