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专栏 | 病毒系列(2):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

文摘   健康   2024-09-05 17:01   北京  




编者按



病毒感染除了在急性感染期引发症状外,还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功能医学从寻找病因着手,其中“五个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之一“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病毒一直是致病因素之一,除了引发急性感染外,病毒也会引发免疫及防御系统生理失衡,今天我们邀请了功能医学专家王树岩医生整理了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与大家分享。

2020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急性病毒感染流行的一年,大家会重新审视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问题及注意事项,病毒感染转成慢性损伤,也会引起自身免疫病。近些年的研究发现,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重视,总病毒载量(TVL)受外源性病毒、总微生物载量(TML),以及总炎症/免疫原性载量(TlL)共同影响(见图1)。

图1 总病毒载量的组成

2019年底至2021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见图2),持续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超过1亿人,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200万。目前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人们对新冠病毒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人类与病毒交锋的经验将为我们战胜新冠病毒提供宝贵经验。

图2 全球新冠病毒数据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已知的和流行的病毒,如EB病毒(EBV)、细小病毒B-19(PvB19)、巨细胞病毒(CMV)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等,这些病毒是影响表观基因的外源性病毒。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患者很可能同时“感染”了多种病毒,比如:已经被证实,硬皮病常常发生在伴有EBV、PvB19和CMV的活动性和不寻常部位感染的患者。幽门螺杆菌可能作为一种协同微生物发挥强大的作用,通过协调作用,同时引发免疫抑制,从而允许其他微生物繁殖,并引发全身炎症(见图3)。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病毒感染通过直接增强病毒复制的基因组,促进有利于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环境,以及通过刺激通常被病毒“劫持”的NF-kB来促进病毒复制,从而促进其他病毒感染的激活。因此,任何病毒的激活或抑制,都可以间接地促进其他病毒群的激活或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感染有关,尤其是病毒病因学。

图3 细菌和病毒影响免疫的协同作用

EB病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许多观察表明,EB病毒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EB病毒感染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患SLE的风险增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血清学提示EBV病毒载量更高,某些EBV抗原和具有病理重要性的自身抗原之间可以检测到强烈的交叉反应。

 SLE患者对EB病毒免疫应答失调。EB病毒抗原表现出与常见SLE抗原分子结构模拟,以及与关键免疫调节成分的功能分子模拟。部分地区研究发现SLE患者EBV血清阳性率较高,尤其是针对早期EBV抗原,提示病毒频繁再激活。研究表明,SLE特异性血清学反应、基因表达、病毒载量、T细胞反应,以及EBV的分子模拟,进一步支持EBV在狼疮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病毒感染与硬皮病(SSc)的发病机制:


 巨细胞病毒(CMV)导致硬皮病(SSc)的病理基础:
♦ 直接感染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
♦ 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诱导
♦ SSc患者CMV抗体水平升高
♦ HCMV晚期蛋白UL94与人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NAG-2蛋白复合物的分子模拟机制
♦ 巨细胞病毒内皮抗体杀死内皮细胞并引起纤维化的交叉反应
♦ 抗UL94抗体与真皮成纤维细胞结合,并将其转化为硬皮病表型
 EB病毒致硬皮病(SSc)的病理基础:
♦ 大多数SSc患者表现为血管和真皮细胞的活动性感染
♦ 病毒引发的基因诱导并促进了原发性硬皮病的表型
 人类细小病毒19(PvB19)致硬皮病(SSc)的病理基础:
♦ 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真皮细胞的直接感染
♦ 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诱导
♦ 骨髓感染见于许多SSc患者,与疾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在健康患者中从未发现;骨髓纤维细胞参与SSc
♦ PvB19感染引发多种自身抗体的形成:核抗原(ANA)、类风湿因子(RF)、中性粒细胞胞质抗原、线粒体抗原(AMA)、平滑肌、胃壁抗原和磷脂

EB病毒感染、维生素D缺乏和自身免疫的进展步骤:


