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声》这部影片背后的热潮与闹剧已经超过了影片本身所希望承载的内容。作为一部关注儿童绑架,人口贩卖相关题材的影片,《自由之声》取材于反人口贩卖人士蒂姆·巴拉德的记录,但毫无疑问也加入了部分虚构的成分,好在全片基调扎实沉稳,鲜有大家喜闻乐见的爆米花情节,因此增加了本片的置信度,让全片更像是一部解救儿童的纪实影片。
然而本片从开拍到上映,一部本应引起人们对绑架儿童关注的影片,却因为主演和原型人物与QAnon活动的关联而逐渐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最终引发了观众与媒体的彼此攻伐,这颇为令人扼腕叹息。
虽然本片正片中未曾涉及任何QAnon的字眼,但是影片之外的讨论确乎是围绕着QAnon展开的。QAnon起源于2017年的4chan论坛,最早是一位署名为Q的用户发布了一系列帖子,内容包含了对以克林顿为首美国精英团体的阴谋论,其中便包含这类团体暗中绑架少男少女以满足其恋童癖好的猜测(这个论调还包含更多内容,比如食人,比如从孩童体内摄取某种物质等,在此不详细展开),当然,其人还是特朗普的忠实粉丝,他声称特朗普暗地里同这帮邪恶党派正进行激烈斗争。这般言论在我们看来就像是“地平论”,“蜥蜴人”,“月球背后的军事基地”一样荒诞不经,然而在部分人对特朗普的热忱支持与对建制派精英的反对潮流之下,Q的这个帖子及其所宣扬的思想,在论坛中逐渐发展壮大,并最后变成了QAnon这样一个团体。于是QAnon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右翼组织,他们支持特朗普并坚称民主党政客,部分好莱坞演员,政府官员,商业大亨等高层人士自发组成了一个以恋童癖和其余邪教行为为中心的利益集团。说完了QAnon的诞生,我们再来讲一下本片为何会和QAnon扯上关系。从主题上来讲,绑架孩童并组织性侵这类活动正是QAnon所反对的行为之一,但是正片中其实未曾涉及到任何阴谋论的指向,因此只从电影层面上来说,是非常干净透彻的,引导人们关注这类针对孩童犯罪的影片,身为现实题材的作品,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是本片的拍摄其实并不顺利,本来福克斯公司负责本片的发行,但电影因为18年迪士尼的收购而暂停,后来多方辗转电影版权才被一家叫做天使传媒的小公司收购。同样,本片的拍摄经费仅有1400万美元,放在如今的好莱坞可以说是非常小的制作,但就是这笔钱也是导演多方筹措而来,据说里面有部分来自于QAnon团体的捐赠。在电影引发的QAnon思潮在美国大范围蔓延之时,影片的发行商天使传媒否认与QAnon有关,导演更是出面与QAnon割席,称影片的构思起源于2015年,彼时还没有QAnon概念,所以和QAnon也并无关系。虽然导演说了这些话,但是没人信啊,为什么呢,因为本片的原型人物蒂姆·巴拉德,是一家名叫OUR(operation underground railroad)组织的创始人,这个组织参与解救被绑架的儿童,并向打击这类犯罪的机构捐款。电影中诱捕恋童癖的桥段就是来自这个组织的行动,巴拉德也曾公开支持过QAnon这个团体。不仅如此,扮演巴拉德的演员吉姆卡维泽,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类似阴谋论的支持。更有甚者,在本片上映后,特朗普在自己的高尔夫俱乐部播放了本片,还在节目上对剧组成员称赞不已,这下《自由之声》死也摆脱不了和特朗普的关联了。因而无论本片的实际意图如何,从剧本,从原型角色,从演员,从外部舆论来讲,本片都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为QAnon站台的影片,支持特朗普的群体自然对本片大加推崇,而民主党和其喉舌当然也不甘示弱地吹响了对本片诋毁的号角。当你上外网搜索一下各大媒体对本片的评价时,你会发现大多数媒体都给了本片较低的评分,而细看其原因,部分是其“过于枯燥,缺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剧情或动作”,还有一些是否定本片为QAnon站台的立场,还有一些媒体认为本片对解救孩子的行动过于轻描淡写,容易给民众错误的导向,更有甚者,说美国本来已经有足够多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把精力关注这些“小”概率发生事件或是距离美国很遥远的事件上是在消耗公众的情绪与热情。这话,怎么听着那么像“这和我月薪3000有何关系”的论调呢?无可置疑的是,在民主党控制绝大多数媒体的当下,我们看到的社媒大多会抱有如上言论,而更多共和党,甚至只是正常的民众用自己手中的电影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本片的全球票房达到了2.18亿美元,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之一。当然这少不了共和党的推波助澜,上一节提到特朗普用行动支持本片,共和党的多位参议员也公开赞赏过《自由之声》。而另一方面,本片在放映时,片尾加入了主演吉姆卡维泽的一段声明,希望大家可以参与“pay it forward”的行动,为可能无法看到本片的人额外买一张票。这个行为确实有一些道德绑架了,媒体也在炒作该行为所滋生的虚假票房,他们声称电影院卖出票却没人来的座位比实际到场的观众都要多。实际上根据估计,可能有10%左右的票房来源于电影支持者多买的票。为了打击《自由之声》节节上涨的票房势头,VICE撰文发布了对蒂姆·巴拉德组织OUR的调查,声称其夸大在解救儿童行动中的作用,并且其钓鱼执法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据说有些美国的电影院以机械故障为由阻止人们观看《自由之声》,而这孰真孰假我们已经难以证实,或许这真的是某些势力反对本片所为,也可能这只是又一个阴谋论或是本片独特的宣传方式,无论如何,本片确乎有意无意地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对立。当我还没有去了解本片背后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观看本片时,只觉得本片是一部扎实的现实题材影片,有些地方还是有点儿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有些地方也有些许失真,然而题材是好的,想法是好的,效果也不差。但是谁也想不到,本片承载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政治意味,被裹挟在两党之间,夹在精英群体与平民之间,成为了互相指责的道具,这扭曲了本片的意图,让其获得了足够傲人的票房之外,也承受了过度的瞩目与批评。其中孰是孰非,咱不是美国人,只是一个观棋者,自然不好发表什么评论,只是这片子似乎成了一个导火索,让咱看到了一眼美国两党之间割裂的现状,或许真的如同美国那些媒体所言,相比于精英团体绑架小孩贩卖这件事,自己眼前鼻子底下的烂事要多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