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八年封赠孙宗彝父母敕命》圣旨赏析

文摘   2024-12-14 21:05   江苏  

        20241021日,《常州日报》网站刊登了一条消息:《圣旨来了,常州有人捐献“传家宝”圣旨!》。说的是孙致南、孙蕴农等堂兄妹3人,代表其父辈孙玉声、孙一声向常州市博物馆捐赠了一件家传宝——《顺治八年封赠孙宗彝父母敕命》圣旨。报道说,“此圣旨在孙家传承已373年,保存基本完好,颇为难得”。

    孙宗彝是高邮人,顺治四年(1647)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蓟州分巡道副使。孙宗彝父亲孙兆祥是清代高邮著名乡贤。看到这则消息,我有点激动,就想一睹为快。1210日,我以高邮市文化研究院名义给常州博物馆发去公函,并通过熟人与常州博物馆取得联系,获准前去观摩。1213日一早我与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徐学林同志乘高铁去常州,上午10点半到了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典藏部文祥磊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他将圣旨从库房取出,在桌上徐徐展开,我以郑重的目光仔细观赏这道圣旨。这道圣旨宽30.5厘米,长132厘米,黄色素绫。前半部分为汉文楷书,自右向左行文,后半部分为满文,自左向右行文,书写时间为顺治八年(1651)八月二十一日,满、汉文年款位置各钤“敕命之宝”玉筋篆印。文祥磊先生说:原先两端应该有轴,可以合卷,因时间久远,轴已脱落。这个汉文楷书是欧体,用笔有生拙之气,就是明末清初的书风。历史记载,顺治帝喜欧阳询书法,士人多学欧体。这一道敕命可见皇帝的喜好,有极重的书法价值。我带了照相机在现场多角度拍了照片。

    回来后,我即对“诰命、敕命”问题做了研究,弄清了明清诰命敕命制度。诰命、敕命是中国古代皇帝所颁发的封赠官员和妻子以及官员父母、祖父母等人职务的一种凭证类文书。五品以上授诰命,称诰封;六品以下授敕命,称敕封。清代延续明代“覃恩封赠”制度,也就是说官职和爵位,不仅可以授予官员,还可以“上荣其考祖,下及其子孙”。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到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封赠本人。官员本身称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生者曰封,死者曰赠。一品大员的祖父母、母亲、妻子统称为一品夫人,二品官员称之为夫人,三品官员称之为淑人,四品官员称之为恭人,五品官员称之为宜人,六品官员称之为安人,七品官员称之为孺人,八品、九品官员分别称之为八品孺人、九品孺人。

    顺治八年,孙宗彝正任中书舍人(掌管起草诏令,参议政事及侍从、宣旨、慰劳等事),从七品,依制可推恩封赠父辈一代,其去世的父亲孙兆祥被赠为徵仕郎、中书舍人,在世的母亲姚氏封为太孺人。这道圣旨颁发的时间正好是顺治皇帝大婚,属于重大庆典时的“覃恩封赠”。

    此外,清代对诰命、敕命的行制、图案、撰写格式乃至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清代的诰封制度是保证清王朝庞大官僚体制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种封赠形式,增强受封官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官本位的价值观,最高统治者可以有效地笼络和稳定官僚阶层,巩固和扩大他们的统治支柱和社会基础。如今诰命敕命已经失去了政治功能,但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每一件诰命敕命,都蕴含着鲜活的历史故事,都是研究历史和人物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理解这道圣旨的具体内容,我将《封赠孙宗彝父母敕命》圣旨做了断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弘锡类之恩尔孙兆祥乃中书科中书舍人孙宗彝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传家裕堂构之遗。恣以覃恩,赠尔为徵仕郎中书科中书舍人,锡之勅命于戏!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命用光,夫有子承恣优渥,长芘忠勤。

    制曰: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中书科中书舍人孙宗彝母姚氏,范宜家,夙承筐之徵,母仪诒谷,载昭画之芳兹以覃恩,封尔为太于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益贲徽音。

                  顺治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敕命之宝

我试着将这道圣旨翻译成白话文:

    奉天承运的皇帝下达诏令:

    赡养父亲,侍奉君主时,作为臣子应当忠心耿耿,不顾身,责无旁待,如此方能为国尽忠,为父尽孝。国家自当加以表彰,以示恩典。你孙兆祥,是中书科中书舍人孙宗彝之父,自身行善,并吉祥地延续到后代,用道义教养子辈,并以孝义传家,使家堂发展,将遗惠留传。现施予恩赐,赠你为徵仕郎,中书科中书舍人,特恩赏给敕命。呜呼(于戏即呜呼,语气助词)!非同一般的荣耀,一定赏赐给双亲,宠信的政令用光明正大的方式传达。有儿子承受这样的优厚的恩遇,你要更加忠诚勤恳地为国家效命。

    诏令:(你的儿子)勤谨奉职,一心为公,嘉奖慰劳你,历朝已有推恩及母妇的先例,封赏和恩典,以示隆重。你为中书科中书舍人孙宗彝母姚氏,你妇女的仪范和典式,使得家庭和睦,一直协助家务,有承筐之德的行为和品质。母仪风范,胸怀若谷,有画获教子之德行(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后以“画荻”为称颂母教之典)。现施予恩赐,封为太儒人,呜呼!特别彰显你的贤淑之德于无瑕,颁赐象服(礼服),荣膺显赫,你要继续保持美好的声誉。

                     顺治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敕命之宝

    这道敕命圣旨“赠孙兆祥为徵仕郎,中书舍人”,封孙宗彝母亲为“太孺人”。我翻阅了《孙氏宗谱》,谱中载有顺治十四年(1657)三月初十日又一道敕命,这道敕命赠孙兆祥为“奉政大夫,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加一级”,封孙宗彝母亲姚氏为“太宜人”。这时,孙宗彝已升任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属从五品,所以敕封孙宗彝母亲为“太宜人”。而敕赠孙兆祥的官职与《高邮州志》记载的乡贤祠供奉名录“诰赠奉政大夫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郞理学孙公兆祥”相一致。《顺治八年封赠孙宗彝父母敕命》圣旨是敕封孙宗彝父母的第一道圣旨,它为我们研究孙兆祥和孙宗彝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在常州博物馆,我问文祥磊先生,圣旨捐赠者是哪里人?他说:“捐赠者是常州人,当时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不捐给高邮博物馆?对方说,‘一是高邮没有熟人,联系困难;二是路途较远,来回不方便。反正都是博物馆,捐给你们是一样的’”。就是说孙兆祥、孙宗彝的后代(也是孙觉的后裔)有一支在常州,可惜我们高邮没有成立孙觉文化研究会,或者孙氏宗亲会,如果有这样的组织,事前可能会与他们有联系,那么这道圣旨就有可能捐给高邮博物馆了,想想颇觉遗憾呢。

    离开常州博物馆前,我向文祥磊先生要到捐赠者孙蕴农的手机号码,准备与孙蕴农做进一步了解,他们家族是如何将这道圣旨传承并保存373年的?相信这里面会有好多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勤道
研究传统文化、记录集邮感悟、丰富退休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