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观影84佳-雨苔的2023年度观影总结其四

文摘   电影   2023-12-27 21:30   湖北  

作为年度观影总结的最后篇章,依旧来到了我每年看过,觉得不错的影片这一部分了,天呐,为什么会有84部之多。

电影大概真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拥挤的地铁上,看着无人问津的老片或是追着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系列,有时候发现一两部出彩的作品,会觉得像在浩瀚的电影宇宙里发现了遗失的珍宝一样,希望看到这里的大家,也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宝藏。





按时间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一夜风流》(1934)


编排得很舒服的爱情冤家喜剧,离家出走的富家女儿撞见野心勃勃记者,几个日夜之间的共处之中孤男寡女自然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但所谓爱情令人盲目,欢喜冤家也总是磕磕绊绊,虽说如此,能拥有这样的爱情也已是非常理想化的了。




《天师捉妖》(1967)


源自诺斯费拉图的吸血鬼恐怖故事,在本片中化为了引人入胜的喜剧风格,恐怖混杂着幽默,让电影填塞入别样的魅力。




《青山翠谷》(1941)


非常古典,文学化的影片,一位孩童对过去家乡的回忆,几个标志性事件串联起家庭与亲情。
某种意义上像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只是少了一些童趣,多了生活的艰辛与苦楚。




《荒岛余生》(2000)


非常稳健的漂流剧情,开头结尾于荒岛之外的生活颇多着墨,也是为了凸显生命境遇,爱情与抉择等等主题。
汤姆汉克斯在本片中演技也颇为了得,一人一个小破球也演出了花来。




《高山下的花环》(1984)


只有那个充满信仰的时代,才能拍出这么理想化的作品,纨绔子弟的改变,死亡依旧实现的诺言,如果中国如今都是这样的人,又何惧任何强敌或险阻呢?




《迷雾中的孩子》(2021)


一部电影,一种关注,总是令人惋惜这个世界的角落仍有如此事情发生,玩笑化的罪行与不平等对于女性的加害,长辈对此的置若罔闻甚至成为帮凶。这种模式仿佛在所有国家所有时代都渐次出现过,但每次观瞻,也同样感到痛心。




《恐怖蜡像馆》(2005)


蜡像馆通体由蜡构成这个idea确实很厉害,结尾也以此展现了少见的蜡屋融化的大场面。
其余剧情中规中矩,在恐怖片中大概也算是尚可,除了男女主外都挺蠢的,也当然只有聪明人才能活到最后。




《砂之女》(1964)


第一次见到如此细腻而富有流动色彩的沙砾(比《沙丘》的呈现更令人震撼),哪怕是黑白影片,镜头依然展现出了沙的美丽与恐怖,令人绝望的干涸与最终涌出的希望。人也在这沙子的淘洗下变得不同起来,这或许是旧世代克苏鲁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心的异变。




《青鸟》(1918)


颇为饱满的默片时代奇幻作品,兄妹夜晚神游天外寻找能带来幸福的蓝鸟,经历了夜之国,见到了去世的爷爷奶奶(死去的弟弟妹妹们排成长排实在太惊悚了),还去往了天国看到出生之前的婴儿们,最后却发现,蓝鸟一直就在自己的家中。




《铁窗喋血》(1967)


过于帅气的纽曼让前半部分的监狱生活显得颇具偶像喜剧电影气质,吃鸡蛋的桥段更是妙趣横生,但一次次逃狱和失败在开篇便已注定,卢克固然有着打不倒的意志与执念,但也不是天生反骨,是什么让一位老兵困顿如此,最终走入这般境地,这或许才是电影最想留下的余响。




《北方一片苍茫》(2017)


表演和台词都很糙,但剧情却很用心,农村的魔幻神怪难得没有倒向恐怖题材,而是借神魔去描摹人性,以愚昧去彰显人心,部分镜头颇有A24电影的风格,又黑又冷的幽默,几乎让人笑不出来。




《灵异咒》(2005)


是我喜欢的民俗类恐怖电影,一层层剥开历史的迷雾去寻根溯源追寻诅咒的源头(和《咒》挺像的,但寻觅历史的恐怖片翘楚个人还是更喜欢《残秽》),伪纪录片的形式得以穿插各类报导与节目,并没有过多恐怖的具象,但仍能留一点余味与后劲,这点日本电影是做得真不错。




《无冕霸王》(1956)


揭露拳场黑幕的一角,在精心的操控下,一个拳击菜鸟可以一路晋级与拳王对打,而背后的操控者又妄图榨干最后一滴利益,如果是当今的影片,结尾定然一黑到底。人性的底线,真的能撼动巨大的黑色产业吗?




