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退休养老 光有高价不动产没有现金流或会陷入这些窘境

文摘   2024-11-19 13:49   新加坡  

如果不幸退休生活陷入困窘,蚁粉会考虑卖房套现吗?图非“当事组屋”。(联合早报)



作者 李国豪



再有工作收入的退休人士,拥有一间价值数十万新元的房子,手中却又没多少现金,每月入息也不足以支应生活所需,这样究竟算是富足还是贫苦?

更有甚者,如果房子由超过一人持有,若有人主张卖屋,有人反对,急于套现的一方,和非常需要继续住在现有居所一方的利益,该如何平衡?

《海峡时报》昨日(18日)的一则文章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对90岁母亲和69岁儿子共同拥有一个位于大巴窑,市值70万新元的组屋单位。

虽然由两人持有,但只有儿子住在该组屋单位。他也将其中两间房间出租,每月收取1500新元租金,以支应个人生活开销。

母亲则与71岁大女儿在其他地方居住。

多年来,原本相安无事,但到了2023年,女儿入禀高庭,要求法庭颁布出售该组屋的命令,原因是母亲患上了失智症,随着病况越来越差,医疗和照护费用需要用到更多钱。

同样已退休的女儿向法庭指出,自己存款不足,因此希望能通过出售母亲和弟弟共同持有的组屋,筹措长期照护母亲的费用。

但儿子反对出售组屋,并称这么做将导致他无家可归。他辩称,自己已经不再工作,又曾经中风,出售房子也将意味着他将失去支撑其生活开支的租金收入。

高庭法官权衡后,批准了出售组屋的申请。法官的论据是儿子虽提到出售组屋,会导致他没有足够资源维持生活,但这同时也必须与其年迈体衰的母亲的最佳利益作出平衡。

“母亲不能完全被排除在房子之外,而让儿子拿走房屋拥有权的所有好处。这是最不公平的。”

《海峡时报》分析,这个案例,彰显了拥有充足退休金的重要性,否则就会落得空有不动产,却囊中羞涩的窘境。

而避免这类窘境,最直接的方法,是确保退休金充足,这包括在公积金终身入息标准计划(CPF LIFE)达到特定存款门槛,以便65岁后能按月领取一定金额入息,直至过世。

但人生难免波折,收入高低也会影响公积金的累积金额,并非人人都能轻易达到公积金设下的存款门槛,以领取足够支应生活开销的每月入息。

红蚂蚁在这篇文章提到,新加坡有研究指出,一名退休单身老人的每月基本开销至少要1492新元才足够(2022年水平)。

若凑合公积金每月入息和其他退休金来源,仍无法达到上述数字,恐怕就得另辟蹊径。

手中的房子,此时有可能会是救命稻草。

再有价值的房子,没有实际交易,也仅仅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联合早报)

大屋换小屋

有的人能够坐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私宅,手里却没多少能让自己好好过活的现金,这无疑是本末倒置。

死抱着丰厚资产,生活却过得拮据,实在难以谓之为美好退休生活。

倒还不如大屋换小屋,把手中值钱的不动产套现,确保退休后的每月入息能支应生活开销,让自己颐养天年。

以年长的组屋屋主来说,确切的操作是将较大的组屋单位卖掉,用售出大屋的款项购买价格较低的小屋,手中多出的余额,可选择将之投入公积金,以进一步达到更高的存款门槛,换取每月更高入息。

此外,为因应人口老龄化,新加坡建屋局在2015年开始推出不同屋契年限的二房式灵活单位,这除了能让年长买家通过大屋换小屋的差价获得现金,还能让他们根据需求选择屋契年限。

根据规定,55岁及以上年长者申购预购组屋项目中的二房式灵活单位时,可选择15年到45年之间的较短年期屋契,前提是屋契足以让他们自己或与配偶居住至95岁,屋契年限以每五年为一个单位。

上述措施将允许年长者透过购买较短屋契年限的单位,让自己手中留下更多现金。

大屋换小屋的另一好处,是行动较不方便的年长者能在比较合适的空间生活。(联合早报)

不过,也有年长者申诉,这种较短屋契年限的申购方式并不灵活。

《海峡时报》11月一篇读者来函的作者提到,他原本预期自己70岁订购预购组屋时,能购买一间25年屋契的两房式灵活单位。

但他却发现,当局是根据其申请购屋资格通知书(HFE)时的年纪,即69岁作为划定最低屋契年限的标准,在买主必须至少住到95岁的前提条件下,他被迫购买30年屋契的组屋。

他认为,待组屋项目2029年完成时,他已经75岁,30年屋契将延续至他105岁,而这远远超过了他对自己的预期寿命。

他抱怨,30年和25年屋契的差额是1万7000新元,这笔钱大可帮助他为新家进行简单的装修,也有助于他提升晚年的财务状况。

因此,他建议当局应该以订购组屋时的年龄,而非申请时的年龄决定最低屋契年限。

让年长买家灵活选择屋契年限,无疑是让他们在过程中能留下更多现金在手的良好举措,但这间中的“不灵活”,如上述提到的状况,在一来一回间,亦将导致年长买家损失一定数额的养老资本。当局或可考虑相关民众的反馈,作出调整。

不同屋契年限的二房式灵活单位,能让年长买家能根据需求为自己的晚年财务状况留下更多余裕。(联合早报)

只卖屋契不卖房

无论如何,虽说大屋换小屋不啻是积攒更多养老金的方法,但要年长者离开熟悉和充满情怀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或许也是强人所难。

今年9月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一项调查就发现,新加坡有近83%受访年长者希望“原地养老”

这时候,如果要在保留现有居所的同时,又取得更多现金供晚年生活使用,建屋局的屋契回购计划(Lease Buyback Scheme)是另一不错的选择。

根据该计划,65岁以上年长人士可选择把部分组屋屋契卖回给当局,并根据年龄和需求选择保留15年至35年的屋契(以五年为一单位),前提同样是余下屋契要足以让屋主在组屋单位居住至95岁。

每个人生阶段都该有不同的理财方式。

“现金为王”虽被普遍认为是比较老套的理财观念,但对已从职场退下,不再有工作收入的退休人士却是金科玉律。

保留更多现金在手,以及确保每月从公积金或其他投资获取的入息足够支应生活所需,才是重中之重。

死抱着价值没有兑现的不动产,却没有“能动”的现金流,恐怕无法真正做到安享晚年。




更多好读

超过八成新加坡年长者想原地养老 不想这么做的原因竟是……
新加坡不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养老何须舍近求远
要在新加坡“体面退休”每月需2725新元 别等到50岁才做财务规划


"阅读原文"不翻墙就能大咬特咬 


  日行一善 点个 


新加坡红蚂蚁
红蚂蚁立足于新加坡,触角伸向海外,以生动笔调撰写独立观点,以新颖手法呈现新闻,随意钻、认真咬。官网:www.redants.s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