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公開射殺美籍女子 白宮:已要求「提供更多資訊」

文摘   2024-09-08 14:03   广东  
香港文匯報訊

一名擁有美國和土耳其雙重國籍的女子,上周五(9月6日)在約旦河西岸抗議以色列擴張猶太人定居點期間,遭以軍開槍擊中頭部身亡。


土耳其與巴勒斯坦官員均表示,該女子是被以軍槍殺,多間傳媒亦引述目擊者證詞確認該消息。然而美國白宮和國務院聲稱,今次美國公民遇害事件暫時無法歸咎以軍,僅呼籲盟友以色列進行調查。


襲擊約旦河西岸抗議人群 土譴責野蠻干預平民活動

巴勒斯坦官方瓦法通訊社報道,遇害女子是26歲的埃吉,她是反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擴張定居點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團結運動」(ISM)義工。報道指出,ISM每周五定期在約旦河西岸納布盧斯市附近,舉行祈禱儀式和抗議活動,埃吉在最近一次活動中被以軍槍殺。

包圍現場 居高臨下開槍

ISM義工波拉克表示,事發當日早上,以軍士兵提前包圍ISM活動現場。待到活動結束,以軍立即向人群發射催淚彈,有抗議者掟石回擊。波拉克回憶活動結束後約30分鐘,人群陸續散去,與以軍保持約200米距離。以軍士兵爬上一座房屋的屋頂,居高臨下向人群開槍,「我看到了反光,看見以軍瞄準了人群。」

《華盛頓郵報》引述事發現場片段顯示,以軍開槍位置位於一座山上,抗議人群已撤至山下。畫面中事發山上疑似有軍用車輛,山下則有救護車駛過。納布盧斯拉菲迪亞醫院院長納法阿向路透社表示,埃吉送院時頭部受重傷,「我們試圖為她手術,但她不幸去世了。」

埃吉的親友表示,埃吉今年從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畢業,在校期間主修心理學,以及中東語言和文化。今年春天美國大學校園撐巴反戰抗議浪潮中,埃吉參加了本校活動,攜帶一面巴勒斯坦旗幟出席畢業禮。華盛頓大學中東語言及文化助理教授法尼難過地表示,「我曾懇求埃吉不要去(約旦河西岸),但她堅信要親眼見證巴人遭受的壓迫,以及他們有尊嚴的韌性。」


布林肯沒要求以承擔後果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薩維特表示,美方對周五在約旦河西岸「一名美國公民的悲慘死亡深感不安」,白宮聯繫了以色列政府,要求調查事件「提供更多資訊」。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埃吉的案件,但拒絕說明美方會否要求以色列政府承擔後果。

民主黨籍參議員范霍倫表示,埃吉是新一輪哈以衝突爆發以來,在約旦河西岸喪生的第三名美國人,「(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在為他們伸張正義、問責(以色列政府)方面做得不夠。如果(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政府不為美國人伸張正義,美國司法部就必須這樣做。」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強調,土方強烈譴責以方「野蠻干預平民的抗議活動」,強調土方會「努力制止以色列的種族滅絕政策」。以軍承認當時向抗議人群開槍,稱其正在調查一名「外國人」被殺事件,但辯稱當時有抗議者掟石威脅以軍,士兵是向所謂「暴力活動的主要煽動者開火還擊」。

資料圖片

以屢殺美籍人員 美保護海外國民承諾從未兌現

 美國公民埃吉在約旦河西岸被以軍槍殺並非個別例子,半島電視台統計,以軍多年來在約旦河西岸擴張定居點,殺害當地居民和活動人士,許多遇害者擁有美國國籍。但美國所謂「保護在海外國民的承諾」,面對被以色列殺害的美國國民從未兌現,美方基本從未追究涉事以軍的責任。

今年1月,17歲的巴勒斯坦裔美國公民阿賈克回到約旦河西岸探親時,被一名休班以色列警察和一名猶太定居者開槍打死。阿賈克的家人稱,當時阿賈克血流不止,以警卻阻止救援人員接近他,拖延急救至少15分鐘。美聯社引述以警聲稱,警察的目標是「向其掟石的人」,但阿賈克的家人強調,他當時正與親友收集柴火準備燒烤,根本沒有攻擊警察。

2022年,身為美國公民的半島電視台女記者阿克勒在約旦河西岸報道時,被以軍當場開槍殺死。以軍後來承認是其士兵開槍,但聲稱事件純屬意外,拒絕懲罰任何涉案人員。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聲稱就案件展開調查,最終不了了之。同年間,78歲的美國公民阿薩德在約旦河西岸一座以軍檢查站被以軍拘留毆打致死,然而美國政府並未削減對涉事部隊的軍援。

以軍曾殺害多名美籍抗議者。2010年,以軍阻止向加沙運送救援物資期間,殺死擁有美籍的少年多根。2003年,美國公民科里在約旦河西岸抗議以軍摧毀巴人房屋,以軍士兵竟駕駛推土機,將科里當場壓死。

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美以關係教授魯布納表示,美始終不追究以色列殺害美國公民的責任,「以方有恃無恐地殺害美國公民,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有遇難美國公民親友哭訴,「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卻不能令另一個國家為殺害美國公民承擔責任。」

美國政治分析師巴達爾批評,早前美籍以色列人質波林在加沙遇害,美方揚言追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記住波林被殺時,拜登說哈馬斯要為此付出代價。如今埃吉死於以軍槍下,我們會再次看到誰可以殺害美國人卻不受懲罰。」

報紙編輯:俞康敏

網絡編輯:陳堯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是一份面向香港社會各界的綜合性主流大報,自一九四八年創刊以來,以愛國愛港為宗旨,堅持「文以載道、匯則興邦」的理念和「包容、合作、創新、拓展」的準則,其權威性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認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