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必读书目分为初阶、进阶、高阶三个部分,各位准律师以及律师同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入手学习。
一、初阶必读书目
1.《商法通论》(第七版),赵中孚、邢海宝主编。本书结构简单明了、逻辑严谨清晰、语言言简意赅,既有商法总论又有商法各论,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和海商法等,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同时本书参考最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并在书中增加相应的最新案例和练习题,可以说是法律研习者的首选教科书。
2.《商法》(第五版),赵万一主编。本书语言精练,知识点覆盖全面,将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商法内部各种制度的差异性阐述的同时,在章节后创设法律应用板块,提出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培养教与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利益衡量论》,梁上上著。本书是《利益衡量论》的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利益的衡量”的内容,论及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院需要针对具体案件对其内涵进行充分阐述,灵活看待公共利益在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抽象利益与具体利益、未来利益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妥当处理它与国家利益、共同利益等不同利益之间的互相转换。有利于法院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更加灵活的看到衡量评价的对象、标准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转换的问题。本书把利益衡量归纳为一种思维方式,提出疑难案件中的异质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当事人、群体等不同层次的冲突,其与以往学说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利益的层次结构为基础对利益展开衡量。
4.《公司简史》,约翰·米克尔思韦特,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著,朱元庆译。本书是关于“公司”(Company)这一商业理念及其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的一次精巧梳理。全书从公元前三千年发端于两河流域的商业文明讲起,分八个阶段,剖析了“公司”从前身到雏形,再到逐渐成熟,直至席卷全球的演进历程;重点着墨于大型企业在美、英、德、日等大国的崛起,以及跨国企业的发展;最后预言了公司的未来。作者抽丝剥茧,纵横千年,为读者呈现出公司理念及制度发展的脉络和源由。作者指出,尤其是在近代,由于“有限责任”这样的革新性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公司得以发展成为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地位举足轻重的事物。只有了解公司这样的事物,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过往四个世纪的文明演进,以及我们当下的处境。
5.《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范健、王建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将商法基础理论大体划分为“价值论”“潮流论”、“本体论”三大板块,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商法价值论”中,本书深入分析了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动因与价值,对商法的理念作了内涵发掘与价值重建,并对商法的基本原则及中国商法的时代价值作了解析,弥补了传统商法理论研究中对此重视不足的缺陷。在“商法源流论”中,本书通过商法取得独立地位的历史线索及典型立法例的阐述,对商法的历史变迁作了概貌式描述。在“商法本体论”中,本书以超越于传统商法理论体系的视角,对商法的内涵与外延、商事人格权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及商行为制度作了深入的制度解读与理论重构,使全新的商法理论体系得以确立。
6. 《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美]阿道夫·A.伯利、[美]加德纳·C.米恩斯,甘华鸣、罗锐韧、蔡如海译,商务印书馆。本书作者将股票交易所和股票市场看成是现代公司的出现必然带来的副产品,并考察了这些副产品是如何起作用的。公司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还是经营者的利益而经营?最后作者还考察了作为组织生产以及分配商品和服务主导形式的公司的作用
7. 《现代公司法原理》,[英]保罗·戴维斯、[英]沙拉·沃辛顿,罗培新等译,法律出版社。本书为英美法系国家法科学生研读公司法的权威公司法教材,是国内法学本科、硕士、博士了解英美公司法的主要参考资料,以及科研主要的引用资料。书本共计1300多页,需要大家耗费一定的精力来学习,但是看过的人都认为入手不亏。
8.《公司法的逻辑》黄辉编译,法律出版社。本书是一本论文集,由编者黄辉教授筛选、翻译了12篇美国比较著名的公司法论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进阶必读书目
1.《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王欣新主编。本书根据实践中的案例尤其是新破产法实施后发生的最新案例,结合破产法的规定,对于我国破产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提供规范的研究路径指引。本书还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破产裁判文书,便于提高学习者制作破产法律文书的能力,也便于其从司法文书中发现一些法律问题。
