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作品之十一:朱光华│一片冰心报雾河

时事   2024-10-18 16:22   湖北  


一片冰心报雾河

文/朱光华


在宜昌市夷陵区北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它坐落在青山秀水间,常年云山雾绕,云蒸霞蔚。镇名雾渡河便衍生于此。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定虎来说,雾渡河的雾、雾渡河的水给了他无尽的滋养,他深得山川的灵气和才气,远比其他人聪慧、能干。长期的探索实践,不懈追求,让他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民间艺人,一个真正地、地地道道的技能大师。

我望着他收集、编撰、书写、整理成的十几本书和光碟,久久不语。这是一个艺人毕生的心血,凝聚着对民间文艺深深的挚爱,散发着岁月的光辉。什么时候萌发的,第一本书和最后一本出版于何时,光碟是怎么运作的,这些问题我没敢多问。他的讲述绵延不绝,宛如雾渡河镇的青山绿水,没有间隙。那是一份如数家珍的荣光,像是怀念,又像是追忆。

数不清的荣誉证书,道不尽的心路历程,在张定虎的讲述中,如雪片般飞来。每一步都是一个坚实的脚印,每一物都浓缩着一个农民艺术家的格局和情怀。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份责任和担当,绝不会有艺人的今天

天道酬勤。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勤奋的一面,重要的是那份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定,能生慧,他一定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忘却了周遭的一切,心无旁骛。于是乎,家乡的小镇才因其成就而冠名。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叙事长歌之乡,世界猕猴桃原产地。这些荣誉称谓,既是对一个乡镇的肯定,更是对一个艺人最好的褒奖。他像一个痴迷于魔方的人,每次申报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建言,全力以赴地参与。资料、图片、物件在他的眼里,如同孩子对玩具一样爱不择手,一遍一遍把玩。他应该忘记了甘苦的,如果不是,何来那么强的毅力?

搜寻张定虎的成长足迹,他成长于手工,精于手工,是中国民间手艺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木工、瓦工、油漆工等,在服务于民众的同时既养家糊口,又在经年累月的锻造中,将自己打造成了耀眼的金身。随着双手挥舞,产品熠熠生辉。他在观看他的作品时,内心涌动出无限的自豪,带给了他惊喜与自信,又为他下次创作提供了动力。
  
当我们走在依山傍水的小镇街头时,张定虎的身影与其他村民比起来似乎更显瘦小,内心一定比其他人更磅礴、更有气韵。

他说,我有好多好多的故事。我说,是吗?





张定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出生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金鸡岭。小时候特别喜欢动手,五年级时就尝试用闹钟发条和算盘珠制作自动小车,用山竹、锡、火柴头制作双管火炮手枪。他的童年像很多宜昌的农家孩子一样充满了童趣,所不同的是,他比其他孩子更有创造性和动手能力。那些年代没有手机电视,手工娱乐代替了一切,倘若他出生于现代,他的才情将在何处施展?会不会还能集众多技艺于一身?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雾渡河镇文化馆,他的家就在楼上。该文化馆他全程参与打造,镇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夷陵区区委区政府也是一样。对这位文化瑰宝似的农民艺术家,各级政府展现了文化建设的远见卓识,给予了高度关注。每一届、每一级领导即是张定虎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者,也是他每一步成就的见证者,他们一起磋商酝酿,一起宣传推介,让外界知晓了张定虎,也让他的作品不断获奖,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很多人因此成了张定虎的朋友。

刚刚退休的他似乎比一般人显老,给人非常精瘦、干练。他拿出好多装订成册的资料、书籍让我们翻看,一边介绍文化馆建设的由来。他说,政府太给力了,我这文化馆档次很高呢,面积也大。言语间有种难得的自豪。我望着他古铜色略显干瘪的脸,细心打量他的肤色,心想,或许长期接触艺术,也让他自身变得精悍了吧。但在镇文化中心展厅“桃园驿站”,我明白了原因,因为他长期接触根雕,与艺术融为了一体,他在打磨根雕的过程中,已不断熏修蜕变。

灵感来源于生活。年轻时他在乡村做油漆工,过去漆家具、嫁妆时,必须在柜门上、桌面上画些花虫鸟兽,以此增强家具的美感。他在画这些时,逐渐爱上了绘画艺术,遂到处拜师学艺。山东中国造形大师韩美林、三峡画院前院长汪国新、《宜昌日报》前美术编辑王文华都是他的老师。不论是身边还是外地的,他都虚心求教,谁有能力就跟谁学,樟村坪镇文化站长郑新华、宜昌县文化馆美术老师高新章给与了他很大帮助。基础绘画、基础素描和绘画造形为其奠定了基础,他的绘画技艺得到极大提高。1994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赶鸡》《耖田》在《宜昌日报》《湖北日报》发表。同年《赶鸡》参加北京三峡宴杯美术展览,被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199610月,张定虎随湖北代表团赴杭参加“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览”,套色丝网版画《舞狮》获全国民间绘画金奖。而他个人也多次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文化站长,在雾渡河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烙画,迄今有数千年的历史。这个从西汉传承下来手工技艺,浸润着一个民族对艺术的独特思考,展现出古人的高超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工匠,他们以灼热的木棒、铁棒、铁针等器物为笔,以尺子、筷子、手杖、扇坠等为布,在光与声响、青烟的伴奏中完成画作,让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干过木工、漆匠、焗匠、画匠的张定虎注定会与烙画产生交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旁人口中知道了“烙画”,便不断向人打听、到处查阅。得知是用烧热的东西烙出画来,他特别感兴趣,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1986年,他创建了烙画工作室,正式开始烙画创作。40年来创作烙画作品1000多幅。1998年他涉足版画,又创建了版画工作室。涉猎广泛的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论何种技艺均大有建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定虎也不例外。他的爱动手习惯最远可追溯到其曾祖父张开朝。清朝时期,张开朝酷爱根艺书法,创作的根书在当地颇有影响,朝廷见其根书浑然天成、形象生动,专门为其授牌。雾渡河像宜昌众多乡镇一样,有挖树根供冬天御寒取暖的习惯。张定虎听父亲讲到太公根书的故事后,也萌发了创作根书的念头。他广泛收集树根,亲自上山开采,发现像字体的便带回家。2004年,他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创建三峡根艺书法工作室,自此根艺走近了他的内心。雾渡河的灌木林里多了些挖树根的人,那些埋藏在地下的根系重见天日。

