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北京公司处于振兴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处理好捆住手脚和放开手脚的关系,既要以满腔的热情、实干的精神拥抱改革,又要坚决防止盲干、妄动、乱作为,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决策、每一项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捆住一些人乱作为的手脚,放开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手脚,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党员干部必须把敢于担当的积极作为与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乱作为区分开来,掌握捆住手脚和放开手脚的辩证法,才能更好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畏”与“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有“畏”并非不“为”,管住手脚才能守住底线。敬畏不是“怕打破碗”的畏手畏脚,更不是躺平摆烂的“挡箭牌”。若是在推动企业创新实干谋发展、改革攻坚破难题的过程中“撂挑子”、推责任,这是对工作缺乏敬畏。党纪国法是我们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我们的红线、“紧箍咒”和“护身符”。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这不仅是为了行有所成、行稳致远,更是为了守住我们的底线,确保我们始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同时,管住手脚也是为了遵循规律。无论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还是机构改革,我们都必须实事求是、按规办事,杜绝权力的“任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以“畏”护航有“为”,放开手脚也要敢作敢为。纪律不是阻挡作为的路障,而是对有为者的保障。一方面,严明纪律捆住的是任性用权者和蛮干乱为者的手脚,对那些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全力以赴做事的党员干部,纪律的“紧箍”扎得越紧,越是他们做人的坚强后盾、做事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放开手脚,意味着我们要敢作敢为。放开手脚,也需要我们解放思想。随着改革发展的日新月异,旧方法可能不再适用,老套路也可能失效。这时,我们必须转变思路、调整方法,以创造性执行推动高标准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要牢固树立“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风向标,不断探索容错纠错机制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的有效路径,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守好底线的基础上主动创造、敢于担当,激荡起干事创业的一池“活水”。
更有“为”检验常有“畏”,管住与放开并不矛盾。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干事创业的“鼓槌”。对于个人而言,既要在检身正己中“管住身心”,又要在担当作为上“放开手脚”,让“心存敬畏”护航“行稳致远”,就要学在心底、干在当下、做在日常。于企业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及行业形势,市场竞争四郊多垒、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对企业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的问题和挑战。其实,管住手脚与放开手脚并不矛盾。它们统一于真抓实干之中。一个人只有廉洁自律过关,才能做事有底气、有硬气。管住手脚,是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确保我们既想干事、能干事,又干成事、不出事。同时,我们也要明白,管住手脚不是缩手缩脚。“管得严”决不是不作为的理由。相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是为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有“为”必然敬“畏”,敬畏方能有为。为担当者担当,放开手脚干,就有可能失误。但我们必须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只有这样,才能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企业当前深化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尖锐。这时,我们更需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让广大党员、干部既能遵规守纪,又能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