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首届中国普惠养老金融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锚定养老金融领域的多重议题,畅所欲言,为养老保障多层次体系建设、个人养老金发展以及养老金融创新服务提供思路,贡献智慧。现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成为推动养老金融服务普及和高质量发展新的研究阵地。
中国养老金指数:
为普惠养老金融制定科学指引
论坛的一大亮点是《中国养老金指数报告2024》发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路锦非介绍,中国的养老金指数囊括宏观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中国养老金保障指数(PSIC)从制度和环境角度对全国31个省份养老金保障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测算,分析现实、预警未来;微观层面的中国居民养老金规划指数(PPIC)则从居民家庭角度对差异化人群进行养老规划,给出基于科学假设的规划方案。
PSIC指标体系由4个1级指标、8个2级指标和31个3级指标构成,对应不同权重。4个1级指标分别代表充足性、可持续性、均衡性和完备性。充足性体现当地养老金体系在参保者和养老金基金层面的充足程度及所能提供的保障水平,同时反映宏观与微观的情况,影响年轻人对未来养老金制度的信心;可持续性用于衡量养老金能否实现收入与支出、缴费与支付待遇的现期与长期的稳定;均衡性旨在反映养老金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均衡原则,包括制度之间、制度之内和人群之间的均衡性;完备性考察当地为保障参保者老年生活而设立的一系列的规则机制安排是否全面有效,包括覆盖面、在养老金制度运行中的执行效率等。
PPIC根据不同缴费人群养老金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不同,对应不同参数基准值,设计相关的精算模型,测算出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职工的待储备养老金额。根据我国现有政策,科学计算出4类养老金融产品,即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年金、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就能够给出针对不同年龄缴费人群4类养老金融产品的配置比例建议。
研究中心同期发布了中国居民养老金指南,指导居民认知养老金的构成,了解养老金的测算方法,掌握养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思路。
个人养老金:
小不是问题,要走结构和特色路线
交通银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李利就近两年客户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配置数据“活期占比25%,定期存款52%,基金占比12%,理财占比8%,保险占比3%”,得出“个人账户投资偏好保本增值”的结论。这并不难理解,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表示,居民普遍希望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具有稳定收益、低波动、稳健性好的特点,这不仅对金融产品创新提出挑战,还对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要求。
对此,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受托总监孙黎骏认为,金融产品创新要紧贴需求端,从居民保值增值需求来看,稳健型的投资产品更贴近需求。保险储备方面整体的产品特性较为丰富,但因额度限制和试点范围等因素,最终进入个人养老金体系的还比较少,未来空间巨大。
“小不是问题,关键是它的发展结构。”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连仁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麻雀虽小,但体现出的一些特点令人欣慰。公募基金中的两大类产品: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在个人养老金选择中,六成选择目标日期基金,四成选择目标风险基金,与国际选择趋势接近。目标风险基金的风险水平是不变的,而对于目标日期基金,因早期人力资本充足,可承担的风险更大,权益配置比例高一些;越临近退休,权益比例配置降低,直至接近退休领取的年龄时达到最低线。这完全符合养老金长期投资的秉性。
关于个人养老金产品同质化和收益率问题,与会的金融业代表表示,这是因为试点期间并未将金融产品谱系充分展示出来,一旦有更多优质的、拥有不同特质的产品参与进来,不仅能加大投资策略的灵活度,对冲市场风险,也对养老金产品普及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广也有好处。同时也指出,低利率时代、低回报阶段,管好客户的“养命钱”,要突出“稳”字而非强调收益。
从银行的角度,普惠养老金融本质是通过跨期限、跨地域的资产配置,满足广大居民的养老资金需求与养老资源的获取。作为普惠金融的服务者,银行要做好普教工作,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税优政策、做好风险和需求研判,提升客户体验,让养老金融走进千家万户,把民众的养老金融保障需求落到实处。
加大养老金融服务创新
打造普惠养老生态圈
金融是服务国民经济的血脉,须平衡好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服务好养老产业发展,为普惠养老生态建设提供支撑。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负责人沈明智表示,当前养老产业融资面临一系列挑战,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丰富养老产业金融生态,完善兜底性、普惠性、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包括:加大对涉老企业的融资支持,更新养老产业的授信指引;放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定期优化相关收费标准,提高行业监管和政策支持间的合力;创新服务养老机构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如,发挥保险长周期的优势,为养老人群设计周期长,回报相对稳定,允许退出的养老保险产品,为农村居民、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投保简单、缴费灵活的普惠型养老保险产品,探索旅游、医疗、疗养、社交、美食加保险的创新保险产品,开发商业护理保险产品等;探索中国式的住房反向抵押;打造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养老信息传播效率;加强金融知识教育,从严金融反诈,等等。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徐立介绍了农行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中心联合推出的养老领域专属贷款产品“农银养老批次贷”。他指出,要运用好场景建设的有力抓手,构建全场景普惠养老的生态圈。纵向,深入养老财富的管理场景了解客户财富管理需求,聚焦养老金缴存、养老财富规划、养老资产管理和养老金领取全流程,打造覆盖养老全客群全生命周期的场景金融链式服务;横向,打造金融的养老跨界服务,聚焦衣、食、住、行、娱、学等生活需求,全面布局养老综合服务场景,为社会民生服务供给提供支持和补充;融合,将情感关怀融入金融服务,提供陪伴式服务,通过语音助手等方式提供日常关怀与提醒,传递为老敬老爱老的养老金融服务理念。
与会专家还提出,要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提升养老服务金融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养老服务。
文/本刊记者 徐颢
新媒体编辑/金恺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