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 “避火图”
文摘
文化
2024-10-19 19:07
宁夏
“一段往事”山东潍坊木版年画其实是有“避火图”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学者杨先让,是“黄河十四走”考察项目发起者,1986年至1989年十四次在沿河省份收集整理民间习俗文化。当2018年10月再访潍坊杨家埠时,与百年画店“同顺德”第十九代传人杨洛书相见,言谈间,杨洛书老人提及自己还藏着几张老“避火图”,杨先让顿时大惊,遂狂喜。原来三十年前,杨先让在潍坊杨家埠老画店、作坊打听“避火图”下落,师傅们个个面露难色,表情惊恐,仿佛牵连到要被获罪“砍头”一般,他寻访未果,失落而别。近现代社会运动中视“避火图”为“洪水猛兽”,列为禁品,无人敢私藏,更谈不上公开贩售了。那时的文化政策给老一辈年画从业者留下了巨大心理阴影与痛彻肌肤伤害,他们怕了。在近百余年的社会动荡激变中,木版年画作为贴近民间生活的习俗趋于消亡,境地窘迫。明清时期的“春宫画”极可能衍生出了木版年画的“避火图”,山东潍坊、天津杨柳青等地每年春节前将其与主流年画一起销售。从相关访谈得知,杨家埠画店作坊为发货与商贩选看方便,将流通的百种以上年画印样贴于店内墙壁之上,而“避火图”则贴于门后暗光处,因之,又得名“门后画”。还有一种情况,流动商贩将其压在年画售卖木箱底,或直接藏于袖筒里街头集市兜售,因之,又得名“箱底画”、“袖筒画”。而新娘嫁妆中藏有“避火图”的习俗持续到了19世纪中期。大多数明清古画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集中销毁,之前图文有过叙述,在此不赘,而至于“毒力”更甚的“避火图”画板更是在所难免。杨洛书曾抢救到一幅民国时期刻制的“避火图”图板,其视为珍宝。不少人上门重金收买,他则拒绝,坚信这块板是杨家埠木版年画“避火图”的“遗志”,不可再遭亵渎。
“避火图”的盛行与中国人的“生殖崇拜”有关联,是具有宗教意义般的习俗,在华北地区,旧时可见婴孩的三角巾“肚兜”上绣绘有阴阳交合的图饰;也有将小型“春宫”图置于建筑屋梁、书橱、物柜隐秘处去蠹防霉的迷信。千百年来,儒教大概吸取了道家、佛家戒色禁欲学说,意欲将人整齐划一为“圣人”,在奉为圣贤书的典籍里回避、压抑、扭曲“人之大欲”。时至近日,天下父母对于此类秘事仍视为羞耻,难于启齿,更遑论教授。古时,女婚嫁尚幼,不足桃李年华,对于男女秘事未有途径闻知,嫁妆里放入“避火图”,也不失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面,因之,“避火图”又称“女儿春”、“嫁妆画”。
笔者持有的数幅,是否公开展示,曾蹀躞难决,终模糊处理,其中一幅有“光绪三十一年 大顺”铭款,大顺为闻名画店,光绪三十一年为公元1905年,倏忽119年矣。
\清代晚期(公元1840—1912年)
长度45cm、80cm,宽40cm、25cm
山东潍坊杨家埠
私人珍藏
- 版权声明 -
■内容来源:撰文、图片、校对、排版均为古峽、版权归公众号创建认证者所有。其他媒介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并注明“影光瓷色”版权信息。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