研究模型假定自身免疫在以下步骤中进化:(1)CD8+T细胞缺乏;(2)原发性EBV感染;(3)CD8+T细胞对EBV的控制减弱;(4)EBV载量和抗EBV抗体增加;(5)靶器官中的EBV感染;(6)EBV感染的自体反应性B细胞在靶器官中的扩张;(7)自体反应性T细胞浸润到靶器官;(8)靶器官中异位淋巴滤泡的产生。研究还提出,在高纬度地区,阳光和维生素D被剥夺,会加剧CD8+T细胞缺乏,进一步削弱对EBV的控制,从而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芳香烃受体介导的EBV再激活诱导是干燥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将外源性暴露与病毒再激活联系起来。芳香烃受体(AhR)是一种活化的转录因子,通过与环境污染物,包括2,3,7,8-四氯二苯或二恶英(TCDD或二恶英)结合来介导多种生物效应……这项研究评估了配体激活的AHR激活EBV的可能性……TCDD增强了BZLF1转录,它介导了EBV阳性B细胞系和唾液腺上皮细胞系中,EBV感染从潜伏型向裂变型的转变。此外,TCDD诱导的BZLF1mRNA和EBV基因组DNA水平的增加,在B细胞系中得到证实。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激活了CYP1A1和BZLF1的转录。此外,CYP1A1和BZLF1启动因子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AhR配体引起EBV激活B细胞和唾液上皮细胞的再激活,这些配体参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
这是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它提供了直接感染、外源性毒素暴露和自身免疫之间联系的证据,进一步来说,这项研究还表明外源性暴露也可以增强HERV的转录(直接或间接通过病毒反式激活),这也有助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硬皮病多种微生态失调的临床意义:


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管闭塞、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以及皮肤、肺、胃肠道、心脏和肾脏结缔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系统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假说解释所有方面。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感染性疾病可能是全身硬化的病因之一。系统性硬化患者中特异性菌株占优势,抗体滴度增加,以及分子模拟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等证据表明,感染因素可能参与系统性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典型的硬皮病患者有多种活跃的微生物感染/或定植,因此表现出免疫抑制。临床医生必须了解总微生物载量(TML),而不仅仅是某一种感染的存在,还必须进行细菌定量检测,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价值是有限的,但在个别病人中仍然可能被认为是有效的,因为它们是针对单一病毒的单一途径,但对总病毒载量(TVL)的疗效有限。任何药物抗病毒干预自身免疫疾病的失败都不能反驳自身免疫的病毒病因学。
为了降低各类病毒的总病毒载量(TVL),应注意采用一种普遍性的抗病毒方法:(1)流行性病毒是临床医生和患者最常考虑的常见病毒,有现成的诊断方法,如:艾滋、乙肝、丙肝、巨细胞包涵体病毒、EB病毒,人类细小病毒19等。与非硬皮病(SSc)患者相比,SSC患者表现出的病毒感染不仅更活跃,而且在不同的部位也更活跃。(2)永久嵌入人类基因组的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通常没有可用的实验室评估,临床医生应将这一类别视为总病毒载量(TVL)、总微生物载量(TML)和总炎症/免疫原性载量(TlL)的隐匿因素。(3)噬菌体负载量——身体的总细菌负载量(TBL),特别是肠道内的微生物量,含有侵袭细菌的特异性病毒,称为噬菌体,这些细菌特异性病毒对肠道的TML有显著贡献。因此,考虑减少/改善肠道中的TBL,预计也会减少TVL,促进TIL的减少。(4)减少TVL的其他方法是减少炎症和细菌负荷:细菌碎片如LPS/内毒素,其他病毒感染(通过“反式激活”),以及任何其他激活的炎症刺激NF-kB,有望通过NF-kB途径,促进病毒复制。通过这种方式降低TBL与TVL,从而降低TIL。理解这一点有助于解除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理解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的困惑,尤其是在小肠菌群过度生长(SlBO)和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CFS,病毒复制增加的证据通常使CFS变得复杂。SlBO的细菌碎片/LPS等,通过NF-kB等途径促进病毒复制,而来自SlBO的LPS也会导致其他问题,如细胞色素p450受损,导致外源性毒素积累,以及由此产生的多种化学物敏感增加,持续的低级别炎症和氧化状态,导致HPA轴和线粒体功能丧失。SIBO可导致色氨酸缺乏,血清素和褪黑素的缺乏可能与通过细菌色氨酸酶结合有关,维生素B12缺乏可能是由于B12与细菌H2S结合增加有关。