2.《公司治理制度:理念、规则与实践》,叶林著。本书在兼顾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的公司法问题,从公司中的多元“利益”出发,分析我国公司治理法律的观念变迁、制度演进、法律文本与公司实践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逻辑是,在厘清我国公司治理基本理念和核心规则的前提下,逐一探讨公司治理中的三种主要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
3.《证券法研究》,王建文著。本书以全新的证券法律体系为主要依据,结合境外立法例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对证券法基本制度与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诠释。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证券法制度与理论体系,对目前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必要探讨,从而兼顾了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需求。
4.《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邢海宝编著。本书系统全面介绍了证券法学的相关理论,反映了学术前沿,并在体例上创新。本书力避抽象乏味,设计了“引例”、“案例”、“问题与思考”、“参考文献”和“参考法条”等有利于理解的栏目,使证券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深入浅出、简明清晰。
5.《公司法律师实务》,郭春宏主编。正确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思考和解决公司法律师实务问题。公司是各种要素的集合,要素的背后反映利益关系。与公司相关的利益主体众多,包括公司及其股东、债权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等。这些主体的经济地位不同,利益追求各异,相互之间形成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利益平衡于是成为公司法的目的和任务,也是贯穿整个公司法制度体系的核心理念。由此,利益平衡成为思考和解决公司法律师实务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指导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指导意见》中正式确认了利益衡量作为司法方法的地位,明确要求要“正确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本书来源于经验,又超越经验,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律师们共同执笔的公司法律师实务的完美“教程”。
6.《股权、控制权与公司治理:120个实务问题解析》邵兴全著。本书围绕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展开,采用问答形式展现:首先从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股权架构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并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只有公司控制权配置得当,才能给公司治理带来效率,否则,容易导致公司控制权争夺,甚至纠纷,进而严重影响公司发展。本书力图弥补以往书籍主要针对公司治理进行事实描述及问题归纳,却缺乏解决方案这一缺陷,从法律规则视角,为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中的实务问题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基于此,本书的探讨不仅局限于理论,而是力图解决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中既带有普遍性,又比较疑难的问题。本书仅对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实务中最可能遇到的且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解答,不求面面俱到。无论是创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相信本书均可以提供部分问题的答案,并助力于股权、控制权及公司治理实务问题的解决。
7.《中国商事仲裁与调解百问》,沈四宝 , 张丽霞 , 田锐华主编。本书按照商事仲裁的整个程序进展过程,分为十五章共109个问题,将商事仲裁的特点与优势、商事仲裁机构、商事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仲裁管辖的异议和救济、仲裁员的选择及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答辩和反请求应当注意的问题、仲裁审理、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仲裁裁决、仲裁费用、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裁决的异议、境内外商事仲裁、互联网仲裁等,这些商事仲裁和调解业务中最核心、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以问题和答复的形式,把该领域中最实务的操作建议、相关法律和仲裁规则规定、典型案例、实务难点等内容,结合作者们丰富而深入的实务经验进行深度解析后,介绍给公司法务、律师及其他对仲裁业务感兴趣的人士,具有直接的仲裁实务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仲裁制度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并不十分熟悉,本书为相关领域读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入门读物,是一本理论融于实践、实践上升为经验、经验带动实务操作的具有很强可读性的专业书。可以说本书既有历史的长度、内容的广度,还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深度。