《大地》(1937) 


一个划时代的标准好故事,哪怕原著出于外国人之手,哪怕主演都是外国人,但影片的内核在某种程度上依旧是普世的命运之大起大落,欲望的索求无度,以及浪子回头的追悔,来自大地的,最终也会回到大地,在这诞生与死亡之间的刹那,是每个人的一生。




《加州杀手》(1993)


疯男人与没那么疯的女人,将连环杀人犯内化于公路片的框架之中,没有善恶感,也鲜有道德,就像是纯粹凭借本能生存的野兽,布拉德皮特演得还是相当出彩的。




《小美人鱼》 (1989)


很顺畅的观影感受,唯一的缺点就是各种情节推进都太过匆忙了,难以构建起足够真实可信的情感基础,而且很容易出戏到海王,更容易把真人版的脸带入进动画的角色之上,每次这么一想,便觉得迪士尼真是魔怔了。




《怒海救援》(2016)


很扎实的海难电影,双线(或三线)的叙述以更多层次的角度去展现了整个救援的过程,以救人为第一要务,这样的精神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沉默》(2016)


颇有禅意的宗教影片,其实宗教说到底只是一个人信仰的依附之物,坚守也好,变迁也罢,不过是人们寻求心灵安宁,或者相信能以此让自己,让身边的人过上更好生活的一种寄托。
而真正能让人们幸福之物,也或许真的需要付出数代的苦痛,而最终,这种极致的信仰,或是信念,终将战胜所有只能允诺虚无的沉默之音




《碧血烟花》(1939)


想在西部小镇用法律守护一切,但最后还是要靠枪杆子说话,斯图尔特表演起来确实有趣,黛德琳发起飙来撕逼也颇为令人惊奇。




《新旧上海》(1936)


还蛮有乐子的电影,萧条时代的困窘和为了一张脸皮的造作,大悲大喜,大喜大悲,仍不得不回归日常为了一口蹄髈和一碗豆腐浆。




《第一诫》(2008)


还挺有味道的鬼片,虽然鬼的部分写得有些弱,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别离的伤感却格外动人,在魑魅魍魉的世界中维系一个无鬼的现实,是多么徒劳而又可笑。




《第四十一》(1956)


壮观的沙滩与落日,美丽的海岛与浮云,逆光下呈现的也是一对绝美的爱恋与分别,世上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便是信仰的背离,小确幸与家国解放大概也只能选择其一,纵然我们当下只为茶米油盐奔波,但那个时代一些人的志向与热忱仍能让我动容。




《一次别离》(2011)


关于家庭无解的困局,影片非常精准地控制着观者的角度,刻意不代入任何偏袒的叙事,于是我们在影片最后也同那个小女孩一样,面临着那个两难的抉择。
当别离已定,你无法不伤害任一个人




《恐惧街》 系列(2021)


从1994,到1987,一直到女巫狩猎的1666,三部影片越看还是越有意思的,连环的杀人事件,根因竟是一个萦绕在村里的恶魔阴霾。




《金刚》(1933)


如果不是奥斯卡最佳视效在1930s停颁了好几年的话,《金刚》绝对能榜上有名,定格动画与微缩摄影的结合,前后景别的融合都已有了相当高的完成度,对那个年代的人们而言,金刚出现在大银幕无疑是惊世骇俗的,哪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一部颇为优秀的爆米花电影。




《决斗尤马镇》(1957)


很酷,很有味道的西部电影,最引人的地方就是塑造了一个并不纯粹邪恶,且颇有人格魅力的反派,当然整部电影剧情上还有很多值得雕琢加工的地方,但这部带着粗犷的西部风味,也颇合我胃口。




《007之最高机密》(1981)


