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文摘   2024-06-02 14:28   江苏  

      2013121718日,我与高邮政协林荣岩秘书长、文史委孙晓宝主任去山东临清寻访明丞相汪广洋的后裔,拜访了“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 并从他们那儿了解到许多关于汪广洋的研究成果。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汪广洋后裔寻访记》整版刊登于《高邮日报》和《扬州日报》。时隔10年半,我于52930日再次去临清,再次拜访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与他们座谈,进行深入的交流。此行收获满满,感受颇深。

  这次去临清与我同行的有高邮市文化研究院姜文定、许伟忠,高邮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林荣岩、李林山、徐学林、李常青、王庆山、陈志海。我们一行9人于早上7点出发,中午在服务区吃饭,下午3:20到达临清兰欧酒店。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与临清市社科联、八岔镇党委领导早早在酒店等候,热情地欢迎我们。他们称我们是“老家”的亲人,我们称他们是“老乡”亲戚,我们因为汪广洋而联系到一起。我与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老会长汪达成、秘书长汪连举、汪寿杰老师等人第二次握手,心情非常激动。我们一行放下行李即到会议室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由临清社科联副主席倪群高主持,双方介绍了参会人员,八岔路镇(汪广洋家族墓所在地)党委副书记沈彬同志致欢迎词。汪达成老会长介绍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来所做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项:一是修编了《忠勤堂汪氏陶山支系谱》,共6册,理清了汪广洋在临清的后裔繁衍情况,世系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二是出版了《<凤池吟稿>读注》,汪寿杰老师用了10年时间点注完成,全书66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三是修建汪广洋家族墓园,并加强对墓园的保护。他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汪广洋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时代意义。目前手上正在汇编《大明丞相汪广洋纪念文集》,这部文集编入高邮三篇文章:许伟忠的《大明右相汪广洋为何懦弱到死?》、我的《汪广洋后裔寻访记》、高邮电视台专题片脚本《明丞相汪广洋身后之谜》。临清汪广洋文化研究会邀请高邮市文化研究院联合编辑这部书。八岔镇沈书记在发言中说,计划在汪广洋墓园处修建“明丞相汪广洋纪念馆”。

  在会上我也介绍了高邮在汪广洋的研究和宣传方面所做的工作:2014年初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驿站风云》,该书讲述了汪广洋在高邮盂城驿所发生的故事;201431日《扬州日报》发表的我的文章《惆怅甓湖烟水上——明丞相汪广洋后裔寻访记》;2014101517日,高邮电视台台长王俊坤率《印象秦邮》摄制组来临清汪广洋家族墓园采访拍摄,制作了《明丞相汪广洋身后之谜》专题片,分上中下三集在高邮电视台多次播放;2020年以汪广洋为主要角色之一的电影剧本《盂城驿》创作完成,并在江苏省优秀电影剧本评奖中获“潜力电影剧本”奖,目前南京一家影视公司正推进拍摄工作。

  会上大家还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有关汪广洋的课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向汪广洋文化研究会赠送了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刊《高邮姓氏文化研究》,汪广洋文化研究会赠送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一套《汪氏通宗世谱——忠勤堂陶氏支系谱》,同时向我们每人赠送两本书:《凤池吟稿读注》和长篇历史小说《明相汪广洋》(安徽汪济先生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最后由临清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齐言民作会议总结,双方合影留念。晚宴时,临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宁特地赶来,向我们介绍临清基本概况和风土人情,给我们安排参观景点。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在临清明丞相汪广洋研究会同志的陪同下,驱车20公里,来到八岔路镇汪广洋家族墓园。我们9个人中只有我和林荣岩10年前来过墓园,其余的都是第一次。汪达成老会长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汪广洋墓的发现和考古过程以及墓园修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汪广洋家族墓葬群占地12亩,内有汪氏祖茔数十座,还有名人题字碑、牌坊、越国公汪华和忠勤伯汪广洋纪念碑、三祖(越国公、忠勤伯、家族史)纪念馆等古今建筑。汪广洋墓处于领头位置,再次是长子汪子持墓,再次是孙子汪彦才、汪彦琛墓,其形制非常规范。我们9位同志怀着对高邮先贤的崇敬之情,在汪广洋墓前每人敬上一炷香,并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汪达成告诉大家,2013101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将汪广洋家族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10多年来,该墓园经历三次大的危机:一次是有一家民营企业要在墓园旁建猪场,一次是供电部门高压线要在墓园上空行走,还有一次是高速公路规划要穿过墓园。汪广洋文化研究会及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与规划建设单位进行交涉,据理力争。其结果是:猪场重新选址,高压线调整线路,高速公路改道而行。稍觉遗憾的是,这10年多来墓园的建设没有变化,三祖纪念馆内部布置已经破旧。在现场我与沈彬书记和汪达成会长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愿八岔路镇与汪广洋文化研究会通力协作,搞好规划,及早实施。

(汪广洋家族墓园航拍图)

  这次再访临清,受到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化研究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希望临清、高邮两地在汪广洋文化研究方面多交流。我们对他们也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回“老家”作客。在回高邮的路上,我们一行做了讨论,下一步我们高邮文化研究院、姓氏文化研究会应该做些什么?汪广洋是高邮人,但他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留下的历史资料很少,高邮也没有他的后人,所以就我们高邮来说,对汪广洋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今后我们可以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汪广洋做进一步的宣传介绍。汪广洋是高邮历史上做得最大的一位官员,但他更是一位清刚典重、才气飞扬的温情诗人。汪广洋有着浓烈的家乡情结,《凤池吟稿》中有写家乡10多首诗词,这些都值得宣传。《盂城驿》电影有公司在运作,我们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推进,如果能拍摄成功,对宣传汪广洋、宣传高邮、促进旅游都是很有意义的。

  二是建议文物部门有条件时申请上级文物部门对茅港相公坟进行考古。《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汪广洋是被朱元璋赐死的,后来也没有平反,子孙又迁至山东了,不太可能建有30余亩的坟墓。临清考证,汪广洋儿子将其父遗骸从太平(即安徽当涂)运到临清进行二次安葬。那么茅塘港的坟是怎么回事呢?人们为什么称其为“相公坟”呢?是汪广洋的衣冠冡吗?这个数百年之谜需要考古才能揭晓。

  三是建议文化部门在熙和巷选一地竖一块“汪丞相广洋宅遗址”石碑。州志记载:“汪丞相广洋宅,在州西熙和巷内,今废为民居”。汪广洋故居在熙和巷哪一处,可以做些考证,如果七不离八,就可以立个碑。不花多少钱,也不占多大位置(靠着山墙也行)。这样一方面让人们记住历史,另一方面也吸引临清等地汪广洋后裔来高邮凭吊,扩大高邮对外文化交流,增加旅游人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勤道
研究传统文化、记录集邮感悟、丰富退休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