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妆领域,一场新老交替的洗牌正在发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下滑1.3%。据统计,2023年国内至少有27个美妆品牌宣布闭店或退出,而2024年已经达到33个。其中有VNK、HEDONE等国货品牌,也有国外巨头旗下的品牌,比如欧莱雅旗下的彩妆品牌NYX,LVMH集团旗下的贝玲妃等等。各美妆品牌闭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业绩不佳通常是“罪魁祸首”。主打平价彩妆的VNK,曾成为李佳琦2019上半年平价口红榜单的榜首。2020年“双十一”期间,VNK旗舰店的销售额超过千万。同一年,VNK被拉芳家化收购。然而,2022年上半年VNK营收2233.50万元,同比暴跌46.57%。此次VNK闭店,核心原因也是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外界认为,其业绩下滑在于内部品牌定位失准、营销力度不足,外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另外,其他一些美妆品牌如苛研等都表示,经营不善、入不敷出是闭店的主要原因。当然,有些美妆品牌的退出属于“战略性退出”。说白了,就是品牌背后的集团有了新的战略调整,需要更换新的品牌进入市场,原有的品牌为了服务新战略必须要退出。2023年,资生堂发布中期经营战略「SHIFT 2025 and Beyond」,明确表示将专注在亚洲市场推广香水品牌、男士品牌以及新品牌。于是在2024年3月,资生堂对旗下高端护肤品牌茵芙莎IPSA进行大规模撤柜,然后将旗下护肤品牌醉象全面入驻丝芙兰中国门店。同样的操作也发生欧莱雅身上,其在国内关闭了彩妆品牌NYX,但又重启了精品沙龙香水品牌Atelier Cologne欧珑。总体上看,在一波美妆品牌消失的同时,一批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计有56个新美妆品牌亮相,数量几乎是前一年的2倍多。其中有背靠集团的新品牌,比如环亚集团推出的专业防晒品牌地壳,珀莱雅推出的功效洗护品牌惊时,也有一批“没有背景”的新品牌,如澳蜜白、梵讴、木屿诗等等。它们共同瞄准了一块庞大的市场:《2024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美妆市场规模将增至5791亿元。尽管市场规模庞大,美妆行业其实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存量时代。2023年,中国化妆品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2万家。这些涌入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挖掘到增量,关键还是要在细分赛道掌握话语权,抢占消费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