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 聚力共赢|韩宝惠教授:第十四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在沪召开,一文总结大会亮点

健康   2024-11-24 18:59   北京  

点上方蓝字ioncology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为进一步提升肺癌诊治领域专业水平,深化国内外呼吸介入技术新理念、新成果的交流互通,“第十四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于11月22日隆重召开。会议设置一个主会场及四大分会场,汇聚国内外肺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盘点2024年度肺癌诊治难点与热点,聚焦肺癌领域新技术、新疗法等热点话题展开学术分享及讨论,为肺癌领域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推动我国肺癌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及学科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东道主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接受专访,分享大会亮点内容。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钟华教授



本届大会在上海市胸科医院钟华教授主持下拉开序幕,钟华教授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钟教授表示,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自2011年开始已举办了14届,感谢国内外领域同仁的通力合作、孜孜探索,通过学术分享、思想碰撞,不断突破肺癌临床诊疗壁垒,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吴锦华书记



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吴锦华书记表示,感谢韩宝惠教授、钟华教授的邀请,与大家共同见证第十四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的顺利召开。在此谨代表上海市胸科医院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上海市胸科医院建设发展的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和各界同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吴书记介绍道,经过14年的不懈耕耘,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已经成为了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学术品牌盛会。本次大会再次汇聚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围绕肺癌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分享和探讨,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期待每一位与会同仁均能有所收获。


韩宝惠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名誉主任韩宝惠教授为大会致辞,韩教授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韩教授表示,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已走过14个年头,感谢国内外领域同道的大力支持。韩教授回顾近十余年我国肺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表示我国肺癌领域已由既往不断吸收学习国际先进诊疗经验发展至如今我国专家学者在国际舞台频频发出中国声音,来自中国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可领跑国际,成绩可喜。期待通过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这一平台,可以使众多领域内中青年学者集中快速了解肺癌领域转化医学及临床研究前沿进展,通过学术互动启发新思,为推动领域发展砥砺开拓。


于金明院士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表示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代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于院士表示,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经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肺癌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每年都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多学科专家学者,分享领域新进展,助力领域高质量发展。于院士强调,随着肺癌领域创新技术及治疗手段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学术成果登上国际舞台,我国肺癌领域发展已迈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新时代。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充分利用本次大会提供的学术交流机会,集思广益,共同推动中国肺癌诊疗事业的发展。


主旨论坛——聚焦前沿 迸发新思




大会主旨论坛专场,在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陆舜教授、姚烽教授、钟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刘海鹏教授主持下,于金明院士以《肺癌放射免疫新实践》为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以《ct-DNA-MRD指导下的肺癌适应性治疗》为题、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以《2024小细胞肺癌治疗年终盘点》为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以《适应性免疫放疗转化性临床研究》为题、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以《肺癌靶向治疗进展》为题、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Jianjun ZHANG教授以《重编程免疫微环境以阻断肺腺癌前体》为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以《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进展》为题分别作主旨报告,涵盖了肺癌领域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精准医学、个体化诊疗、适应性治疗、局部晚期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向前沿进展,共享硕果的同时,共同展望未来肺癌领域发展新方向。

主持专家

韩宝惠教授

陆舜教授

姚烽教授

王洁教授

宋启斌教授

王哲海教授

刘海鹏教授

钟华教授



主旨报告专家

于金明教授

吴一龙教授

程颖教授

卢铀教授

周彩存教授

Jianjun ZHANG教授

邢力刚教授





主旨论坛特设特点讨论环节,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煜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吕镗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围绕2024年度肺癌领域突破性研究成果、精准个体化诊疗之路探索进展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多学科交叉助力肺癌精准诊疗实践相关进展各抒己见,引人深思。


姚煜教授




吕镗烽教授、朱正飞教授


韩宝惠教授



会议最后,韩宝惠教授总结道,本届大会主旨论坛学术交流精彩纷呈,邀请9位领域内国际专家分享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前沿进展,感谢与会专家对大会的支持及会议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期待未来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通过不断进步,为肺癌诊疗水平及学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大会为期两天,除主旨论坛外,特设热点深耕,综合深论、前沿深探、与介入基础4大特色的分论坛及多场专题研讨会,通过多元化视角,碰撞思维火花,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享科研智慧硕果,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Q

《肿瘤瞭望》: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已成功举办14届,您作为大会东道主,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下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的举办初衷及本届大会亮点?