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DNA被病毒感染的残余物“预载”,这些残余物在数万年内由父母传给后代;这些内源性病毒单体被简化为人类DNA,现在已知会随着免疫原性病毒残余物的产生和预期的炎症免疫反应而重新激活。如前所述,与外源性病毒反式激活相关,外源性/表观基因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单纯疱疹l型)的复制增加内源性病毒的表达;因此,一种减少/控制疱疹病毒激活的方法抑制外源性病毒的复制。HERV的激活被DNA甲基化所抑制;相反,DNA低甲基化与人类和动物的SLE密切相关。
 HERV自身免疫相关性
♦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检测到多个HERV的表达;HERV-K10显示分子模拟
♦ 幼年类风湿:HERV-K10
♦ 多发性硬化(MS):相关逆转录病毒元件(MRSV)型HERV-W;MS患者血液和脑细胞中env 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HERV-H/F家族HERV-Fc1活性和RNA产生明显增加;染色体1上的HERV-K18是MS的危险因素
♦ 银屑病:HERV-W、K、E和变异ERV-9/HERV-W表达增加
♦ 狼疮:HERV-E和HERV-K的低甲基化
 HERV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机制
♦ 分子模拟(HERV-K10)
♦ 超抗原生产(HERV-K)
♦ LTR(肠末端重复序列)介导的基因表达改变
♦ 抗原与免疫复合物形成
 HERV激活:
♦ DNA低甲基化
♦ 反式激活

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众所周知,胃肠道的管腔充满了细菌;研究人员逐渐地认识到细菌失衡(定量)和代谢/行为紊乱(定性)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各种疾病。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而胃肠道细菌本身容易发生菌群数量和质量失衡,容易受到噬菌体——病毒的感染。因此,任何对失调的完全理解也必须考虑到噬菌体的作用。
 噬菌体(也称为“病毒样颗粒”或“VLP”)
♦ 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体;它们的数量是细菌的10倍;在人类胃肠道中发现了1200多种基因型。
♦ 肠道病毒组主要由这些以肠道细菌为食的原核病毒控制,由于所有噬菌体颗粒的繁殖能力都是未知的,因此不鼓励将其描述为“病毒”,而倾向于“病毒样颗粒”(VLP)。
♦ 噬菌体通过“细菌群落的不稳定性”影响细菌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噬菌体的感染性和溶解性将明显改变。
♦ 影响特定细菌种群的存活和死亡,溶酶原的作用直接导致更多的病毒颗粒和细菌死亡,并释放细菌和病毒免疫原。相反,人体肠道噬菌体群体在生理规范(纵向稳定性)内不会随着相应的细菌定植发生显著变化(普氏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除外,其噬菌体群体与之成比例);大多数噬菌体似乎对应(34-41%)厚壁菌门。
♦ 噬菌体参与基因转移和基因组重组,它们还携带许多抗生素耐药基因:多药外排转运蛋白(n=355)、万古霉素耐药基因(n=129)、四环素耐药基因(n=18)和β-内酰胺酶(n=16)。
♦ 病毒样颗粒(VLP)序列占人类粪便总DNA的4%到17%;这种数量上的少数DNA物质可能对疾病有深远的病理学意义。
♦ 以抗核抗体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为特征。来自肠道噬菌体的病毒颗粒肯定会被吸收,然后会导致:(1)原发性炎症;(2)HERV的反式激活;(3)对DNA的交叉反应(如ANA);(4)免疫复合物沉积。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克罗恩病患者的每个活检样本(21-41亿)比健康对照组(12亿)含有更多的噬菌体。
♦ 噬菌体种群是通过饮食改变而改变的,但其含义尚不清楚。

