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在全社会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以“爱我国防”为主题,面向全区开展征文活动。
“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征文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投稿,本次征稿将持续至9月1日。
(投稿请戳:这个征文活动开始啦→)
我的外公——那片海上的守护者
上海市闵行区平阳小学三(4)班 王越泽
我的外公今年七十岁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邃的痕迹。我特别喜欢听他讲故事,外公的故事,总是从他那段辉煌的军旅生涯开始。
十八岁那年,外公怀揣着激情和梦想离开家乡上海,成为舰队机电部门的一名普通战士。在舰艇最底层的舱室里,他与冰冷的机器为伴,日复一日地将海水转化为冷却的甘霖,守护着战舰的每一个“心脏”——主炮、副炮、雷达,还有那些维系舰艇生命力的锅炉与空调。
每当讲到这里,他的眼神总会格外明亮,“我虽未亲历烽火连天的战场,但每一寸坚守的甲板,都是我为国效力的战场。”外公说,那是他最骄傲的时光,因为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海,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外公总是那么开朗幽默,仿佛那些艰难困苦都只是他人生中的调味品。我记得他讲过最惊险的一次经历——1973年,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刚上舰不久就遇到了台风。那时,舰艇还在建造中,为了保护舰内设备和仪器,防止舰艇随着涌起的海浪和码头相撞,不得不在海上抛锚避险。台风来了,波浪滔天,舰艇在巨浪中摇曳,甲板和水平面已然超过45度角。甲板上蔬菜、鸡蛋等物资被狂风卷走,落入茫茫大海。而许多战友和工人则因晕船而倒在床上吐黄水。但外公,这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不仅没有晕船,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大家的任务。忙前忙后,为大家打饭打菜,帮忙完成各种任务,一个人承担起好几个岗位的工作,用他那坚实的臂膀和乐观的笑容,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房,和许多其他班组的战友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外公说,那时候的他呀,虽然只是个新兵蛋子,但身体素质过硬,心态松弛,正好可以在队伍需要人手的时候大展身手。言语间满满的自豪感。
除了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外公还因为他的好学和勤奋赢得了嘉奖证书,见证了他的精益求精和努力。外公在休息的时候总是手不释卷,阅读各类书籍。还主动承担起部门的宣传板报工作,每周都精心策划版面,用生动的文字和图画记录下战友们的点点滴滴。副政委看他如此好学且才华横溢,便放心地将舰上图书馆的钥匙交给了他管理。外公说,这些工作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他而言却是无比珍贵的锻炼机会。
他经常对我说的就是,没有永远固定的工作岗位,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不同时期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平时期的祖国需要的就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你们一定要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用自己的本领来守护祖国。”
在家中,他就是一位普通的慈祥老人。一件夹克衫穿了十几年都舍不得换新的、每次吃饭不浪费一粒粮食,他的朴素与节俭深深感染着我们全家。外公的这些品质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全家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现在每个月我会把零花钱捐给红十字会帮助那些身患重病的孩子。
外公还非常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就记得外公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海峡两岸》和国庆阅兵仪式。哪怕到了现在,外公还是天天守着电视看CCTV-4。每当祖国在科技、军事、政治、体育等领域取得成就,外公总是特别开心。退休后,外公依旧怀念军旅时光,和曾经的战友在青岛、武汉、天津、丹东多次相聚,并肩去看望同样“退役”却依旧发挥余热、成为教学的“战友”:舰艇。
外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也是千千万万老军人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国家的脊梁感受到了民族的希望。我相信这份军人的优秀品德将会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