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员工心声 展现精神风貌
传播企业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
“株机文艺志”
请您欣赏
获中车级荣誉
多部文艺作品
征文组获奖作品
《中国中车的价值》(诗歌)
中车株机公司 元军豪
★ 获征文组二等奖
有人问我
中国中车价值多少
我一时语塞
记不清那一串的数字
我陷入沉思
还有什么可以描述
中国中车的价值
直到我踏上归乡的高铁
我才想起
若他再问我
我会这样回答
我会说
当绿巨人
疾驰在世界屋脊
为其添一抹新绿时
这便是中车的价值
天路上飞奔不单是列车
更是复兴强国之路上
最后一块“拼图”
我会说
当朝发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不再是李白诗中梦时
这就是中车的价值
轮缘与钢轨的每一次摩擦
受电弓与电线的每一次接触
都是中国速度的又一次刷新
我会说
当中国制造的列车
承载世界各地民众
开启便捷生活时
这就是中车的价值
每一辆列车承载的
不单是中国人的梦
更是人类对美好的期盼
我会说
列车 拉通地域的阻隔
速度 拉短出行的时间
中车之道
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连接世界 造福人类
便是中车永恒的价值
向上滑动阅览
《值么》(小说)
中车株机公司 何丽丽
★ 获征文组二等奖
仲夏之夜,窗外静悄悄,此起彼伏的蝉鸣和夜空闪烁的群星相得益彰,像极了平静生活下的三千烦恼。
白静合上电脑,揉着酸胀的双眼走到卧室门口。朦胧的月光透过纱窗缝隙照进来,小宝睡得很香。已是凌晨12点,白静只觉周身疲倦大脑却异常清醒,脑海中更是不断闪现刚刚与同事梓彤的对话内容。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知道,自己需要时间去消化所有的采访内容。
一
白静自诩“文艺女青年”,研究生毕业后机缘巧合进了中车株机公司,从事新闻宣传相关工作。不是科班出身的她为了不掉队,在一堆琐事之外,发狠钻研写作。看资料、进车间、跑新闻,学写“豆腐块”。练得多了,慢慢掌握了要领。
她每天跟小马达一样,铆足了劲儿想干出成绩证明自己。
机会终于来了。这次,部门让她独立负责一个“背后的故事”专题,白静兴冲冲地选择了公司最新下线的数智列车,想从展现基层员工的辛苦下手,让默默付出的他们“被看见”“被知道”。
哪曾想,刚跟基层单位通讯员胡蝶对接上,白静就被泼了一瓢冷水:“我们每天做项目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是没有时间讲故事。”白静心里委屈,也很受挫,一顿软磨硬泡,对方终于同意帮忙联系人员。
有那么一瞬间,她反问自己:这样费力不讨好,值得么?
值不值得的事还没想清楚,白静已经马不停蹄地在各单位采访了。
贾工在外省出差添乘,万工在国外试验线上干活,剩下的王工、韩工倒是在,不过也在忙新项目。白静只能见缝插针,趁他们休息的时候采访。聊到兴头上,干脆蹲在列车角落里边看边聊边记,短短几天,竟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经过这次采访,白静对他们生出浓浓敬意:他们每个人都是列车研制的一环,平日话不多,但真遇到问题,却拿得出、顶得上、扛得起。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公司列车奔驰在全球各地。
几易其稿。等白静把文章发出来的时候,她收到了胡蝶发来的信息:“大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感动的。你写出了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挺有意义的,谢谢!”