下表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病毒与自身免疫之间的关系:

病毒/特征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疾病的原因或相关性
巨细胞病毒(CMV)双链DNA疱疹病毒,存在于超过60%的美国人群中;所有疱疹病毒都是双链(ds)DNA病毒,其对原型双链DNA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具有明显的意义。巨细胞病毒引起无症状感染或轻度流感样疾病;可引起免疫抑制患者的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心包炎、结肠炎和肺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症和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或HIV患者的视网膜炎;可引起短暂但严重的免疫抑制;参与的病毒会潜伏在白细胞中。硬皮病:巨细胞病毒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表现为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并诱导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可能与其他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炎症性疾病。
EB病毒(EBV):是双链DNA病毒,病理诊断上以诱导形成非特异性、不与EBV结合的“嗜异性抗体”而闻名。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咽喉痛、明显疲劳和脾肿大为特征的病毒感染;可能有肝炎和皮疹。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也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和多发性硬化(MS)慢性再活化可导致B细胞淋巴瘤或Burkitt淋巴瘤。
艾滋病病毒(HIV)最初的感染可能是无症状的或类似感冒或流感。进行性免疫抑制伴多种并发症,包括继发感染、痴呆、神经病变、癌症。
常见的病毒“综合征”:通常是可以引起急性自限性感染或“病毒综合征”的病毒感染。

鼻病毒-大约造成50%的普通感冒,还可能导致耳朵感染和哮喘恶化


轮状病毒(胃流感)-伴有腹痛、呕吐、水样腹泻的急性胃肠炎。


流感病毒-呼吸系统疾病,范围从非常轻微到严重,可能致命。


麻疹病毒-2014年在美国流行;RNA病毒,最初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复制,然后复制到淋巴组织和全身;是极具传染性,引起发热的呼吸道感染病毒,伴有特征性皮疹(暴露后14天,从头部传播到躯干)和颊内粘膜病变(Koplik斑);在感染期间可导致免疫抑制、致盲性角膜炎、严重肺炎、出生缺陷、任何器官的感染/或炎症,包括脑/脑炎(每1000例中有1例,通常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约10%的患者死亡)。


腮腺炎病毒(副粘病毒属的红疹病毒)——急性、自限性、全身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唾液腺导管的炎症和阻塞导致一个或多个唾液腺肿胀;感染也可发生在睾丸/卵巢和中枢神经系统(10%,最常见的唾液腺外部位)。


风疹病毒-全身性病毒性疾病,特征是在发病后1-5天内头部/面部出现皮疹并转移到躯干/四肢。

· 流感与帕金森病风险增加有关,可能是由于神经炎症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不是任何持续的感染。


· 麻疹(rubeola)-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麻疹持续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伴有行为、智力的恶化和癫痫发作;平均发病时间为急性感染后11年。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在全世界约50%的成人中发现;最好的检测方法是Western       blot,IgG检测也非常可靠。最初的感染发生在皮肤/粘膜细胞,然后播散到神经系统潜伏,周期性神经病毒再激活,和神经源性病毒复制,通过皮肤表现出来。重要的是,所有疱疹病毒都是双链(ds)DNA病毒,与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原型dsDNA疾病有明显的关系。最初的感染可能是无症状或严重的水泡,通常发生在口腔/唇部,也可能是生殖器;脑部感染(疱疹脑炎)通常是致命的;无症状传播也常见;炎症可以引发角膜失明。复发性病变:疱疹性病变的复发和周期性爆发,即使没有症状或病变,病毒也会频繁再活化。


多发性硬化症(MS):HSV-1与MS存在关联,与HSV-1相比,与其他疱疹病毒和嗜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联较弱。


阿尔茨海默病: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致的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证据。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HSV-1与这种血管炎疾病相关。

