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作品之九:向大梅│我是一棵长在西北口水库边上的树

时事   2024-10-17 17:49   湖北  


我是一棵长在西北口水库边上的树


文/向大梅





 是风的吹送,还是鸟儿的携带,将我安放于西北口之巅的松软泥土里?欣欣然探出头颅,懵懂间,已置身于这仙境中。


环顾四周,群山如黛,云雾缭绕;穹苍之上,白云悠然,脚下溪流潺潺;山谷深处,几间屋舍点缀,炊烟袅袅升起,绘就一幅温馨宜居的画卷。风来,我随风轻舞;云至,我凝眸细赏。岁月悠悠,我日渐挺拔,对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了如指掌。


那清澈溪流,源自樟村坪的黑良山脉,东支源头,它蜿蜒穿越崇山峻岭,直至雾渡河的西北口,与西支交汇,最终流入浩浩长江。夜幕低垂,繁星闪烁,月华如练,大地披上一层银纱,宛如玉宇琼楼。鸟儿归巢,万籁俱寂,唯有山风在林间自由穿梭,伴我沉入梦乡。


鸡鸣破晓,万物苏醒,山脚下小溪畔,那位白发苍苍的奶奶,“吱吖”一声,轻轻推开木门,迈着细碎的步子忙碌着,放出鸡鸭猫狗们,宁静的山谷随之热闹了起来。一阵锅碗瓢盆的交响乐后,空气中弥漫开饭菜的温馨香气,勾人食欲。


此地,四季更迭,美景不绝,每一刻都是自然书写的绝美诗篇。春,梨花胜雪,桃花嫣红,铺满山坡,蜂蝶共舞,春意盎然;夏,烈日炎炎,孩童们趁着大人们午后小憩,光屁股跃入清凉小溪,如鱼得水,充满欢声笑语;秋,金稻飘香,板栗核桃遍山坡,红彤彤的杮子高踞树梢,共同织成一幅丰收的画卷;冬,银装素裹,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中的冰雪王国,静谧而纯净。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1957年,一日,山脚下迎来了一群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的青年,他们肩扛仪器,面有饥色。四位渔夫慷慨相助,以肥鱼白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原来,这些是新中国的地质先驱,为寻甘泉以解旱情而来。他们说此处山泉清澈,谷地开阔,山势高耸,是建水库的宝地。自此,我满心期盼,愿早日目睹水库建成后的模样



直到1978年夏末秋初,宜昌、枝江、当阳三县民兵团如潮水般涌入山谷,他们肩扛手推,带着简陋的行李,誓要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上放下抽,丰收无忧”的壮丽篇章。然而,工程中途受阻于资金短缺,到了1984年,山谷再次沸腾。历经数年艰辛,大坝于1989年矗立,1991年蓄水,终在1992年投入使用。


两度施工,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此上演,最让人感激的是宜昌三县基干民兵们。他们在资源匮乏中铸就丰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他们的壮举,足以撼天动地,感人肺腑。


1983年,西北口大坝以我国首座百米级混凝土面板堆土坝兼实验坝的身份重生。竣工之际,渗水危机突如其来,仿佛要将所有努力付诸东流。然而,水电部专家的鉴定,宣告工程质量无虞。质量没有问题,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找到了答案,大坝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发生了地质裂隙通道渗流‌一一库区内右岸山体地表降水渗入山体,通过地质裂隙通道远距离汇流至右坝肩出溢点溢出的现象‌。堵漏成功。这一壮举不仅震撼了水域界,更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大坝的竣工临近,325高程的移民号角吹响,1987年起,山谷间的人们踏上了迁徙之路,老幼相依,离愁别绪弥漫。有位老妪,白发苍苍,固执地坚守故土,直至一位干部以温柔的言语,缓缓道出“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她才含泪告别。移民之路,无论是迁徙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还是撤退途中的肩扛手提,皆非易事。搬家的队伍,车辆稀缺,路途遥遥,动辄滞留旬月,泥泞路边,简易棚屋难挡风霜雨雪,苦楚难言。反观撤退者,虽免去了舟车之困,却要以血肉之躯肩挑背扛,家具之重,磨破了肩头肌肤,痛并坚持着。山间地贫,收成骤减,政府补贴,人均千元,面对购房置地的重担,移民之难,可想而知。     


