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米”贵

文摘   旅游   2024-12-11 11:04   安徽  

蓝田米街不卖米,却谓“米”贵。

近日,黄山歙县溪头镇蓝田村“蓝田米街”一度刷屏,“三户各让一米只为一街宽”的睦邻故事温暖动人。细细品来,这一“米”便贵在背后蕴含的“和合”文化精髓。

何谓“和合”?这是一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不但广泛应用于社会方方面面,而且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那么,令蓝田“米”贵的和合文化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一井越千年  泉涌文化活水

歙县溪头镇蓝田村是一处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来龙山、玉屏山“合抱守护”,溪水潺潺、与村偕行,古街古巷鳞次栉比,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2019年6月,蓝田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初达蓝田村口,文昌阁、松谷亭与汪氏节孝坊便将千年古村的文化厚重“敬”呈访客眼前,穿街走巷,沿着古村的脊脉探游,不难发现一口质朴的古井,守望在两条街巷交汇之处,见证当地文脉的古今传承,其中一条街巷便是蓝田米街。

这口古井谓之“郡主汤沐所”,又名“孟婆井”,建于南北朝西梁(也称后梁)天宝末年。

相传1400多年前,西梁大司马(西梁宣帝萧詧之驸马)叶孟游览歙东石佛洞,见山下潺田村(蓝田村原名)后大悦,于西梁天宝末年,将夫人萧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后、西梁末代皇帝萧踪姑姑)及众眷迁居于此。

叶孟夫人萧公主迁居此地后,梁王御赐叶孟夫人萧氏汲水汤沐浴用大井一口。叶孟夫人乐善好施,见村中群众都去远处挑水使用,便让下属佣人告知村民可以到大井内取水饮用。村民感恩不尽,故又将此井称为“孟婆井”。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这口古井千百年来泉涌文化活水,润户无声。

歙县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开放、融合的徽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日常言行和社会生产生活,其中“尚和合”的传统美德一直为蓝田的村民们带来精神指引。这份心向善行向善的内心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安顿人心,让这里的人们于世事变迁中学会自洽、固守安宁。

郡主汤沐所。叶智成 摄

一“米”诚可贵 传承和合基因

一“米”诚可贵,“和”字价更高。

位于原蓝田小学门前的一条村中主干道(原名“学堂路”),由于道路狭窄、两头弯道较急、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经常发生刮擦而引发邻里纠纷,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

2015年蓝田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过程中,在村党支部的号召和倡议下,紧邻原蓝田小学的汪顺仙、叶逸文、江建新3户村民主动让出自家一米屋墙,拆除后用于村中道路拓宽,学堂路自此也更名为“蓝田米街”。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我们损失一点,方便大家,划得来的……”62岁的江建新谈起拆墙让路的经过,略显羞涩,但十分平静。

初见江建新,恰逢他凌晨出工入夜返家,慢慢嚼咽晚饭的间隙与人聊起当时的心路历程。

“当年,考虑到家庭和睦,我便从家中祖屋搬至这里,与其他两户都是购置了村中老小学的校舍,后来老教室的墙向内让了一米,我也盖上了新房……”江建新认为这些都是邻里平常,不值一提,甚至“蓝田米街”在他家墙外挂牌更名当天,都没有选择同其他村民一起凑一下这份“热闹”,而是照常出工。

江建新的小院不是很大,但收拾的整洁有序,新建的小楼与拆墙的老校舍如今默默相望,新楼客厅的“舍得”匾额与老屋被锯的“人”型梁架成了蓝田米街这段美谈的“脚注”。

但蓝田米街的故事尚未结束,“善”意沿着村巷浸润流淌,其事例经验被当地直接运用到了村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中。

比如,蓝田村村民叶君锋、叶君浩两人是堂兄弟,因祖上留下的宅基地划分问题时常发生矛盾。今年5月2日,在村干部的调解下,两人签订和解协议。

2020年以来,蓝田村所在的溪头村先后获评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

蓝田米街。叶智成 摄

有序千万家  满城“歙事井然”

以山为轴,可以观地势;以史为镜,可以鉴未来。

今天,“和合”这一镌刻于历史的“东方智慧”,在歙县又如何继续蓄“能量”,通“经络”?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我们在传承中寻答案,也在实践中求创新,更要在传播中走出去。换言之,从“和合之源”到“和合之用”,“和合”这篇文章,歙县大有可为。

当然,“和合”不是罔顾事物差异的“生搬硬凑”,其精髓在于,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擅长博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纳“不同”之精华为我所用。

这一点,从歙县的一口口古井中便得以窥见。古井诉说着徽州的前世今生,见证了时代的沧海桑田,也守望着古城的岁月静好。

比如,“一眼”变“八眼”的“殷公井”,多为相邻做一点、主动拆除围墙的“福泉井”,多为家人想一点、礼让相依的“妯娌井”……

徽州古井,宛如无数双明亮的眼睛,在它的深邃目光里,有历史长河中为政者的担当、百姓间的谦让,更有新征程上奋斗者的拼搏和家园里的和谐……“多姿多彩”化为一团“和”气,满城有序,向善向前。

近年来,歙县坚持深入挖掘徽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打响“歙事井然”品牌,总结提炼出“四观”“五性”,推出“访、察、为、治、和”五字诀和“八眼井”调解法等,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寻径探路,有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度歙县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安徽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学生们传诵蓝田米街故事民谣。朱文卿 摄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

山水辉映,天地人和,文化“新生”的故事,在歙县未完待续。

(封面为歙县溪头镇蓝田村。叶智成 摄)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


欢迎订阅《中国新闻报》


中新皖事
立足安徽,国际传播,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