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一高就用药?这5种情况,可能是「假性高血压」,根本不用吃降压药!

学术   2025-01-22 20:01   浙江  

导语

高血压作为一类普遍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在人群中有较高的比例。然而,在日常生活里,也有些所谓的假性高血压情况,有些仅仅是暂时性的血压升高,却可能被误诊为高血压,导致长期用药。我们应当教育广大患者,一旦血压升高就需要及时用药。然而,对于医疗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需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不宜开具降压药物。有时血压升高可能是临时现象,或者虽是真正的高血压却并不需要用药治疗。




知识拓展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是血液流动的动力之一。血压的标准是指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血压的正常范围。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正常成年人血压标准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对于我国人群特点,《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对血压测量进行了重新定义。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哪些情况可能是"假性高血压"?

1

情绪激动导致的血压波动


有的人平时血压较为稳定,然而在情绪波动剧烈时,常出现一时性的血压升高。高血压与情绪波动紧密相连,例如,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系统可能过度活跃,血管收缩,心跳加速,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此外,过量饮酒、吸烟或咖啡因摄入,饮食过量,以及剧烈运动,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血压测量时需排除这些因素。


2

血压测量方式不当


有的人在测血压时方法不正确,例如,测量前进行激烈运动,或情绪过度紧张,或在憋尿状态下,可能导致血压读数偏高。


另外,袖带位置不当或过紧,也可能使血压数值偏高于实际。


故在测血压前应保持镇定,避免剧烈活动,排空膀胱,选择坐姿,确保袖带与心脏同高,测量时裸露上臂,衣袖不宜过紧,测量过程中避免交谈,不翘二郎腿。


3

疾病引发的血压升高


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肾实质性病变如肾病综合征、各种肾炎、肾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可能引起继发性血压升高。


4

药物导致的血压升高


如使用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伪麻黄碱等药物,或精神类药物、激素、避孕药等,也可能引发血压升高。若发现血压升高,可考虑是否持续服用上述药物。


5

“白大褂”高血压


这种血压升高与精神因素有关,指的是一些患者在面对穿白大褂的医生时,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导致血压升高,而在家中自我测量时,血压通常保持正常。


如何预防高血压?

1

早晨不宜急速起床

由于清晨血压易达到峰值,建议醒来后在床仰卧2分钟,避免迅速起床或动作过大。

2

避免情绪起伏

愤怒、激动等情绪可能导致心跳加速和血压上升,因此保持乐观心态对血压控制有益。

3

避免剧烈晨练

虽然早晨锻炼是良好习惯,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宜。世卫组织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最易在6至10点发生,高血压患者最好将运动时间推迟至上午10点以后。

4

避免用力排便

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排便时需注意,以防腹压上升引发颅内压增高,导致脑血管破裂等问题。

5

减少摄入过咸食品

高血压患者应控制食盐摄入,保持饮食清淡,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6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这类食物可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


当发现血压有所上升时,须鉴别是否存在假性高血压的情况,并依照标准程序操作,确保血压测量的精确性。为排除假性高血压,可通过实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确认高血压的诊断结果。此外,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对血压的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实现血压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医生有话说




1、普遍观点认为,血压未超过140/90 mmHg即属正常,实则此观念有误。120-139 mmHg的高压,或80-89 mmHg的低压,被称为正常高值,相当于高血压的临界状态;此类血压已开始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相比于血压为110/75 mmHg的人群,血压在120-139/80-89 mmHg者,10年内发生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一倍


3、血压在115/75 mmHg至185/115mmHg范围内,收缩压每上升20 mmHg、舒张压每上升10mmHg,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便翻倍。


4、血压在120-129/80-84 mmHg和130-139/85-89 mmHg的中年人中,分别有45%和64%在10年后发展为高血压。


5、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可让受试者预期寿命增加6个月至3年:50岁高血压患者预期寿命可增近3年,65岁患者可增1.2年。


6、对于平均血压为147/92 mmHg的中年高血压人群,规律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每周3至5次,每次30至60分钟)可降低血压6.1/3.0 mmHg。有氧运动还能分别降低收缩压3.84 mmHg和舒张压2.58 mmHg,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均可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

编辑:Potato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心血管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