8.《公司破产重整法律实务全程解析——以兴昌达博公司破产重整案为例》,刘宁、张庆等著。本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所确立的企业破产程序,通过一起真实的房地产公司破产重整案——北京兴昌达博公司破产重整案(被称为“房企破产第一案”)为背景,以破产程序的走向为脉络,从破产方案的选择、申请破产、债权的申报和审核、债权人会议、重整程序的启动、重整计划草案的制订和表决批准到重整计划草案的执行和监督等,全面解析了公司破产重整的法律操作,并根据破产重整的不同阶段,为读者呈现了承办律师起草的文书、制订的方案及创设的制度,对于从事和进行公司破产重整法律业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本书第3版根据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公司破产重整业务的新发展进行了修订。
9.《德国商法案例研习》,[德] 托比亚斯·勒特著,李金镂译。商法是商人的特别私法。《德国商法典》的大多数规则是《德国民法典》相关内容的补充,两者的紧密关联部分往往是商法案例解析中的疑难点,而这些疑难点恰恰在案例构建时容易被忽视。本书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例,要点大纲使复杂案情及解析清晰明了,延伸指导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加深了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备考,还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解析的方式得到清晰、全面、具体的讲解。本书以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系统呈现商法案例的解析结构,适合法学专业和经济专业学习商法的学生阅读,不但能满足处在专业重点研习阶段的学生的需要,而且初学者也能读懂,是商法教科书的理想配套材料。同时,也可以作为训练法律实务人员案例分析能力的教程。
10.《“对赌协议”典型仲裁案例与实务精要》,深圳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仲裁研究院编著。深圳国际仲裁院长期身处资本市场争议解决前沿,迄今为止已经处理了大量对赌协议纠纷案件。为帮助业界了解对赌协议纠纷在仲裁领域的裁判动向,弥补现有讨论的不足,深圳国际仲裁院系统梳理和筛选了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脱密处理的前提下,组织学者和实务专家结合《民法典》《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等相关规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评析。希冀通过这本典型仲裁案例选编,勾画出对赌协议纠纷在仲裁领域的裁判全景,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知识产权典型仲裁案例与实务精要》深圳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仲裁研究院编著。深圳国际仲裁院自1983年设立以来,处理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在知识产权仲裁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帮助业内人士了解知识产权仲裁案件的裁判要点,我们系统梳理了深圳国际仲裁院近年处理的众多知识产权案例,从中精选了30个案例,在对当事人信息进行脱密处理的前提下,组织专业力量进行了深度评析。本案例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相信本案例集的出版将有助于业内人士和相关当事人掌握知识产权仲裁的裁判动向,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纠纷解决提供参考和指引。
三、高阶必读书目
1.《重塑金融规则 ——民法典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及应对》,郑小敏主编。《民法典》对金融业务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刻的。全面性是指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各类业务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刻性是指对特定业务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本书立足于上述影响的全面性及深刻性,从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出发,详细梳理各类业务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系统分析《民法典》及司法解释相关条文解决了哪些法律问题,遗留了哪些法律问题,带来了哪些新的法律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建议。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聚焦金融业务实践中的争议热点问题,融合民法典与金融相关的立法、审判及监管观点,从海量的金融司法案件(包括《民法典》实施前及实施后的案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本书涉及的争议热点问题主要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增信措施、贷款及担保业务、名股实债、融资租赁业务、保理业务、保险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债券违约处置业务。
2.《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路易斯·科需拉·达·席尔瓦, 马克·格尔根、吕克·伦内布格著,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股利不但是公司经营前景的重要信号,而且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它促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本书就是这方面的第一本系统而全面的著作。在审视了股利政策和其他治理机制的互动关系之后,本书对英美与法国、德国及日本等其他国家的公司治理绩效进行了比较。并就欧洲大陆的公司治理及其对股利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实证分析素材。传统的见解认为,德国公司的股利低于英国或者美国,然而,基于已公布利润所进行的测算表明,其结果恰恰相反。另外,本书的研究还显示公司控制权结构和股利支付之间存在关联。经验还表明,公司亏损是股利变更的另一项决定因素,但控股股东的税收状况与公司股利支付之间则互不关联。