二
白静蹑手蹑脚地挪到上床。听着小宝均匀的呼吸声,她还在思考到底如何呈现才能最佳。
这是她近期的工作重点:报道驻墨西哥工作快五年的同事梓彤,一位西班牙语翻译。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有着坚强的毅力,2020年初响应公司号召来到墨西哥,服务当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她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又是什么支撑着她走过这五年?跨文化交流的矛盾如何克服?”想着想着,白静睡着了。梦里,她好像看到梓彤正在生产现场用西语流利地跟业主对话,她眼神坚定、态度真诚,在一群人中格外醒目。
因为时差关系,白静只能晚上跟梓彤联系。有时候两人刚联系上,对方就被喊去处理事情了。那天白静突发奇想,提出了远程看梓彤工作的请求,并承诺绝不冒昧打扰。
只见梓彤跟几位当地同事身着工装、手持文件,不时用手指向列车侧窗的位置,还不停地在沟通什么。他们表情严肃、语言低沉,时不时还起高调,搞得镜头这边的白静也紧张起来。
时间仿佛过了很久。
突然,一阵欢笑声传来,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待喧嚣散去,白静终于明白刚才发生的事情:原来,车辆组装时,侧顶板安装困难,经过梓彤和现场同事的讨论,大家决定调整安装顺序,问题迎刃而解。
“你好厉害,不仅能翻译,还懂制造安装知识。”白静发自内心地感慨。
“哈哈,我们同事个个‘多才多艺’,我这些只是‘雕虫小技’。”梓彤一脸俏皮。
“你之前采访我的问题,我想了很久。”梓彤话锋一转,“我喜欢跟当地同事集思广益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享受列车制造出来的巨大喜悦,更感动当地民众乘坐新车时对我们的认同和点赞。相比原来,当地的轨道交通已经焕然一新。路遥知马力,我们做到了。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连接世界,造福人类’。”梓彤说得很平静,白静却听得心潮澎湃。
又过了几天,白静发现梓彤更新了朋友圈:“所有车辆按期交付,今天收到了业主发来的九列车大合影,震撼又美好。在大洋彼岸,我们收获了的挚友,也明白了努力的意义。”
三
白静好像突然明白了该怎么报道梓彤。
她想到了远在土耳其的魏功益,十二年海外售后,只为守护“中车造”列车,更为了心中的“中国红”。她,他,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着各自的价值,也展现着企业和国家形象。那自己,更要用文字把这些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
想到这儿,白静文思泉涌,她迅速打开电脑,敲下从脑海中流出的文字。
这一刻,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夜凉如水,但这一刻的星星,似乎更亮了。
向上滑动阅览
《小小平交道》(散文)
中车资阳公司 舒广宇
★ 获征文组二等奖
在大王山脚下,有一段与十多股铁道相交的厂区道路,我们管它叫平交道。
它长不过五、六十米,是那么普通而平凡。58年过去了,它早已成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地标,它是机车试运和出厂的必经之路,中车资阳公司钢结构事业部生产的车体经过调车机车牵引,必须通过平交道才能送进机车事业部和资电公司的大厂房进行机车总组装;它还是职工和家属以及周边的居民去刘家湾菜市场买菜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上、下班的必走之路。它曾多少次见证了我们的早出晚归。
小小平交道一直默默地陪伴我成长。它看着妈妈把我抱在怀里送去托儿所,它目送我蹦蹦跳跳上下学,看着我从小女孩长成大姑娘,看着我成家立业,看着我牵着孩子去公园玩耍,看着我儿子趴在它身旁的护栏上、望着火车笑得那么开心,看着我们开车送儿子去大学报到,看着儿子走向工作岗位。
平交道的铁轨向着机车事业部交车试验车间的方向延伸一百多米,就到了举办出车庆典的场地。小小平交道,一次又一次分享了我们出新车的喜悦。
1979年,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下线。我和我的同学们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聚集在身披大红花的机车两旁,打着腰鼓为它庆祝。这一天,公司就像过节一样,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令我终生难忘。1998年,我和丈夫有幸参与了东风8B型内燃机车的试制工作。随着当时这一国内最大功率内燃机车下线,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9年,六轴7200千瓦电力机车竣工下线,公司拥有了“和谐型”。
2024年,公司新研制的“内燃发动机+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两款新能源机车从这里驶出,参加中国中车在北京主办的“数智绿色牵引 共创低碳未来”轨道交通装备转型升级——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发布会。
小小平交道,见证了我们制造的SS3B型、HXD1型电力机车和东风4B、东风4C、东风8B、东风12、东风7C、GK1C等各型内燃机车走向祖国各地。
1992年,我们拿下了公司出口泰国的第一单。公司上下一心、争分夺秒,那场景让年轻的我深受鼓舞。9个月后,机车顺利下线,披红挂彩地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内燃机车整车商品化出口“零”的突破。
2001年,10台干线机车出口越南,我们首次进入国外干线内燃机车领域。2006年,“革新号”机车技术输出越南,实现了中国机车制造技术向海外的输出。
2011年,我们又拿下了澳大利亚机车订单,实现了中国高端机车出口发达国家的突破。小小平交道,见证了公司制造的机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目前,公司制造的机车已驰骋在34个国家和地区。
快看,平交道上那辆缓缓驶来的机车,是我们自主研发的HXN6型大功率交流传动混合动力机车,它采用了油电混合技术,节油40%左右,成为国内首创,是践行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成果。
小小平交道,见证了资机人的挥汗如雨、挑灯夜战、拼搏奉献,见证了6000多台机车的诞生,见证了我们实现内电并举、造修一体的企业发展目标,见证了祖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小小平交道,不经意间又发生着变化。为了便于通行,它被加宽了;为了降低车辆通行时的震动,轨道两侧铺上了橡胶减震块。
你看,平交道上又在铺设铁轨了,那是正在建设的齿轨机车试验线,它一直向着大王山的方向延伸着,它承载着资机人的希望,正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把公司的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小小平交道,见证着“扎根三线,矢志不渝,创基业;牢记使命,奋发图强,谱新篇”的企业精神被一代代人传承和发扬。祖国一声召唤,老一辈资机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在资阳这片热土上,他们扎根三线,奉献了青春和毕生精力,为我们创下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作为继承人,吾辈当立足岗位、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为公司谋发展、开新局、谱写新的篇章贡献一份力量。
向上滑动阅览
《接力》(小说)
中车资阳公司 刘秀珍
★ 获征文组三等奖
“爸爸,我们研制的新能源机车上央视新闻啦!”