这部的邦女郎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了。
我觉得007系列(至少是当时的007系列)还是知道大家想看些什么的,想看激烈的打斗,想看俊男靓女,想看各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仿佛现在很多的电影都不再知道这些事情了一样。




《逃狱雪冤》(1947)


前面将近半个小时的第一人称着实有点惊艳,直到换脸手术后我们才真正见到了本片的主角。黑色电影的调调,逃离监狱却割不断的被追逐的紧张感,男主无法雪洗冤屈,眼看就要走向自我毁灭,但结局竟然是有情人的异国相会,简直美好到不甚真实了。




《十三条命》(2022)


与纪录片《泰国洞穴救援》同样的事件,但更加电影化的呈现。算是比较精彩的救援影片,尤其是最后的麻醉救法颇有意思,整体来说算是融合了部分纪录片的风格,但内核又是循规蹈矩的商业电影,还是挺好看的。




《灵欲春宵》(1966)


几乎没有短板的影片,婚姻走过十几年,几十年后,一切曾经的美好似乎都已成遥不可及的回忆,而如今只有得过且过的苟且和积累到即将爆发的积怨。
放在今天,大概是一部很好的鼓励生育的影片,看看没有孩子的家庭,夫妻都被折磨成妄想症患者了呢。




《爵士春秋》(1979)


精彩的剪辑与编舞,幻想多于现实的间插让本片的超现实感与先锋意味哪怕在几十年后依旧突出,一个浪荡不羁,却又天才横溢之人的去世,至少在他的想象中,他有个完美的告别。




《不请自来》(2009)


精神病恐怖片系列,相对来说剧情还是很扎实,至少情绪的铺垫做得有模有样,本来富裕的一家,因为一个人的贪欲走向崩坏,也算是一场悲剧。




《宿敌》(2022)


本以为是个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对抗,没想到层层反转后变成了政治与舆论引导下被随意戏耍的受害者与愚蠢的民众,这确乎挺出乎我意料的。
当然美中不足就是影片太满了,最后还加了个十几分钟的预告片感觉的结尾






《第39号案件》(2009)


坏种的小孩,却有着魔童一般的邪性,孩子发起疯来可是像鬼一样,一面扮做天真模样,一面又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大动干戈。




《自己去看》(1985)


时时凝视着观众的双眼,一定也希望观众从小孩的眼中看到战争的残酷,不需要特意的剧情,仅仅战场的一瞥,我们便足以了解战争所带来的恶意与怒火。




《圣女贞德》(1916)


我看过的第一部圣女贞德相关的影片,影片以一梦魂穿的方式,全景展现了圣女贞德出道到死亡的历程,几个著名的结点与对话都有复刻,最后一场火焰的上色效果非凡,至于男主对贞德的爱这部分,确实有些画蛇添足了一点。




《麦克白》(1971)


个人看的第三部《麦克白》题材电影,出自罗曼波兰斯基之手,风格异常复古,且糅杂着阴郁,自毁的气质,预言的应验,暴君的诞生,这真的是一个好题材好故事。




《落水姻缘》(1987)


轻松的爱情喜剧,虽然欺骗失忆的姑娘让她干苦活在如今的时代看上去实在是有些过分了,但这仿佛一种交换人生的体验也让富人感受到了一点贫民的生活不是?




《无言的山丘》(1992)


好故事,好设定,一个妓院,一座金山,正满足了人性的物欲与性欲,于是在山的谜箴之中,众生在此停歇,在此索取,并在此失去。
有一些很美丽的场景。




《血染雪山堡》(1968)


有当下看起来很蠢的缺点,比如德军全员英语,比如主角通杀德军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亮点也很出色,完整的潜入逃生,精彩的反转智斗,如果拿到今天好好拍拍,一定也是一部顶级爆米花。




《琼斯历险记》(1926)


很幽默的默片,两位主演的演技着实一绝,挤眉弄眼和故作正经之间的切换如此丝滑,换到今天也是蛮不错的反差感设计。




《飘舞的军旗下》(1972)


还不错的电影,但日本的反战片,无论看上去多么有见地,还是逃不过这几个宿命。
1.战争是政府发动的,人民的意志与政府完全切割
2.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的士兵在战争中成了恶魔
3.战争的恶果由我们人民承担
然而,我从未见过日本的反战片跳出一种受害者戚戚的状态去谈论自己的加害,谈论国家的意志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之类的事情,永远不曾关心除了自己国民之外的世界,反战又有什么意义呢?




