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我见 马克·吕布纪实经典》

体娱   2024-08-03 15:20   北京  


编辑推荐

·敏锐捕捉世界的多样面貌

《我见》既是一本摄影集,更是马克·吕布作为摄影艺术家和全球观察者的心灵写照。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在《马克眼中的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漫游、嬉戏、流浪的视角,马克的摄影正是以这样的视角,对世界种种细节进行的敏锐观察和温情表达。从黄山到埃菲尔铁塔,从上海到吴哥窟,从伊斯坦布尔到五月风暴和独立后的阿尔及尔,马克·吕布通过他的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多样面貌。他的作品如同长长的回声,在跨越大陆、城市和人群的过程中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个始终强烈、不断更新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幽默顽皮的目光、构图的美感、线条和形状相互交织、对立、融合,体现了他对美和现代性的理解。

 

·触动人心的深刻记录

马克·吕布的照片不仅仅是客观记录,它们温暖而深刻地触及人与物之间转瞬即逝的共鸣与默契。每一张照片都如同安德烈所言,“在心与心的低语间显现”,带着温柔的乡愁或直白的讥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现实之美。在吕布的一生中,他不断漫游、观察和捕捉。他游历了土耳其、阿富汗、美国、古巴、越南、前苏联等地,作为构图大师,他通过镜头在混乱中找到秩序。正如玛格南图片社前任主席马丁·帕尔所写,“吕布是少数几个将新闻摄影和艺术世界结合起来的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世界的瞬间,更展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人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探索生活中的奇迹与美

《我见》展现了马克·吕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用镜头探索日常中的奇迹,并将远方带入日常生活。“我拍照就像音乐家哼唱一样。凝视风景就像聆听音乐或阅读诗歌一样,有助于生活。”这是吕布对摄影艺术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并未将苦难转化为夸张的戏剧,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人视角,达到更为精致的敏感度。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和人性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之旅,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感受到生活中瞬间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著者简介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2016年8月30日马克在法国巴黎去世。

马克·吕布曾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

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序言

马克眼中的世界

安德烈·维尔泰(André Velter 

 

自然而然来临的生命,是一本贯穿时光的画册, 

它踏着舞步,流浪,嬉戏, 

弹指间经过所有的国家, 

所有的天空,所有的躯体,所有的容颜, 

在它眼中,这颗星球,就好比一场跳房子的孩童游戏。 

 

于是,眨眼间,全凭本能地, 

带着一种温情,这个世界被捕捉到了。 

正是这种温情,让它往往能多想一步,踩偏一步, 

不伤及裸露的现实、 

做着梦的现实, 

也不伤及奇妙的“存在”本身。 

 

这道目光是觉醒的,友善的, 

但它也刻意不去回避历史的悲剧、 

世间的混沌、被遗弃的河岸, 

也不会为了审美观而放弃伦理。 

审美观只尊重显而易见的商业法则, 

四处催生陈词滥调、隔膜, 

和虚假的话语。 

 

此处可见之物,并不显眼, 

它在光影的轻抚间,在会心一笑间, 

在心与心的低语间显现, 

有时带着温柔的乡愁,有时甚至是直白的讥讽, 

出其不意间被捕捉到的现实, 

其最本初的魔力才得以保存。

 

这种独一无二的美, 

化远为近,让他乡成为日常,化滑稽为温情。 

它漫游的脚步看似无忧无虑, 

当中的情感却始终强烈, 

让日、夜、镜子都染上魔力, 

赋予秘密以活力, 

有了这个秘密,即便是最平常的景深, 

也都包含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 

 

这台镜头,好像只用最客观的方式去观察, 

它最关注人与物之间转瞬即逝的关系、 

共鸣与默契, 

它只想着去捕捉, 

集体灵魂的效力与征兆。 

 

走完这么一段记忆、机遇、人性与遗忘的旅程, 

才发觉,这时时常新的天才, 

首先是一束内在的光, 

一束孤独的光,照亮道路、沙漠、城市、 

倒影与姿态。 

 

这里发挥效力的,除了各种考验、无常、 

命中注定与偶然的幸福, 

更是一门精细、繁琐的手艺, 

它迫切地解开美的线索, 

就好比一位全身心信奉世间景象之歌的传道者。




 


CC标准电影
“Give me two hours a day of activity, and I’ll take the other 22 in dreams.” - Luis Bunuel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