往昔西北口,人烟稠密,畜牧兴旺,一派繁荣;而今,西北口却满目疮痍,山秃田荒,一片苍凉。然而,当水库蓄满了水,一切景象焕然一新。




碧波荡漾间,四周青山映入水中,水面宛如翡翠,深邃而幽远,蓝天白云映衬下,怎一个美字了得。晨光如织,金辉洒落,温柔地将水库编织成一湾金色的梦;夕阳斜照,红了水面,霎时成了夺人眼目的硕大宝石;月色倾泻,清冷如霜,为这方天地披上了一层轻纱。凝视这片即将滋养万物的水域,我心潮澎湃,与万千建设者一样,激动难抑。这山间最耀眼的明珠,终成大器。她穿越崇山峻岭,抵达宜昌三县,漫步于田野阡陌,播撒丰收的种子。     


然而,水利人的征途远未停息。当人们沉浸于甘霖带来的喜悦时,他们正默默承受重压。


2011前后,沿江地带,厂矿林立,污染阴霾笼罩,河水三色交织——黑如墨,黄似沙,白若乳,宛如蜿蜒的污浊鼻涕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气息。在经济大潮的裹挟中,水利人挺身而出,以钢铁意志抵御金钱诱惑,承受重重压力,誓守一泓清水,这无疑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          


大坝自建之日起便与渗漏斗争不息,威胁着水库的安宁。谈及挑战,不得不提那场荣耀之战——2020年西北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斥资1.75亿,雄心勃勃。面对供水需求与深水作业的双重挑战,工程团队巧借云南先例,创新采用罕见的水上灌浆技术,深潜55米,筑就380平米作业平台,以科技之力护水库周全。加固后的水库,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领域大放异彩,为宜昌人民的饮水安全保驾护航,助力葛洲坝航道畅通无阻,为夷陵乃至宜昌的社会经济腾飞铺设坚实基石,社会效益显著。


为护水清如许,他们力求完美,即便是水上巡查,也配备了“零排放、零噪音、零污染”的电动巡查船。这艘绿色新能源的纯电动船,以其单体单甲板、全焊钢质之躯,穿梭于西北口库区,总长16.5米,宽4.2米,深1.5米,设计航速达18公里/小时,搭载高效锂电池,性能卓越,不仅增强了巡查执法力度,更为黄柏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增添了坚实的力量。                                


而未来,守护这份纯净与安全,将是水利人不懈的追求。水质清澈,大坝稳固,是他们心中永恒的誓言,为的是让这片生命的源泉,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训犹在,而今水已化身为宜昌全城的命脉,不再只属于西北口人民;山则沉浸水下数百米,越往上,土壤则越贫瘠,昔日肥沃的田野沉睡于万顷碧波之下,再也无法生长庄稼。


库区移民的生计成了他们心头所系。黄荣久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作为黄家甲坎的移民之子,深知移民之苦,他四处奔波,深入调研,用笔为移民发声,让决策层听见了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这里的道路拓宽,生活改善,尤其是贫困群体,在精准扶贫的春风下,日子愈过愈红火!


水库之畔,红砖碧瓦的小洋楼散落山间,炊烟起时,就是一首首清新小诗,咏向碧空!家家户户都备小舟一叶。数只小木船悠然停泊水湾,随波轻舞,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美不胜收。闲暇之余,摇着橹,轻撒渔网,网一兜兜清水鱼。这鱼肉质细嫩,鲜美绝伦,早已在宜昌市内外声名远播,令人垂涎欲滴。出行时,以舟为车,悠然穿梭于碧波之间,再踏上陆路,走向山外的世界。此景堪称东方威尼斯!


多远方来客纷至沓来,只为亲身体验这份闻名遐迩的美景,纷纷感慨,仿佛踏上了清江画廊的旅程!然而,遗憾的是,为保护水源,无法乘风破浪于水上,去细细品鉴四围风光。人们深知为了守护这片纯净的水源,它无法选择繁华的商业模式。这选择,让人心生敬意。


我,作为一棵树,静静矗立,见证了西北口水库从无到有的蜕变,见证了人类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见证了宜昌水利人不懈的奋斗与牺牲,以及库区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怀。如今,移民的笑颜如花儿般绽放,这片土地,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巜中国有条黄柏河》《这条河流》公众号《宜昌黄柏河》百度百科等。


作者简介:
向大梅,女,宜昌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河南教师报》《三峡日报》《三峡文学》等报刊,曾获省级征文奖。



-END-


来源:夷陵作家

桃源长歌雾渡河
政务信息公开,政策宣传解读,镇内新闻大事记,宣传推介镇内风景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