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鸿蒙智行正在探索智驾保险商业化?

汽车   2024-11-21 22:26   上海  
在智能驾驶领域,鸿蒙智行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前不久,鸿蒙智行推出了价值4,000元的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这一权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具有独特的性质,因为它已经非常接近智驾保险的概念了,具有显著的保障属性。
这一权益暂时是免费赠与给2024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期间下定的问界、智界、享界车型,有效期为一年。不是在这个时间段购买的鸿蒙智行车型,目前无法享受该权益,后续,这项权益可能会通过保险产品的购买渠道,开放给老车主。不过要注意的是,交强险和全额商业险是享受这一权益的前置条件,它是商业险之外的一种补充保障。

为什么是权益?
和保险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我们要明确智驾无忧服务权益的具体内容。在智驾状态下,如果被判定使用智驾的一方有责,当涉及车主的事故赔付时,对于车主所买保险承保范围以外的个人自费部分,会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偿。

我们咨询了鸿蒙智行电话客服得到反馈,具体的补偿方案为:理赔自费部分不到1万元时补偿500元,当理赔自费部分达到1万以上时补偿10%,补偿额最高不超过5万元;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厂家承担所有责任,而是对车主责任的一种补偿。

而当前保险公司无法推出完全体的智驾保险主要原因是智驾方面的相关数据有限,这直接导致智驾出险数据过少,在这样的数据现状下,精算师很难依据有限的数据得出合适的保险条款、准确的保险费用以及合理的赔付金额。另一方面,智驾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几乎无从下手,这给智驾保险的全面推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正因如此,本次的智驾无忧权益可看作是一个智驾保险的试点项目,其目的是通过收集这次权益实施过程中的数据,为未来一两年内保险产品的推出和优化铺平道路。

责任界定难题怎么解?


从政策层面来看,虽然目前只是部分高速有望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落地,但鸿蒙智行推出的“智驾险”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包括APA、AVP、RPA、LCC和NCA等全场景,只要不是极端天气且智驾功能开启,权益即可生效。

余承东曾表示,在2025年华为将推出ADS 4.0,它具备高速路段L3级别的商用和城区L3级别的试点能力。鸿蒙智行目前本身并没有保险资质,且当前国内L3级别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地,在此之前,车企很难在法规之前承担尚不明确的责任。

实际上,各家车企对于开展保险业务有着很高的积极性,除了商业利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为了在L3级自动驾驶真正到来之后,能够领先保险公司一步。同时在法规推进的过程中,在具体细则方面比保险公司产品更具主动性,做到不推诿责任,积极为用户解决问题。

在智驾无忧服务权益的宣传还不底部,有很多小字说明,我们发现,问界新车在提车3天后即可生效,而享界、智界则要在12月15日后生效。为什么问界能够落地即用,另外两界要等到12月中旬?据推测可能在于享界和智界权益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流程尚未完成,所以暂缓激活时间。不过官方既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那么一定会执行落地。

为什么车企要自己做保险

考虑到保险业务的盈利性问题,从目前的市场保有量、智驾渗透率以及智驾车款的保有量等数据来看,鸿蒙智行在这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据悉,理想L6的高阶智驾选装率不足40%,而问界早已超过85%。这意味着,如果想要成功开展保险业务,首先就需要积累智驾出险的相关数据,鸿蒙智行本身在智驾领域就处于领先地位,更应抓住这个先机。

当我们进一步探讨推出智驾保险的意义时,对于车企而言,无疑是对自家智驾产品信心的充分展现。通过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智驾保险,能够让用户感受到正规保险公司的背书,从而增强用户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度,使用户更愿意选装智驾和订阅智驾服务,同时还能巩固在智驾领域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销量。

鸿蒙智行此次先于法规政策推出这一权益的尝试,在催熟用户心智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保险行业重视这块业务并加快推进。

赛力斯已经在保险牌照、商标、公司注册等方面都提交了申请,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之前也传出小米拿下了保险牌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经批准了北京法巴天星财险公司的筹建,四川银米还持股了北京厚积保险经纪公司和四川新网银行,再加上北京法巴天星财险,这意味着小米已经拿下了保险经纪、保险和银行三张牌照。不知道,之后小米进入保险行业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有一些颠覆性的创新和改革。
写在最后

很多用户都关注一个问题,即在发生意外前,智驾系统会不会在最后一刻突然退出智驾状态,导致用户没有足够的接管时间,那在最后定责时,将会无法满足“车辆处于智驾状态”的条件,导致无法享受鸿蒙智行这次推出的“权益保障”。值得庆幸的是,华为ADS 3.0有一个重要的升级,就是当系统提示接管后,车辆依然会保持一段时间的智驾状态,不会立刻退出。

此次鸿蒙智行发布的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保险,而是以权益的形式呈现,它不仅是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更是在法规尚不完善的当下,为用户构建起的安全与信任机制。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一权益对推进智驾技术向全面商业化L3甚至更高级别智驾有着积极的影响。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童济仁汽车评论
专注于市场、行业、技术和影响力,多年来始终坚持权威报道和不断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