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客家青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古陶瓷鉴定家冯先铭先生应邀到广东梅县参与水车镇坑口一带古窑考古。窑址约有七处,主要分布在瓦坑口、罗屋坑及梅县区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则是瓦坑口。他综合窑址发掘的大量标本与畲江镇唐墓出土的青瓷器研究比对,将发现的窑址命名为“梅县唐代水车窑”,并更新写入《中国陶瓷史》著作。“水车窑”这一陌生窑口才为世人所知,其优良品质、独特釉色在唐代青瓷窑中冠名首位引起重视。而1998年“黑石号”沉船中打捞的700余件不同于长沙窑、越窑的青瓷器物,终于找到了明确生产者。
“水车窑”概创烧于南北朝晚期,有一种说法,认为创烧窑工群体为西晋末“衣冠南渡”的士族布衣,之后成为客家先民,他们在梅江边建起一个个窑厂,开启制瓷事业。经已知相关考古研究证实,水车窑在唐代中晚期达到鼎盛,成为唐代外销瓷的窑口之一,其青瓷器物远销东南亚等诸国。在五代十国时期末,水车窑所制器物选入南汉朝廷与官府使用,成为南汉国重要的一处窑场,为皇室制作“官窑”。从中国陶瓷史漫长发展历程看,笔者将“水车窑”列入生命力极强的青瓷之一支,青瓷制作传承与梅州客家文化习俗融合的见证。
水车窑主要生产民间所需青瓷器物,造型朴素端庄内敛,以碗碟为主,釉色厚实且玉质感强,呈现出的湖水绿、翡翠绿是其区别于其他青瓷的特征,不逊色于“千峰翠色”的秘色瓷。碗釉水极满,覆盖到底足边缘,有的甚至底足也满釉,只刮去方块泥条的位置。已出土器物表面均素面,未见明显纹饰刻划。被陶瓷界誉为“南粤秘色瓷”,足见其制作之精良。笔者持有的这件青釉盘,全美品无冲裂,釉质厚实及平底足外沿,色淡黄中泛绿、微红,有开片,敞口厚唇,盘内有一圈隐约装饰划线。在存世量极少的水车窑完整器中仍是稀有的。
唐梅州水车窑青釉盘
唐代(公元618—907年)
口径16cm,底足5.3cm,高5.8cm
广东梅州梅县水车镇
私人珍藏
- 版权声明 -
■内容来源:撰文、图片、校对、排版均为古峽、版权归公众号创建认证者所有。其他媒介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并注明“影光瓷色”版权信息。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