根书,是利用天然根材按照笔墨书法的用笔、章法,创作出书体的书法艺术。中国有记载的的根艺作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唐代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朽木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的感慨;五代时期的《阆苑女仙图卷》、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均有对根艺的广泛记述。张定虎像他的先辈一样慧眼识珠,只要看见有点模样的树根,就会同汉字联系起来,每一个树根都被他赋予了神韵。他对着收集、采集到的树根仔细端详,从不同角度审视打量,让一个个树根焕发出生机。

每一个根书作品都让张定虎付出了心血,他首先得在树根堆里选取大致相像的偏旁部首树根认真思考,并现场拼接,反复调换、截剪,直至与脑海中所要表达的造型版面文字基本相同,形成初级文字。然后将拼版成型、通过审定的树根文字进行烘干。再将烘干消毒后的根字,用各种修字工具,或剥或挖,或钻或磨,使其光洁明亮。最后还得上色上漆,再放置到预先设计好尺寸的框版体中,进行审定。粘固的过程同样颇费周折,必须小心翼翼。

付出终有回报。201311月,根书《巾帼不让须眉》在武汉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奖;201411月根书座屏《沁园春.长沙》在苏州获得“首届苏州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同年12月根书座屏《临江仙》在深圳获"深圳冬季文博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雾渡河镇历史悠久。古时候,山上建有盘古庙,庙宇古色古香,升起的袅袅香火表达出对远古先贤的敬仰。传说三国时关羽与曹操曾在此交战被围,趁着夜色渡河而去。1990年,雾渡河镇清江坪村发现汉代古墓,证实早在汉代时就有人居住。

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在薅草劳动过程中,一边敲打锣鼓,一边吟唱山歌,在排遣枯燥单调的生活时愉悦了身心,消解了疲劳。这就是全国有名的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最早出现在川东土家族,在雾渡河镇流行较广,时间很长。明清时期,雾渡河人还依据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和盘古山人的讲述,编出了七言长歌《盘古传》,经历代乡绅秀才加工完善,长歌达到800多句,5000余字,形成了雾渡河叙事长歌的雏形。

张定虎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身为文化站站长的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掘民间文艺的重任,他在收集、编撰、整理版画长歌的过程中,亲自参与拍摄制作民歌光碟,独自整理、与他人采录《雾渡河民间叙事长歌》三卷本并出版,历时21年独自完成《雾渡河镇志》100多万字的编纂工作。

雾、河是植物生长的催化剂,而旺盛的植物又带给了雾河别样的风景,这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回馈,让一个小镇出了名的张定虎,将民间文艺从乡村走向了全国。是张定虎选择了雾渡河,还是雾渡河选择了张定虎,答案是双向的,皆有因缘。从盘古庙到叙事长歌,从曾祖父到张定虎,从人人爱唱的薅草锣鼓到整理出书,种种传承是无数人的坚守与努力,更是雾渡河政府对发掘、推广民间文艺长期持久的扶持与推动,没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样没有雾渡河的今天。


20182020年,雾渡河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三年提到了“张定虎工作室”,对如何推广民间文艺作了长远规划和周密部署。2020年,1100多平米的房子被租赁过来,办起了展示该镇文化成就的“桃园驿站”。南来北往的外地客人来到雾渡河时,第一站就是这里,“桃园驿站”成了雾渡河的特色窗口,人们无不为该镇的文化建设啧啧称奇。

临近中午,我们走进了“桃园驿站”,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顿时将我们紧紧包裹。偌大的展厅里,到处都是版画、烙画、根书,精美的装饰古色古香,又充满了现代气息。一个橱窗前,我们见到了他业余时间在河道里捡拾的十二生肖石头,个个惟妙惟肖,极为生动。

我好奇地问,你这是不是都在雾渡河溪河里捡到的?

他说,有的是,有的不是。

我说,这桃园驿站太完美、太丰富了。你是真正的文化人!

他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想到,作为镇文化站长,又是雾渡河的人,只有尽责任把文化建设做好。

我忽然明白了张定虎成功的秘诀,一片冰心报雾河。他把心安住在这了。




  作者简介:朱光华,笔名普巴,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人,喜欢在思想里游走,探索未知的世界。

END



来源:夷陵作家

桃源长歌雾渡河
政务信息公开,政策宣传解读,镇内新闻大事记,宣传推介镇内风景人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