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在全世界约20%的成人中发现;见先前HSV-1的详细资料,因为这些病毒非常相似。最初的感染可能是无症状或严重的水泡,通常发生在生殖器,但也可以是口腔/唇部;无症状传播很常见。复发性病变:疱疹性病变的复发性和周期性爆发,即使没有症状或病变,病毒也会再活化。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以两种形式出现,即人类疱疹病毒6A型(HHV-6A)和人类疱疹病毒6B型(HHV-6B);重要的是,所有疱疹病毒都是双链(ds)DNA病毒,对dsDNA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明显的意义。HHV-6B原发性感染引起的儿童疾病为隐匿性皮疹,也称为婴儿玫瑰疹。

HHV-6B再激活在移植受者中很常见,可引起脑炎、骨髓抑制和肺炎。
慢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S)、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桥本甲状腺炎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几种不同的HPV病毒株,除了疣和宫颈癌外,通常影响不大;大多数人可以清除或抑制感染疣:皮肤疣通常不是“急性”的,但通常是感染的第一个和唯一的表现。通常是不可见、无症状、一般短暂的(“自限性”)皮肤/粘膜感染。

· 疣:可能持续数年,特别是生殖器或喉部的问题


· 上皮癌:宫颈癌、喉癌/扁桃体癌。


· 可能与“自身免疫性”动脉炎,尤其是巨细胞动脉炎有关。


· 颞动脉炎:根据一项研究,颞动脉炎患者在其病变中显示出HPV     DNA增加的证据,在HPV疫苗接种后报告了两例血管炎。

细小病毒B19(PvB19):最小的DNA病毒之一。

典型的急性感染是肠炎和传染性红斑,或“拍面颊综合征(slapped cheek   syndrome)”


暂时性或慢性关节炎。


再生障碍危象,网织红细胞减少严重贫血,尤其是镰状细胞贫血,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更加严重和危险。


急性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肾小球肾炎:比较罕见;是病毒介导的慢性血管炎/肾炎的基础。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有疱疹病毒都是双链(ds)DNA病毒,与原型dsDNA疾病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明显的关系。水痘:也可引起间质性肺炎、脑炎、横纹肌炎和坏死性内脏病变。带状疱疹:复发性/周期性的神经炎症,通常在有限的皮肤分布范围内引起皮疹。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GCA-TA):VZV DNA与血管炎疾病相关。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和HCV):HBV是一种部分双链DNA病毒,即松弛环状双链DNA(rcDNA);HC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两者都很难清除,因此会引起慢性、活动性、破坏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表现为急性疾病,但通常是一种进展多年的轻度隐匿性感染;许多患者症状极少,肝酶(最常见的肝损伤指标)轻微或无升高;肝损伤是由炎症引起的,而不是由病毒直接引起的。· 肝衰竭,肝癌;


· 自身免疫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丙型肝炎病毒,可以模拟或加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管炎,肾炎,冷球蛋白血症。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这些是永久编码在人类DNA中的病毒残余物。HERV的激活可能导致疲劳和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但在临床上尚未得到重视,通常归因于一种外源性病毒,特别是上面列出的一种常见病毒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NA去甲基化和通过其他病毒感染的反式激活,已知会增加HERVs的活性。

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这些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代表人类胃肠道中大约10-15%的微生物遗传物质。


噬菌体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生命形式。


噬菌体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生物,是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特征。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细菌的病毒。

噬菌体感染不会引起人类急性疾病,但噬菌体病毒有可能促进感染性细菌的致病行为/特征(通过表型修饰或基因转移),和/或感染胃肠道细菌的噬菌体“爆发”能产生病毒免疫原,引起“来源不明”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
噬菌体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作用,例如通过胃肠道系统性吸收病毒免疫原。自身免疫性疾病克罗恩病(CD)患者的每个活检样本(21-41亿)比健康对照组(20亿)含有更多的病毒样颗粒(VLP)。

参考文献

滑动查看参考文献:

  • Brodziak et al. The role of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ed Sci Monit 2012 Jun; 18(6) RA80-8.

  • Perl et al.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pathogenesis in lupus. Curr Opin Rheumatol. 2010 Sep;22(5):483-92.

  • Dreyfus DH. Autoimmune diseases: A role for new anti-viral therapies? Autoimmun Rev. 2011 Dec;11(2):88-97.

