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邀请国家药监局、中选医药企业、临床和药学专家、媒体、资本市场研究机构代表参加。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有关各方。新华社五问医药集采的问题非常精彩,问出了很多人不敢问的问题,全是送命题,大家一起来细品一下。
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能吃吗?
那么,关于这第一个问题: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能吃吗?医保局肯定是不能自己回答的,要让中选企业去回答,那么中选企业能回答什么呢?那肯定是得回答能吃呀!为什么能吃呢?这个问题也不能自己解释,那么就邀请到了北京医学院药学部的主任去解释,药学主任要是说能吃那就能吃,药学主任在采访中的原话是:有些药物主要依靠其有效成分发挥药效,对制剂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原料药的含量和质量达标,就基本不会存在药效问题。
这个官方的表述翻译过来就是:药及格就能吃!不过她也没说阿司匹林及没及格,所以看似问题是圆满回答了,但其实逻辑是漏了一环的。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会不会变成“一次性评价”?
关于这个问题,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说一次达标了是否代表永远达标。
那么这一问的回答,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回答,医保局也确实是这么去做的,强监管全覆盖,医保局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集采中选药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有保证吗?
这实际上是个老问题了,早在2021年6月9日和2023年10月17日,就专门召开过新闻发布会,分别介绍了第一二三批集采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当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给大家出的结论,我这里多说一句,为什么真实世界研究跟患者用药的真实体感是有差异的,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呢是统计学原因,不能拿小样本患者感受当真实情况,那真实世界研究的样本量,这次张兰主任公布是6万余例。
那另外一方面呢,就是大家刷到的自媒体视频太多了,大数据算法给用户推荐的全是一些大家起哄声比较大的想看到的内容。
集采药品大幅降价,企业还有钱、有意愿创新吗?
其实,这个和第一问是一模一样的,既然你说集采打击药企创新积极性,那么就直接让药企代表出来表个态,药企能说啥呢,那肯定是会说我们积极性高着呢。
心脏支架等医用耗材“跳水价”,会导致医生过度医疗吗?
实际上,集采前后患者都是平均用了1.5个。那集采后的人工关节会不会质量不好,需要过几年就翻修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李志昌回答得很诚恳:人工关节在患者体内的使用效果,需要长期的观察和真实世界数据支撑。
至于“能”和“不能”,咱们不回答,咱们得看结果说话对吧,所以说任何政策的结果导向,可能都是若干年后才能看到深远的影响,但如果在低价和质量里来平衡医疗,从来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咱们的医保局是历史上最有魄力的,也是最不容易的一届医保局!
编辑:Pota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