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图石窟• 延福寺

文摘   2024-09-26 17:05   宁夏  


Vol.399
影光瓷色
黑白大画幅摄影集 拓影古迹历史脉搏


翻过贺兰山三关口,下到西麓谷地,穿过阿拉善左旗城区边缘北行,遇到一条双向省道收费站,交了路钱继续,满目便是荒凉极热的枯黄戈壁沙漠,还好有点微风,数十公里到达巴彦浩特镇苏木图嘎查(蒙古语村庄)附近,回思,之前车窗左侧看到的一段长龙盘踞状崖壁,应是石窟所在。掉头返,窟北侧见一沙阻小路通往崖壁,移开挡道绳索,爬坡到崖壁高处不能前行,退回主干道路时车終陷沙中。在一骑绿色川崎西藏人摩托放骆驼牧民指导下,才脱身。停车主路侧直线步行穿越戈壁沙漠去石窟寺。前往石窟的道路已被铁丝网隔离,被沙漠砾石覆没。

地表温度有50℃,步行半个多小时,看到了两块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单位保护碑。石窟寺依踞一条南北向红砂崖壁而凿,测算数据:高12米,长138米;坐西朝东,上下左右错落排列洞16眼,有禅坐洞、转经洞等,个别未开凿完工,共14窟,未编号;顶部仍是戈壁荒漠,有建筑遗迹。爬到最南端阴凉处乘凉,发现出奇地热且寂静,暴烈的阳光晒到露出的脚,灼烧刺痛,而天空的白云还在变幻。

为喇嘛教石窟寺,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已有壁画、采集瓷片标本与大量泥制擦擦,确定历西夏、元、明、清延续,至今损毁严重,佛像等不知去向。最大的窟,23平方米,四壁凿刻平整,多抹白灰面,有主尊莲花座、藻井、供台与彩绘壁画,内容为说法图、三世佛图,色彩以绿、黑、红为主调,绘制精细,窟内烟熏痕迹很重。文管部门为了保护壁画,用木板封锁了窟洞。



©影光瓷色 窟口可见原有木建筑构造的痕迹

©影光瓷色  窟口及内部造像砂石佛台

©影光瓷色 站在南端窟口远望

©影光瓷色  一处窟主位,佛光造型应原有木构建筑

©影光瓷色 一窟内主位佛像与壁画均已损坏,被人为涂鸦

©影光瓷色  一石窟口沿的开凿痕

©影光瓷色 站在北端窟外南望

 较完整彩色西夏壁画 图源网络



©影光瓷色  延福寺山门。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为清乾隆皇帝赐名。又因清驸马第二代王爷阿宝修建大经堂,又名“王爷庙”,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光瓷色  阿拉善神殿大门

©影光瓷色  转经楼与风中飘动经幡

©影光瓷色  大经堂侧面与经幡

©影光瓷色 观音殿门口与经幢桶

©影光瓷色  阿拉善神殿一侧转经筒

©影光瓷色  古树名木:旱柳,246岁,立于一湖边,主干极粗

©影光瓷色 古旱柳树主干另一侧

注:使用Mamiya C330 相机及Sekor55mm f/4.5镜头黑白胶片拍摄,自冲底片直扫为电子文字,图片仅作无损调整




【作者介绍】
古峽,男,大画幅黑白摄影与中国高古瓷爱好者
【拍摄初衷】
宁夏是中国内陆的一个小省份,而历史上神秘西夏王朝时期却创造了众多第一,历史也为这块土地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其他省份一样,随着近些年的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人口居住环境的变迁,古迹遗址面临前所未有的绝境。

为了能够记录下这些古迹当下的状态,为面临绝境的古迹留下真实的影像,同时也填补宁夏古迹的系统拍摄目前的空白。


影光瓷色专栏
每周持续更新 请多多关注


- 版权声明 -

内容来源:所有图文版权归公众号原创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转载盗用,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

影光瓷色
此公众号为古峡先生创建的古迹摄影与宋代瓷器先行展示馆,旨在使用传统黑白摄影真实记录所访古迹光影,呈现中国宋代瓷器之净雅灿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广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