3.《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全3册),蒋大兴,法律出版社。《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套装全3册)》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包括“法律哲学”和“碎片思想”两编,共十章。前者旨在透视公司法立法中的哲学元素,后者《公司法的观念与解旨在整合公司法的学术方法。释(套装全3册)》第一部集中的这些章节虽非系统地延展公司法的哲学思考和学术方法,但却旨在提示-种意识的重要性一一我们如何在法律文本构造和公司运作实践中,发现、提炼其整体的哲学方向和哲学立场。第二部包括“裁判思维”和“解释伦理”两编,共六章。前者旨在透视公司法司法过程中的裁判逻辑后者旨在发现和提取公司法文本解释的伦理基因《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套装全3册)》第二部旨在通过若干篇什整理公司法案件的裁判思维,指明私法伦理在法律解释、乃至规则进化中的意义。如果丧失伦理立场,裁判解释就如同行尸走肉,不可避免地将被工具化和虚无化。第三部包括“裁判逻辑”和“规则再造”两编,共九章。前者延续了本套书籍第二部的基本立场,旨在继续演示公司法司法过程中的裁判逻辑,后者旨在坚持“解释再造”的立场,对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进行“超越性梳理”。《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套装全3册)》第三部坚持案例透视和司法解释“再解释”的立场,旨在通过若干篇什推进法院个案裁判思维的深化,揭示裁判过程中的理论贡献。同时,以数章篇幅对法释[2008]6号司法解释进行解剖式的“演绎再造”。这些研究表明,司法中的规则永远处于运动之中,公司法的理论发展越来越需要正视司法实践和学科交叉的景响。
4. 《破产法前沿问题思辨》,王欣新,法律出版社。本书是我国著名破产法学者王欣新教授的第三本自选集,共收入作者自2011年至今撰写发表的45篇破产法领域的学术论文,涵盖破产法基本原理、破产申请与受理、管理人制度、待履行合同的挑拣履行权问题、重整制度、关联企业合并破产制度、债务人财产制度等重要制度,虽是文集汇编,却又自成体系,既有破产法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分析,又有破产法理念层面的基础问题论证;既回应了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也关切到了立法改进的前瞻性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立法论与解释论的结合、国际性与本土性的统一,虽然中国破产法的实施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但作者的目光始终坚定地望向远方,因为那里是破产法学的美丽新世界。该书可为破产法学术研究、立法改进和司法实践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实为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5.《破产法——程序理念与制度结构解析》,邹海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书是我国著名民商法学者、《企业破产法》起草人之一邹海林先生关于破产法的最新著作。本书包括破产程序结构、债权申报与调查、管理人制度、债权人自治、破产程序中的财产、破产程序中的权利、重整程序、和解程序、破产清算程序等方面,系统全面研究了破产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展示出破产法学融汇众多学科的魅力之所在。作者在书中对破产法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在融入作者独有见解和思考的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破产法理论与实践的深切关注。本书既适合于初入破产领域的学生作为教材系统研读,也适合于在实务中遇到问题时从破产法的最根源探求解决途径,为理解目前争议的众多理论和实务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
6.《控制股东对公司和股东的信义义务》,王继远,法律出版社。本书是一本以公司法中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为对象的学术沦著。作者在书中以中国转轨经济条件下公司的实际运作和2005年公司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线,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分析、经济分析、法律规则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信义义务的基本理论、存在基础、立法根据、判断标准、保障机制和类型化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分析。同时,该书还还从财产权的层面对股东权和控制权的性质进行了新的界定,以比较法的视角重点考察了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法律属性、产生原因、进入公司法的方式,信义关系的表现形式,等等。最后,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系统提出并构建了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和责任体系。
7 《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建议》,楼建波等译,法律出版社。《公司治理原则》并不涵盖公司法的全部,而是仅限于几个选出的主题:商业公司的目标和行为、公司结构、谨慎注意义务、公平交易义务、董事和股东在控股权和公开收购交易中的作用以及有关的救济。该项目的名称正是对项目的有限的工作范围的一个反映,该项目之所以起名为“公司治理原则”部分是想传达此项工作并没有覆盖公司法全部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个题目可能有些过于简单,因为几乎公司法的每个规则都与公司治理直接或间接有关。但是,正如我们所计划的那样,《公司治理原则》只讨论涉及法律研究院认为的构成公司治理最核心部分的问题。
点击右下角“在看”,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您的支持, 是超律志持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