韩宝惠教授:国际肺癌诊治和呼吸内镜大会已成功举办14届,14年来我们致力于在肺癌领域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各方面深耕探索、不懈努力。本届大会主题为“优化创新,聚力共赢”,所谓“优化创新”,众所周知,近5~10年,肺癌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不断的更新迭代、靶向治疗耐药及联合方案的探索均取得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那么在此基础上,如何优化创新寻求突破是肺癌领域的重大议题。其次,在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对于免疫治疗一线耐药探索进展仍然缓慢,如何优化临床研究以期改变当前临床实践仍未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议题均会在本届大会中展开讨论。“聚力共赢”层面,本届大会汇聚了国内外领域专家,分享国际前沿热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聚全球之力共绘肺癌领域未来发展蓝图。以上是个人认为本次大会的举办初衷。


当然,从我全程参会所接收到的反馈来看,所有与会者均认为本届大会充分展现了肺癌领域个体精准化诊疗、创新疗法前沿进展,为领域内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Q

《肿瘤瞭望》: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是主要策略,但耐药问题仍然无法避免。请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谈谈,当前NSCLC一线耐药治疗策略如何?对于耐药机制及诊疗策略的探索有何研究进展?
韩宝惠教授:非小细胞肺癌领域有十个驱动基因,都有相应的治疗靶点。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常见驱动基因,更为靶向治疗耐药策略探索热门靶点。

个人认为,对于靶向治疗一线耐药治疗策略探索,首先,需要对耐药机制进行明确分类,不同耐药机制治疗策略存在差异,需基于耐药机制、表现形式,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其次,当患者一线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时,病理诊断是了解肿瘤耐药的重要环节,是后续精准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

基于此,EGFR-TKI 耐药机制的类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EGFR 依赖性耐药:是EGFR基因/蛋白发生改变,致使EGFR-TKIS靶向结合 EGFR能力减弱或失效的结果,即尽管对无论是单药治疗亦或联合治疗均产生耐药,但是靶点仍有效。

旁路或下游激活:尽管有足够的TKI结合,但引起旁路和/或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细胞存活和增殖,包括RET突变、MET扩增等。在此情况下,二线治疗应该采用旁路激活的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组织学或表型转化:非小细胞肺癌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肿瘤细胞类型转化,如从腺癌转变为鳞状细胞癌或小细胞肺癌癌症表型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此情况下,需根据转化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机制尚未明确的耐药,目前国内也批准采用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联合治疗策略。


当然,上述治疗策略目前来看仅可改善短期治疗策略,仅可作为临床实践参考,对于长期OS等改善,仍需深入探讨研究,探寻更加优化的耐药后治疗策略。

Q

《肿瘤瞭望》:每年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近年来肺癌的诊治和新药研发已经进入到爆发性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对肺癌诊疗精准化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最后,请您分享下,未来在NSCLC精准诊疗层面仍有哪些方向值得深入探索?

韩宝惠教授:未来在NSCLC领域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靶向治疗仍有优化空间。例如,目前靶向治疗领域,疗效最优的为洛拉替尼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NSCLC,无进展生存期(PFS)5年以上患者占比越60%,预计中位PFS有望实现7~8年,进而使此类患者实现肺癌慢病管理或临床治愈的目标。但其他靶点,如HER2阳性等,其PFS及OS仍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如何提高一线治疗疗效及耐药后治疗策略探索层面仍需不断探索。此外,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目前国内外专家团队均在进行驱动基因阳性NSCLC新辅助治疗相关探索,包括新辅助靶向治疗等。对比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驱动基因阳性NSCLC新辅助靶向治疗相较于驱动基因阴性NSCLC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PCR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此类患者PCR率仍为未来重点攻克方向。相关机制探索或为临床新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第二,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免疫治疗药物不断迭代更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一线耐药问题仍不可避免,对于二线治疗策略的探索进展缓慢,现已开展的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具取得了阴性结果,包括ADC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等策略。因此,未来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免疫治疗一线耐药后治疗策略探索仍为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问题,只有将二线治疗临床疗效提升,方可实现整体生存期的进一步延长。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ioncology
《肿瘤瞭望》于2014年初创刊,由著名肿瘤科专家徐兵河院士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肿瘤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肿瘤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