《重见天日》(2006)


贝尔的橡皮人属性在本片初现神威,越战的越狱戏,其实越狱倒不算重头,如他们所言,丛林才是更大的监狱。
当然影片前后虽然有着越战背景,但全然没有任何反战的念头,甚至当做征兵片更合适一点。




《杀人短片》(1988)


很少见到这样只描述案件,跳过刑侦与审判而直接到行刑的影片,影片或许试图让罪犯最后的求饶引发观者对法律意义的反思,但能惩戒这样的凶恶之人,法律也不算一无是处。




《大饭店》(1932)


本以为会是明星年货喜剧,没想到中途一折,悲欢离合,人人都肩负着幸运与不幸的包袱,活在为了赚钱的苦痛挣扎下。以一个富贵的大酒店映射出几组颇为生动的群像戏码。




《玩尽杀绝》(1998)


层层反转的悬疑片,还是挺有趣的,尤其是马特狄龙确实帅气,片中一众美女也不像今天一样遮遮掩掩或是政治正确,如今很难看到这种片子了。




《下班后》(1985)


一个有趣,混乱的夜晚,一步步走向秩序的崩坏,丝毫不合情理,但也许磕了药,也许失了心智,所有的一切在夜里就是如此没有逻辑,也许最好就不要选择半夜赴约。




《绣巾蒙面盗》(1946)


故事很平,但拍得我还蛮喜欢,一场死亡的调查之下,通过人们的口述拼接真相,女主可真是好看,但也真是完美契合蛇蝎美女的形象。




《宇宙旅行记》(1936)


本片的微缩模型与定格动画效果尤为出色,开篇不久的仰视的微缩飞船已经奠定了“巨物”与重工业的基调,而月球上定格动画描绘人物在月球上跳跃的移动镜头效果也非常之好。
多次快切所营造的人们对宇宙的热忱也颇为动人




《燃情岁月》(1994)


非常文字化的影像叙事,可以见得为了将巨大文本量塞入一部电影做出的删减,相比于国家发展的一瞬,更像是家庭的史诗,拍得比较扎实,但最加分的就是那首经典配乐了,从头响到尾也没有感觉厌倦,反而越发好听,我觉得电影配不上这个配乐。




《T省的84·85年》(1986)


虽然作为电影来说拍摄技法比较常规,但是融合了新闻与纪实的风格后,呈现出的仍是一种敢于自纠的反思,阻碍进步的或许并不是反派,只是一些观念陈旧的老人。
当我们提及革命时,总是言到破除旧世界,然而当自己成为了旧世界的一份子时,是否依旧有勇气推旧立新呢,改革大略就是这种事情吧。




《荒唐事件》(1990)


个人与群体趋利心态之下,一出荒诞的戏码,外人痴迷向往权力,有权之人亦被权力所左右,身不由己,于是为了小小的阑尾而大动干戈,小小的阑尾炎亦成为难愈之疾。




《卡桑德拉大桥》(1976)


非常扎实的火车场景灾难片,从病毒衍生到坠桥,火车亦为人间百态提供了孵化演绎的舞台,当然这个病毒发病如此之快,消退如此之快,医生不戴口罩这些在我们当下看来已经有些离奇,但不妨碍本片总体是挺精彩的。




《夺命手术》(2007)


虽然简短,也没有过多的转折,但一场手术之中对过去与家人的回望还是很感人的,认清了身边之人中谁是真正爱你的,当然蛮多地方还比较粗糙,如果这部电影的神游能变成一镜到底的话应该效果会好很多。




《蝴蝶小姐》(1972)


大家都演得好好啊,极简的场景布置,围绕着爱情与自由与选择的悲喜交加,小男孩小女孩往往总是要经历几次爱恋的诀别才会长大,但对于我们何时才能遇到一生的伴侣这件事上,我们知道的,看到的并不比一个盲人要多。




《奇幻核子战》(1964)