刚吃过晚饭,林桐瑜就接到了儿子林飞从北京发来的微信语音和视频链接。
他连忙点开链接,央视主播的声音温暖而有力:“这款新能源机车可实现低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有效解决老旧内燃机车存在的油耗大、排放高、噪音大等问题,引领着轨道交通的绿色转型。”
看到这里,林桐瑜的嘴角上扬,他知道这是儿子和同事们日夜奋斗的成果。“小飞,你长大了,那份对技术的执着、对创新的热情,和爸爸年轻时一模一样。”他轻声自语。
林桐瑜的思绪飘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值青春年华的林桐瑜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经济发达、风景秀丽的一家江南铁路企业发展的机会,而是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来到了西南边陲的小县城,成为三线建设的技术力量。
他肩负起机车的设计重任。厂新、人新、工艺新,一切都从零开始。白天,林桐瑜和同事们一笔一划地绘制设计图,反复讨论每一个细节;夜晚,他们继续奋斗,直到夜深人静……
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后来的硕果累累,林桐瑜和众多建设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一步步将这个地处偏僻的三线企业,建设成了西部唯一可同时生产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
对于儿子林飞,林桐瑜心里很愧疚。他陪伴儿子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有一次,他陪着五岁的儿子在交车线看火车。
“爸爸,那辆黄色的大家伙,是什么火车?”林飞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那是出口泰国的机车,也是我们中国首批商品化出口的机车。”
“那辆灰色的呢?”
“那是我们专为土库曼斯坦设计的机车,它拉的货可多了……”
林桐瑜不知道的是,那些关于火车的对话,如同一粒粒种子,在林飞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十多年以后,林桐瑜光荣退休了。
林飞也以优异的成绩,从重点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众多知名企业抛来橄榄枝,其中不乏高薪诚邀他加入的业界巨头,他从未动摇。
刚好此时,与林飞相恋三年的女友,心中满是对南方繁华都市生活的憧憬。她温柔地向林飞表达了希望两人共同前去的心愿,甚至不惜以分手为代价,试图改变林飞的决定。
“亲爱的,我理解你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那片繁华之地确实令人心动。但中车有很广阔的舞台,发展机会很多,我非常看好。”林飞盯着女朋友的眼睛,轻轻地说道,“我是中车人的后代,‘造火车’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渴望用我的知识,造出更先进、更环保的火车,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肩,一定能在这片沃土实现人生价值!”
最终,在理想与爱情面前,林飞选择了前者,毅然回到了经济和交通都不太发达的小县城。
时光荏苒,如今,林飞已成长为中车资阳公司研发中心的设计骨干,他负责的新能源机车研发工作多次受到领导表扬。他的儿子乐乐马上四岁了,也常常缠着爷爷林桐瑜带他去看火车。
“爷爷,那个绿色的火车是什么呀?它跑的时候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呢?”乐乐好奇地问。
林桐瑜慈爱地弯下腰,摸着孙子的头说:“那是你爸爸和叔叔阿姨一起设计的新能源机车,喝油少、跑得快,还不会轰隆隆地响呢。”
乐乐听了,扬起头,奶声奶气地说道:“爷爷,我长大了也要造这样的绿色火车!”
林桐瑜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爽快地回答道:“好嘞!”
向上滑动阅览
摄影组获奖作品
《我们是幸福的中车人》
中车资阳公司 刘秀珍
★ 获摄影组二等奖
《上阵父子兵》
中车株机公司 罗青
★ 获摄影组三等奖
书画组获奖作品
《百年中车和一流企业》
中车资阳公司 游辉雁
★ 获书画组三等奖
编辑 | 李禹潜 校对 | 何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