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
国际在线专题报道
编者按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筑梦中国 | 老外眼中的中国机遇》系列栏目,专题报道了中车株机公司奥地利籍技术专家盖德勒·罗伯特的事迹,讲述他参与并见证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借助“中国机遇”实现了自己“中国梦”的故事。视频及原文如下:
抓住机遇 投身交通建设浪潮
2007年3月14日,国内首节自主知识产权A型地铁铝合金车体诞生;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
在这十余年间,盖德勒被派往中国多个城市,对德国企业的合作伙伴进行焊接技术指导,而这些产品的身上都有着盖德勒焊接技术的烙印。
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轨道交通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
▲ 中车株机机车事业部总成车间。
“那时,中国已经在高速铁路和地铁系统领域确立全球领先地位,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制造能力和产能,更有着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拓展市场的坚定决心。”此时的盖德勒,也在轨道交通产业迅速升级的机遇中寻到了一个提升自我的机会。
提质升级 攻破焊接技术难题
▲ 盖德勒与同事交流学习。
如何引领焊接工艺实现跨越式的升级?又该如何在众多选项中精准挑选出最适合当前需求的焊机?这些问题如同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了盖德勒的心头,成为他亟需攻克的最大难题。
但近四十年的经验,赋予了盖德勒洞悉实际需求与期望的敏锐洞察力。紧盯目标、摸索、实践……盖德勒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高性能焊机。“我们必须实时了解和学习新的焊机,了解不同的焊接工艺、不同种类的材料、焊丝以及焊接电弧。”在他和同伴的推动下,中车株机的焊接车间朝着自动化、数字化进发。
▲ 中车株机员工在作业。
焊丝,作为焊接过程中的必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焊接件的强度、密封性和整体性能。此前,中车株机生产的车体焊接所使用到的铝合金车体焊丝均由国外进口。自2018年起,能够自国外进口的高性能铝合金车体焊丝数量越来越少。
痛定思痛,盖德勒由此下定决心要解决企业材料“卡脖子”难题。2019年,他引领团队踏上了高性能铝合金焊丝的开发征程。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中,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沟通、筛选与优化工作。终于,在2020年底,首批国产化的高性能铝合金焊丝得以成功应用。
2018年,由中车株机设计制造、盖德勒全面主持焊接技术工作的汉堡调车机车出口德国,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次整车出口德国的历史。
以此为突破口,柏林调车机车、捷克动车组、奥地利双层动车组、匈牙利机车及调车机车……越来越多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服务于欧洲。
自1997年实现中国电力机车整车出口“零”的突破以来,如今的中车株机公司先后为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捷克、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德国、奥地利等5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包括机车、地铁、动车组、工程维护车等轨道交通装备产品。
对于盖德勒来说,“中国机遇”不仅仅带给他技术上的成长,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他亲眼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铁路网络的崛起:“中国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智慧。”
来源 |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