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作品之十七:朱白丹│清溪珍眉,清溪真美

时事   2024-10-28 16:06   湖北  




清溪珍眉,清溪真美

文/朱白丹


雾渡河的名头很响。传说三国时关羽与曹操率部在此地交战,关羽命士兵趁大雾弥漫渡河而去,得名“雾渡河”。2008年11月6日在新西兰举行的国际猕猴桃大会上,200多位专家一致认定:世界猕猴桃原产地在中国三峡雾渡河镇。随着本土作家猫腻在长篇小说《庆余年》提及“雾渡河”,雾渡河进一步被世人所知。就冲这,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夷陵区作家协会小分队组织雾渡河采风,就吸引我参加。


还没到清明节,雾渡河镇清江坪村就热闹起来了,武汉、荆州、浙江等省内外的茶商们纷纷来到村里抢购“清溪贡茶”。在收购现场,茶农们都在按部就班地装茶、称茶。线上线下,很快销售一空。实因“清溪贡茶”品质好,产量有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样的场景,年年都要上演。


“清溪贡茶”产自清溪沟。这里海拔不高,水流也不大。但因地势狭窄,加之一道宽 10 米、高 35 米和两道高 5 米、宽 3 米的瀑布,清溪沟就有了气势,就有了看点,就成了驴友们的打卡地。镇老文化人张定虎老师介绍,清乾隆时期,瀑布旁生有两棵茶树,长年饱享水雾滋润,煸出的茶叶香醇可口。乾隆十五年(1750 年)的某一天,宜昌府官员去兴山路过此地歇脚,接过龚姓村民递过来的茶水,但见汤色绿亮,气味芳香,仅喝了一口,就连连称赞:“嗯,好茶,难得的好茶!完全可以代表宜昌进贡朝廷!”并留诗一首:


生在深山瀑布前,

云雾缭绕沐清泉。

叶白茶绿新奇事,

涤烦疗渴品质鲜。


勤劳的龚姓村民乘势而上,在瀑布周围种上茶树,亲手煸制,以雾渡铺的名义送到宜昌府,宜昌府再进贡到朝廷。进贡是真,好茶不假,至于乾隆皇帝喝没喝到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乾隆身边有个贪官和珅,各地进贡朝廷的贡品,这厮截留得不少。



解放后,雾渡河历届党委政府大打“清溪贡茶”牌,成立了茶场。场长谢发挥、技术员杨万明认为,仅有“贡茶”的名头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茶叶品质:外形要“精、细、实”,内在要“色、香、味”,汤色要“绿、亮、清”。县里特地派茶叶专家林作炎到现场指导,“清溪贡茶”提档升级为“清溪珍眉”,品尝过的人们都交口称赞:“六里行,六里汤,喝起来板栗香。”

1970年5月,“清溪珍眉”在宜昌地区举办的茶叶制作比赛中获“优秀奖”。鄂西宜昌,茶叶众多,各具特色,“清溪珍眉”脱颖而出弥足珍贵。淳朴的雾渡河百姓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给毛主席寄去一盒“清溪珍眉”。据当年雾渡河茶叶购销站负责人韩玉平老人说,不久收到了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大意是:茶叶收到,品质很好,望再接再厉!并照价付款。遗憾的是,该信不知所踪。

雾渡河群山环抱,远山含黛,近水含烟。“清溪珍眉”好,主要还是水好。如今,清溪沟旁国家引江补汉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施工。该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终点在丹江口水库。为了“一库净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村民们顾大局识大体,在茶叶管理中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江大保护,产量少点就少点。村民们说,是习主席和党中央让我们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好日子。哪怕“清溪珍眉”一片不产,也要让习近平主席和首都人民喝上放心水!

“清溪珍眉”,清溪真美!




作者简介:

朱白丹,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水利文协理事


END

/


来源:夷陵作家

桃源长歌雾渡河
政务信息公开,政策宣传解读,镇内新闻大事记,宣传推介镇内风景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