甚至不需要描写核弹,就可以创造出比《奥本海默》更惊悚的核弹威慑与震悚,创造出对核力量碰撞的一身冷汗,核捆绑需要绝对的执行与忠诚,自然也意味着绝对的毁灭与自毁。




《燕尾蝶》(1996)


看上去像是一个好故事,一群被排挤而生存在边缘的人们,彼此依附最终成长或死去,糅杂着日式风为主体,中国元素与一点点英文的怪异风格,但总觉得拍得很拧巴,很缱绻,很不痛快。




《苦海余生》(1976)


故事其实蛮好的,但是拍得差强人意,很多个关键节点的处理都有瑕疵,衔接也不甚流畅,比如妓女妈妈那段失心疯的话确实把她女儿都恶心到了...
但是其中有一个女主长得是真的漂亮啊。




《飞行家》(2004)


富豪天才混合着自毁般的疯狂,飞行与电影的融合,年纪尚轻的小李子和老马,一出审判与胜利。




《杀人三步曲》(1995)


有趣的故事,帅气到朋友都死光了地去凹造型,有点愚蠢(非常愚蠢)的动作设计,但这些元素的叠加反倒给了本片,本系列以超高的辨识度。




《王子复仇记》(1948)


我看的第一部哈姆雷特,虽然前期看着睡着了好几次,但剧情确实有着历久弥新的意味,一个魂灵,一位疯子,一个卷入漩涡的可怜女孩,一场复仇,一次决斗,一幕业已注定的悲剧,只是过于古朴的台词设计着实会劝退观众。




《黑匣子》(2020)


以声音为线索去寻求真相,很稳健又不失趣味的剧情推进,有意思的是男主的直觉并未一次命中真相,而真相存在也仅存在于黑匣子之中。




《十三岁》(2003)


虽然我对美式青春校园类型接受程度一向都很差,但是好歹本片在黄赌毒后还是大大批驳了一番这混乱而肮脏的青春,或许青少年们的歧路确乎如同《无因的反叛》一般有着家庭的因素,但太容易被诱惑,过于艳羡所谓的“酷”,被自己的欲望与虚荣淹没,自己也难逃其咎。




《椒麻堂会》(2021)


有趣的形式,但内容差点意思,最遗憾就是本片堂堂三个小时时长,正片竟然没有一段完整的戏,或者说本片还在着意规避戏作唱腔,纵然沉浮写尽,少了戏子的亮相,总还是抱有缺憾的。




《耳朵大有福》(2008)


小人物的北京浮生,范伟演这种有点精明又有点傻,退休又爱面子的角色真是信手拈来,只可惜电影还是过于粗糙,如今看来像是08年左右的土嗨网红歌专辑。




《魔鬼女大兵》(1997)


可以看做性转版海军陆战队版的壮志凌云,味道比较正,虽然几十年前的作品,为女性地位奔走疾呼时也坚守了“平等非优待”,“努力不作秀”的原则,这点值得肯定,奥斯卡上被人嘲笑的剃头情节,实际也是本片中的关键拐点。
至于美军又又又又闯入某个国家杀了一帮人的事情,咱就看个乐子就好。




《最卑贱的人》(1924)


真正的默片,非常慎用字幕卡,但通过表演仍能让人理解作品与角色,并用非常精湛的摄影与主角反差的演绎来突出剧情张力。
小人物因为一身皮囊而获得的尊严与自信,最终虽然有一个好结局,然而也如影片所言:这等好事一般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复仇在我》(1979)


总之算是一部好作品,但缺乏明显的角色转变指向,因而对男主成为如今模样的成因产生疑惑,时不时怀疑我是否错过了影片中隐藏的文本,或是所谓父权,所谓宗教,所谓战争的描摹太过隐晦。




《囚室211》(2009)


本以为是另类的监狱题材,狱警被困囚犯之中,为了求生只能左右逢源,然而电影后半段的发展俨然超出预期,如果狱警都被逼成了反社会,那这个社会多少有点大毛病。




《无线电时代》(1987)


虽然对过去回忆性质的影片并不受我的青睐,但通过广播这一载体衍生的回忆与编排恰当的故事还是能让人舒服地看到结局(短小的时长也有助于接受度),最后以一则死亡标志孩童的成长相当经典。




