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迈向协同、绿色、可持续发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新观察

财富   2024-11-15 18:56   上海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将于今年年底前公布,《2024年船舶法例(燃料使用及杂项修订)条例》明年1月生效……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正一步步向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迈进。

香港是全球第四大船舶注册处、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赔保险中心、全球四大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之一,在巩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打造国际海事业务中心方面大有可为。专家建议,香港各界应创新求变,用好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不断向更高增值的海运业集群模式转型,并助力完善国际航运生态圈。


新业态 “三大中心”协同发展

新一份施政报告发布以来,一系列“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务实举措引发业界关注和期待。

香港航商总会主席、华光海运执行董事长赵式庆关注到,施政报告中强调了“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他认为,香港应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密切与上游生产端的合作,一方面要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深耕贸易、金融、航运一体化的发展潜力,为船运企业提供多元、优质的高增值海事专业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航运专家认为,施政报告紧扣香港发展定位,相关政策措施凸显了特区政府对香港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决心。在全球航运新格局下,香港海运港口产业集群正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要坚定推动高增值海运服务业发展,不断塑造航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香港海运港口局成员、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认为,香港应加快建立政府内部跨部门合作机制,携手业界加大对跨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金融科技、航运科技和贸易科技的发展,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投资者来港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招商局港口集团副董事长严刚建议,应加快促进金融与航运的融合,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面向航运业的金融服务,如船舶融资、海事保险和航运衍生品,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一个集船舶交易、融资和保险于一体的专业平台。


新定位 聚焦可持续发展规划

新一份施政报告特别提到,将改革现有的“香港海运港口局”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作为高层次咨询机构。刘洋表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的设立回应了业界多年的呼声,彰显了国家和特区政府对航运和港口长远发展的重视。

2023年12月特区政府公布《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新一份施政报告承诺,2025年完成构建港口智慧系统,促进航运、港口及物流业持份者信息互联互通。

新举措在强化原有的海运港口局的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有望搭建起政府与业界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密切二者之间的合作,确保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行业专家的意见。

严刚表示,这一转变体现了特区政府旨在通过更专业、更高效的机构设置,推动海运、航运及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加强香港在国际航运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分析,新设立的“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在定位上有所升级,明确强调“发展”二字,表明该机构将更专注于推动和促进海运港口行业的长远发展,在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升科研能力、加强海内外推广和强化人力培训,加强香港与国际港口、海事等国际性专业机构的合作。


新路径 加快探索绿色航运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在经历一场能源变革,“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今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全球首个以碳强度指标作评级的绿色优惠计划。本月18日将在香港开幕的2024世界航商大会也将展望新碳税规则,探讨如何跨越行业周期,共同构建全球航运新生态。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航运学系副系主任、理大海事数据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冬表示,香港航运业一方面应更加积极主动把握发展契机,加快对航运绿色新能源应用的研究和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更清晰的区域战略,从航运生态和区域融合的角度出发规划航运中心发展。
刘洋指出,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在绿色航运方面,特别是包括液化天然气、甲醇和绿氢在内的绿色船用燃料加注方面,有很大的发展需求。香港应做大做强“三大中心”的协同优势,进一步便利绿色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绿色航运项目的实施。
全球航运业对绿色燃料的应用仍处在摸索阶段。从技术层面,赵式庆建议,使用绿色甲醇和灰色甲醇的混合燃料或可弥合成本差距,助力香港实现绿色航运目标。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务实且可实现的市场化措施,将是实现航运脱碳的关键。
他相信,未来香港有能力成为绿色燃料中心,不仅专注于绿色燃料的加注,还涵盖融资和交易,持续吸引国际航线来港。


本文采自 新华网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本平台注明“本文采自: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并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本平台是一个提供航运咨询、市场报告、免费论坛讲座和深度好文分析等的非盈利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但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往期阅读
【评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会改变  中德港口联手打造“航运绿色走廊”
【新闻】美国大选短期刺激出货 长期航运市场将变改变
【指数】洋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安全准点指数(11.13)
【市场报告】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双周报(10.26-11.08)

航运评论
提供及时、全面、权威的航运资讯,并对航运业深度分析,提供最前沿的市场报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