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下,横江水畔,火的盛宴。今年齐云山主打的就是“火”。
火红的丹霞景观孕育出火热的文旅业态,进而迎来火爆的客流经济。
今年8月,位于休宁县齐云山脚下,一场“炭花舞”绝技表演,吸引了六千多人围观。
随着,“炭花舞”表演者闪转腾挪,星火飞溅,围观的民众拍图、拍短视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进入社交平台热搜榜。
齐云山作为关键词再次刷屏社交网络。
月华临风 汪炳奎 摄
火红的丹霞景观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与隔壁的黄山,并称“黄山白岳”。
即使在黄山盛名之下,齐云山也有着独树一帜的发展特色。比起黄山的雄奇磅礴,齐云山更多的是小巧精致。
黄山多以花岗岩为主,峰峦沟谷嶙峋百怪;而齐云山属于丹霞地貌,岩石火红似霞,独具美感。
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显示,齐云山丹霞地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产生、演化而成。在距今6500万-9000年间的晚白垩世形成了紫红色砾岩、砂岩、钙质砂。
位于齐云山黑虎崖下的真仙洞府,是齐云山精华景致之一,集摩崖石刻、道教文化、丹霞奇景、山水之秀为一体,呈“天开神秀,大道齐云”之势。
从地质构造方面看,真仙洞府的壮观,得益于沟谷边缘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张性节理崩落,形成的峭壁。
瑰丽灿烂,天工造化的丹霞地貌,让齐云山成为皖南山区中一抹亮丽的霞红。
炭花舞。 休宁县委宣传部供图
火热的文旅业态
从今年春节前后,齐云山以火为主题的文旅业态持续上新。“打铁花”“抖火壶”“炭火舞”等火爆出圈。
打铁花,是流传于民间传统的烟火,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打铁花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起源于炼铁工匠在春节或其他重要节庆时,以炽热的铁水击打至高空,瞬间绽放成千万朵铁花,意在祈福迎新,这项技艺展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齐云山广场,来自开封的打铁花传承人刘炳祥年近60岁,他和铁花匠人们,把炉子烧旺,再把生铁装进专用器具,放到炉中熔炼,近两小时后,铁块熔化成铁水。
演出时,刘炳祥和同伴相互配合,一人将融化的铁水高高抛起,另一人则迅速用力向空中击打,一簇簇铁花瞬间飞舞,把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他们还舞出了“风火轮”造型,万千星光在天空中散落。
抖火壶也是一项传统焰火技艺,将烧红的木炭放入特制的铁网中,随着舞蹈走动时,自上而下的抖动,让每一块木炭都得到充分燃烧。
“00后”的谷景恩是抖火壶的老手,他说在表演时,需要穿上专业防护服,很紧很厚。
说到齐云山的“火”,要数近期的千万粉丝的UP主“南翔不爱吃饭”炭花舞。
相传炭花舞源自湖南梅山峒民深夜狩猎时照明的火把,后又借鉴了照鱼用的炭灯。
炭花舞古朴优美、刚柔相济、以打击乐为伴奏的舞蹈。舞动时,灯笼里的炭花火星飞溅,若游龙翻腾,如赤练疾驰,使人眼花缭乱,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齐云山横江舞金龙。施亚磊 摄
火爆的客流经济
除了上述的打铁花、抖火壶、炭火舞之外,还有喷火演艺。
每一项表演都与火相关,成为齐云山夜经济中闪亮的色彩。游客将这些概括为齐云山上演1700℃的“中国式”浪漫。
据统计,今年以来,齐云山以火为主题的夜游业态共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促进周边民宿入住率平均每天在90%以上。
齐云山作为传统的山岳型景区,正在通过不断上新业态,破圈出局。
“齐云山要想火,单靠山上的自然景观是远远不够的。”一位从事文旅行业的观察者分析说,有黄山珠玉在前,白岳一定要另辟蹊径,走特色的文旅业态创新之路,才能绽放溢彩。
齐云山依托其火红的丹霞景观,今年以来,不断拥抱火热的文旅业态,跨界融合、多元融合,是齐云山“火”系列业态的重要特点。
不唯本土民俗技艺,更需求外地绝技高手来齐云山展示表演。比如,齐云山邀请了开封的打铁花匠人、知名的网红博主等,看似跨地区的聚合,实则都有火元素贯穿主线。
也有文旅从业者设想,打破时空界限,把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以火为元素的技艺表演,都邀请至齐云山,未尝不是一次文旅界的创新探索之举。
夜晚,横江畔,灯火交织,齐云山的火源自于一场场火元素的绝技表演,也源自于当地文旅业态的创新和实践。
如今的齐云山,除了山上火红的丹霞风光,还有山下火热的焰火盛宴,翘首待君来游。
(本文封面:齐云打铁花表演。黄山老胡 摄)
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而那神奇瑰丽的丹霞地貌、清秀旖旎的田园风光、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更让其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美称。
时间长河奔涌向前,齐云山经历了隐居飘渺、洞天福地的隐居时期,朝圣者众、人流熙攘的鼎沸时期,如今,在各路“神仙打架”各显神通的文旅时代,齐云山破茧重生、一路“狂飙”,频频出圈,解锁流量密码,“卷”出新赛道,走入了安逸松弛、独树一帜的逍遥时期。
往事越千年,生活日新月异,名山流过时光,齐云山也有了积淀与传承、创新与火热的潮流新气象。
由中新社安徽分社、休宁县委宣传部指导,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安徽分公司策划的“新齐云山传”系列,将从还原历史现场、解读地域文化、聚焦动态变化等多个方面阐述齐云山的魅力。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