  • Perl et al. Murine Model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Biomed Biotech 2011;271694.

  • Baudino et al. Role of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murine SLE. Autoimmun Rev. 2010 Nov; 10(1);27-34.

  • Hiscott et al. Hostile takeovers: viral appropriation of the NF-kappa B pathway. J Clin. 2001 Jan;107(2):143-51.

  • Nellaker et al. Transactivation of elements in the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W family by viral infection. Retrovirology. 2006 Jul;6:344.

  • Katoh et al. Association of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and long terminal repeats with human disorders. Front Oncol. 2013 Sep 11;3:234.

  • Balada E et al. Implication of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Int Rev Immunol. 2010 Aug;29(4):351-70.

  • Perez-Brocal et al. Study of the viral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Crohn’s disease: Metagenomic approach. 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 2013 Jun 24;9(1):e85131.

  • Moroncini et al. Role of viral infections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system sclerosis. Clin Exp Rheumatol. 2013 Mar-Apr;31(2 Suppl76):3-7.

  • Farina et al.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duces aberrant TLR activation pathway and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conversion in scleroderma. J Invest Dermatol.2014 Apr;954-64.

  • Onuora 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Epstein-Barr virus in Sjogren’s syndrome salivary glands drives local autoimmunity. Nat Rev Rheumatol. 2014 Jul; 10(7):384.

  • Croia et al. implica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Disease-Specific Autoreactive B Cell Activation in Ectopic Lymphoid Structure of jogren’s syndrome. Arthritis Rheumatol. 2014 Sep;66(9):2545-57.

  • Ball et al. Intracerebral propag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strengthening evidence of a herps simplex virus etiology. Alzheimers Dement. 2013 Mar;9(2):169-75.

  • Powers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DNA in temporal arteritis biopsy specimens. Am J Clin Pathol. 2005 Feb;123(2)261-4.

  • Broccolo et al. Possible role of human herpesvirua 6 as a trigger of autoimmune diseas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3 Oct 24;867389.

  • Mohammad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and temporal arteritis.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12 Jul25;13:132.

  • Melo Gomes S et al. Vasculitis following HPV immunization. Rheumatology(Oxford). 2013 Mar;52(3):581-2.

  • Shimohata et al. Human parvovirus B19-induced acute glomerulonephtitis: a case report.Ren Fail. 2013;35(1):159-62.

  • Seeger C, Mason WS. Hepatitis B virus biology.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0 Mar;64(1)51-68.

  • Rosen HR.Clinical practice. Chronic Hepatitis C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11 Jun 23;364(25):2429-38.



作者简介


王树岩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北京和润诊所功能医学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抗衰老协会(A4M)会员及认证医生 兼ABAARM中国区口试官

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IFM)会员及认证医生

Functional MediC 功能医学 创始人

AACTP(抗衰老医学临床培训项目) 联合发起人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功能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副会长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功能医学分会 第一届会长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功能医学&抗衰老学组委员

原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抗衰老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THE END

感|谢|关|注



郑重声明


本公众号/网站(Functional MediC 功能医学)提供的信息仅供医疗健康专业人士参考,并不意味着可取代您的医生或其他健康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或健康建议。您不应使用本文所含信息诊断或治疗健康问题或疾病,或开具任何药物处方。本网站/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已引用科学研究(人类、动物或体外)、临床经验或传统疗法,所分享的信息结果不适用于所有个体。关于您的健康问题以及在使用任何补充剂或改变处方药之前,请咨询您的医生、健康管理师或药剂师。
本公众号/网站的文章如需转载可留言开设白名单,禁止未经允许的转载。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平台经营主体共同所有。

关注Functional MediC服务号,及时获得课程上线通知及最新直播预告!


Functional MediC 功能医学
Functional MediC 功能医学,简称FMC,旨在为中国培养1万名功能医学医生。我们专注于分享专业的功能医学知识、临床案例,为医生提供功能医学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更多临床医生参与功能医学的传播分享,惠及更多患者和需要帮助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