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科协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和“接长手臂、扎根基层”的要求,在省科协和枣庄市科协的有力指导下,着力推进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促进科技经济融合,不断拓展了组织覆盖面、传导了工作影响力,夯实了“四服务”工作基础。
一、坚持纵深推进,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科协组织规范换届
党建引领市级科协换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协换届工作,市委专门下发了《滕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实施方案》,市委书记对市科协换届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牵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换届进展,市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考察常委、主席、副主席人选,并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目前,我们已于10月30日成功召开了滕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选出了新一届滕州科协班子,班子队伍日趋年轻化,45周岁以下常委占比52%,45周岁以下主席、副主席占比62.5%。
规范推进镇(街)科协换届。为做好镇(街)科协换届工作,根据科协章程和有关规定,我们专门下发了《镇(街)科协换届工作指南》,会前,市科协班子成员分4组赴21个镇(街)调研督导会议筹备情况,初步审核镇(街)科协班子人选;会中,班子成员带队列席指导换届会议,确保换届工作按程序推进;会后,及时收集《镇(街)换届选举结果报告》,汇总人员情况。镇(街) “三长”全部进入镇(街)科协班子,并选举为副主席。通过规范换届程序,汇报科协工作,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上给予了大力倾斜,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点面结合促进村(社区)科协组织建设。村(社区)科协组织是基层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做好村(社区)科协组织建设,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健全科协组织的意见》,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科协组织负责人,同时在村(社区)成立了由种植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市科协每年拿出部分科普经费给有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建设科普宣传栏、科普广场、科普活动室和社区科普馆,目前已建成85个科普示范村(社区),进一步解决了村(社区)科协组织缺人员、缺经费、缺场所的问题。
二、坚持横向融合,学会、企业、高校科协组织规范拓展
优化学会组织建设。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工作的基础和力量所在。结合全市“强工兴产、项目突破”任务目标,新成立山东节能协会氢能专委会、人工智能学会、航模运动协会,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地方学会与国家学会、省级学会交流合作的桥梁,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山东农学会签署人才合作协议,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与20余名海内专家学者建立长期联系。目前已累计对接国家级学会3家,省市级学会15家,吸引高层次专家100余人,服务企业40余家,解决技术难题60余项。
强化企业科协建设。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举措。在企业科协建设方面,打破惯性思维定势,主动与科技、工信等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变“独角戏”为“大合唱”,聚焦我市“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树立“重点产业在哪里,企业科协就建到哪里”得鲜明导向,新建的企业科协主要分布在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截至目前,已建立企业科协49家,有2家企业科协成功入选省企业科协试点单位,山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科协《紧扣“四服务”激发企业科协创新创造活力》入选全省科协系统“典型好案例”。积极为企业科技人才成长铺路搭桥,累计有4人获评山东省企业“创新达人”,8个项目荣获“淮海科技奖”,1人获评淮海科技奖“科技英才”称号。企业科协组织的建立成为了科协组织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进高校科协建设。高校科协是推动高校教育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在滕高校实际情况,成立高校科协2家,在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发现和举荐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科协承办了“零碳城乡融合-超低能耗乡村建设泰山科技论坛”,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工作室和刘大朋新医药健康科普工作室被认定为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有效激发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新模式,成功申办“枣庄黑盖猪”科技小院,并入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柔性引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等科研人员10余人,以创新和人才积极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凝聚“三长”,激发基层科协组织活力
积极发挥“三长”优势。采取挂兼职科协副主席等方式,通过“三长”有效联系医务工作者、农技人员和学校教师队伍,让科协组织真正“接长手臂、扎根基层”,让科协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基层“扎得深、服务好”。
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我市卫健系统下发了《关于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了院长牵头、医务工作者广泛参与的科普志愿队伍,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养老院举办健康讲堂、医疗义诊等宣传活动,共组织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200余场,有力提升了群众健康素养。我市农业系统汇聚农技站站长、农技协会长、农村种养殖大户、“土专家”等“关键人物”,成立了“田秀才”志愿服务队,开展“送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通过全员覆盖“集中训”、田间地头“入户训”等形式,分类实施专题培训,开展科技服务活动80余场次,深受群众欢迎和称赞。
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我市教育系统成立了“科伴童行”志愿服务队,学校校长发动教育工作者,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大篷车、科普夏令营、科普进校园、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优质资源引入学校,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注入全新动能,共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科普报告进校园”“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150余场次,东沙河街道中心小学入选中国科协“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近年来,共申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3000余个,获省级、枣庄市级表彰200多个,有力提升了青少年科学素质。
下一步,市科协将以“三长”串联为主轴,以精准服务基层为主线,以长效机制等为载体,集成更多的科普、学术、人才等多方面资源引入基层,逐步推进基层科协“四缺”问题的解决,激发基层科协组织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