《夜逃鸳鸯》(1948)


标准的走向灭亡的逃命鸳鸯,女主的相貌既刚毅又带着一丝柔弱,从开始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一刻,或许就该预料到一生的逃亡,无法幸福的婚姻,和无法脱身的泥潭。




《十三刺客》(2010)


蛮不错的电影,有点七武士的味道,事情由来讲完就是人物引入,集结团战,总体来说看得很畅快,140分钟也一瞬而过。




《极度恐慌》(1995)


半部佳作半部主旋律,前半段病毒的传播和政府迅速高压的镇压还是颇为写实甚至有些预见性的(虽然反应速度有些快),后半段快速定位到某只猴子+快速血清制备+药到病除有些玄幻色彩,相比而言,奇幻核子战中无可挽回的毁灭或许才是世界走向疯狂时的常态。




《华清春暖》(1933)


卡格尼的魅力毋庸置疑,本片也更像是为了后半段的歌舞这碟醋包了整部电影这个饺子,前半段勉强可看,后面的舞美与摄影还是相当优秀的。
我后面查了下,本片果然还没受海斯法典影响,第二段舞蹈的肉多得有些晃眼




《纯真年代》(1993)


古典的故事架构,丝滑的影像,仍在讲述人生中最寻常亦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事情,那就是爱而不得的遗憾,马丁的叙事能让本对这一题材不感兴趣的我连着看完,确是一部佳作。




《玉面情魔》(1947)


比新版好看,虽然是标准的黑色电影的框架,但并不走寻常的犯罪套路,而是选择读心术所构建的命运枷锁,与旧罪埋下的祸根,结尾虽然没有一黑到底,但也留下了某种走向崩塌轮回的余韵。




《大学生轶事》(1987)


各个年代有各个年代就业的问题,本片所描述之就业的困境,是在由包分配走向自由市场之时的一次初探,虽然放到今日已不再适用,但仍能引发人们对今日诸多怪象的思考。




《香水》(2006)


一个好故事,酿人为之香膏,味道已近妖邪,但除去这个故事本身之外,让观众在镜头所渲染的仪式感中某一瞬间失去了对杀人犯的愤恨甚至惊叹于香水的神奇,或许才是本片的意图:让影片成为香水本身。




《百万美人鱼》(1952)


蛮容易和《出水芙蓉》搞混的,同一位女星,看似相同题材的作品,本片更侧重于克服万难实现梦想与对旧爱的依恋之上,女主的一身肌肉在游泳表演行业也颇有说服力,不过美国海滩还有过不让女性漏大腿的时代啊,真是长见识了。




《稻草人》(1987)


台湾在日占时期的一出民生悲喜剧,以轻松戏谑的故事,以底层人民懵懂无知甚至引以为乐的态度去描摹苦难,才更能显出其悲苦,一颗未爆的炸弹最后误打误撞爆出了一筐鲜鱼,人们便期待下一次炸弹的来临,如此荒谬,几乎可以见得悲剧的发生。




《万世魔星》(1979)


带着一种自讽的荒唐与滑稽,犹太笑话历久弥新年年看年年可乐,为了圆一个不合理的剧情用更不合理的设定来暴力解决,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但说多了又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我这才发现我也陷入了这迷人的幽默陷阱。




《张灯结彩》(1982)


关于农村婚礼的故事,移风易俗说起来简单,似乎几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就可以取消彩礼,取消婚姻包办,到了今天,恋爱是自由了,但彩礼还是照要的。






《喋血双雄》(1989)


吴宇森风格浓烈,成熟而爽快的动作片,港片黄金时代的枪战确实带着爽感地离谱,龙套们要不就是随着中枪而摇摆身体,要不就是被打了就一个前空翻坠落在地,在致命一击打中之前,主角无论身中几弹都能生龙活虎。




《逃离索比堡》(1987)


相当扎实经典的越狱题材影片,几个主要角色星罗棋布了诸多群像故事,最后一幕的半个监狱的越狱逃亡尤其震撼。




雨苔的小作坊
这里是雨苔思音写字的地方,有我对电影的见解与解读,也有我的一些随笔小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