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协组织建设典型案例——东营市东营区科协以“树型”理念“三新”路径 推动新时代科协工作提质增效

学术   2024-11-21 12:53   山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组织工作是科协发展的奠基石,只有打牢基础,科协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东营区科协把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以强根基、壮主干、繁枝叶的“树型”理念积极开展强化组织建设、服务科技创新、构建社会化科普大格局等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组织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辟出一条提升基层组织力的新路径。
一、完善组织建设“强根基”,夯实科协发展“新底座”
着力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构建扎实稳固多元的基层科协组织,充分激发科协组织活力,为科协高质量发展奠定组织基础。一是圆满完成换届工作。成功召开东营区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代表产生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层层推选、反复酝酿,来自全区各界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达到65%,进一步增强科协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紧紧抓住油地校融合的契机,推选20名油田单位、高校科技工作者作为代表人选,吸纳高校、油田单位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为科协兼职副主席,为科协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队伍保障。二是强化基层科协建设。在全市率先将科协组织延伸到全区8个镇、街道,实现科协组织全覆盖,并配备专职科协工作人员,为科技下乡、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实施等工作提供有力抓手。突出“1+3”工作法,“1”就是提高站位,强化“一盘棋”领导。“3”是指建强载体、明确职责、做好培训。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镇、街道科协工作会议,指导镇、街道科协组织建设,明确镇街科协职责任务,抓好基层科协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科协工作、找准角色定位、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通过建章立制、把关定向,不断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三是发挥企业科协阵地作用。在行业主管部门遴选推荐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在辖区内19个规上企业设立科协组织。一方面,通过企业科协组织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宣讲30余次,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实现双向奔赴。另一方面,发挥科协职能优势,汇聚科协平台资源,建成山东省企业科协试点2处,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首台套”产品,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达到23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3%。四是积极开展“三长”工作。落实科协组织“专兼挂”要求,以开展“3+1”试点为契机,推动辖区内21名“三长”进入科协组织,形成党委领导、多领域协同的基层科协工作机制,使学校、医院、农技协等各级组织一线科技工作者成为推动科协事业发展最坚实、最可靠的力量。例如,通过吸纳学校校长进入科协组织,推动在全区38所中小学设立科技辅导员,建立“区科协+学校校长+科技辅导员”组织体系,为开展“双进”助力“双减”行动提供组织保障。
二、服务科技创新“壮主干”,注入区域发展“新动能”
紧紧抓住科技工作者这一科技创新主体,扎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这一职能,切实当好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一是开展理论宣讲,强化政治引领。定期召开科协常委会、全委会、座谈会,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广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10余次,全面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共识,以实际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密切关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所思所盼,做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加油站”。以“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为载体,将2024年确定为“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提升年”,创建“建设交流主阵地 打造服务连心桥”联系服务品牌。制定《东营区科协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十条措施》等制度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区科协全体干部及常务委员45人为联系服务主体,区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专家人才库人员等119人为联系服务对象,进行分组管理,每月月底前将联系服务工作台账上报。这一举措充分调动机关干部职工、常务委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开展联系服务50余次,收集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问题80余项,目前已通过《科技工作者意见直通车》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传递科技工作者的诉求呼声和意见建议,并完成问题销号整改。三是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当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做强东营高新区、东营科教园区“两大平台”,用好油田、高校“两种资源”,培优企业、人才“两个主体”,着力构建有利于科研资源集聚发展、协同创新的优质生态。引导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自觉肩负起引领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推动建立油地干部双向挂职、人才“金桥工程”、“揭榜挂帅”等体制机制,搭建油地科技共享、人才共用、项目共建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最优环境,先后有10人次与东营区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落地转化科研成果26项,为企业增加效益5000余万元。
三、推动全域科普“繁枝叶”,构建竞相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科普志愿服务为抓手,发挥大联合、大协作优势,着力构建社会化科普大格局,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是加强全社会协作,为科普工作提质扩容。坚持主动沟通、服务上门,在基层组织中设立科普工作站,推进科普工作触角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作机构制度,吸引17家社会机构参与到基层科普工作中来。加强科普志愿服务队建设,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获评“山东省科普示范团队”。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织密科普阵地网络。按照“普惠共享、分类施策、精准泛在、协同增效”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专业科普场馆为主干、以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以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补充”的科普阵地体系,形成了企业科普、校园科普、社区科普多样化发展新局面。三是创新科普方式,培育科普品牌。在东营市5个县区率先开通“东营区科普”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科普知识3000余条,在全区推行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建立科教服务空中云课堂,免费提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10大类50个主题500多个课时的科普课程,搭建菜单式、立体化的线上科普平台。着力打造东营市赛事主办区,充分发挥东营区区位优势,承办山东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东营市赛等市级赛事,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操作的新模式,力争实现赛事品牌化,不断提升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山东科协
介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情况,更好地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