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说法】独生女买房给父母住,应认定为借名买房还是赠与

时事   2025-01-27 15:28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朝有说法

【本期话题】

李萱萱系李刚与陈静的独生女。李萱萱外嫁并定居外省,李刚与陈静遂跟随女儿去外地生活。

2020年老家拆迁,考虑到父母及自己回老家之后的居住问题,李萱萱遂回老家与房产销售方联系看房,看中意向房屋后全款向销售方支付了购房款,并告知销售方由其父李刚去办理相关手续。同日,李萱萱向其父转账5万元用于公共维修基金缴纳。后,李刚、陈静与房产销售方签订案涉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产权登记。案涉房产在李刚与陈静名下,水电费、车位费、物业费均由李刚缴纳。

2023年,因李刚与陈静夫妻关系不睦,致父女间产生矛盾。

2024年初,李刚一人回老家一直居住在案涉房屋中。李萱萱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其系借名买房,要求将案涉房产改登记至自己名下。

李萱萱全款出资,将房屋登记在父母名下的行为是否系借名买房,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案涉房屋系李萱萱自己挑选、自己洽谈价格、自己全款出资,只是为求方便而登记至父母名下,应认定为借名买房。

另一种观点认为,李萱萱并无借名买房的必要性,其全款出资并认可由其父母签订合同并办理产权登记的行为应认定为其对父母的赠与。

律师答复

参与热线 83299105

       FM103.4《今朝有说法》节目连线铭天律师事务所汪康律师,请他分析本期节目话题。


/观点解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认定借名买房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有无借名买房之合意。从现有证据来看,其无论是在与房产销售方沟通中亦或是与其父母沟通交流过程中,均无借父母之名购房的意思表示。

二是借名买房是否具备必要性、合理性。借名买房行为的产生归因于国家房产限购、限贷政策的施行。实践中,实际购买人或因自己不具备购房资格、贷款资格等种种原因而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本案中,案涉房屋所在地并未限制房产购买,案涉房屋亦不存在购买资格限制问题,更不存在贷款资格不能问题。李萱萱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应当知晓以他人名义签订购房合同以及不动产权属证明所彰显的法律效力,并应预料到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从而更加慎重考虑借名买房是否确属必要。李萱萱陈述其为方便房屋交付手续而借用父母名义买房的理由难以证明借名买房之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是案涉房屋出资、占有使用情况。案涉房屋全部购房款、公共维修基金及大部分装修费用均为李萱萱出资。李刚今年年初回来一直居住在案涉房屋中,并缴纳了案涉房屋的物业费、车位费及水电费。李萱萱只在逢年过节回来时居住。李刚因老家房屋拆迁,在当地除案涉房屋外无其他房屋可供居住,其对案涉房屋的占有使用程度相对更高。

因此,综合分析后认为,认定李萱萱的出资行为是对其父母的赠与行为,更加符合常理,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爱老尊老、恪尽孝道等优良传统风俗。




    今朝有说法    

景 泰

            毛 丫 头

直播时间:周一 ~ 周五 10-11点

播出频率:调频103.4常州新闻综合广播


常州新闻综合广播


FM 103.4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常州新闻综合广播
常州广播电视台FM103.4常州新闻综合广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