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东区科协聚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强化联系服务、技术对接、制度保障三方面入手,通过“三联”共建、“三步”流程、“三层”渠道,持续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和技术需求对接服务力度,助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技术攻关、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奋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三联”共建,实现联系服务多元化。聚焦“帮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发展合力,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党建联建。着力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党建联建新模式,与海螺新材料、奥德集团等企业党支部深入开展结对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宣讲等系列活动30余次,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平台联用。积极搭建专家资源联系服务平台,依托“沂蒙校地科技合作驿站”,推动企业与高校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先后组织三丰化工等9家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13项;鼓励企业积极建设创新平台,新创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活动联办。联合共建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设立“固定活动日”,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益企”谋发展等系列活动,举办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班、科学家精神“三进”等专题活动20余场次,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践行“三步”流程,实现技术对接闭环化。聚焦“怎么帮”的问题,健全“诉求征集—任务分派—评价反馈”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创新服务“三单制”。以“党建联席会”、“益企”谋发展等诉求收集渠道为载体,推行企业点单—科协分单—服务团接单“三单制”模式,综合企业需求与“服务团”专家资源,帮助推进解决高效余热回收与热能利用、电池合格性检验等技术难题6项,服务供给与企业诉求对接更加精准化。组建专家“服务团”。联合省区域能源学会、区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和区科技局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2个,汇聚高校、研究院、企业的50余名专家教授,专门服务辖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集中精干力量,重点对接协同创新基地中的6家企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更加专业化。推行评价“积分化”。设立积分管理制,综合“服务团”专家服务质效、企业反馈情况进行积分量化,激励其积极助力企业技术攻关,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实现长效化。
三、联结“三层”渠道,实现交流合作常态化。聚焦“谁来帮”的问题,加强纵横联动,集聚多方资源,促进“政产学研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搭建“直通车”。推动省级学会与我区相关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先后邀请省区域能源学会来我区开展技术对接活动3次,举行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发展技术培训活动1次,组织参加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省能源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等活动2次,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架起“立交桥”。借助省区域能源学会、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资源优势,搭建校企对接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组织开展“专家教授沂蒙行”、“临沂大学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等活动3次,校企之间互动合作更加有形有效。织密“组织网”。积极协调各部门联动配合,联合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等部门举办河东区产才融合发展对接会、第四届河东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等活动,联合区工信局、区工商联等部门组织开展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活动,着力构建多部门联动、各领域协作的工作格局,凝聚强大合力服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