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离婚,还不是为了你!”,这句话伤害了多少个孩子?

文摘   2024-09-02 08:20   重庆  

成年人最大的谎言——“我不离婚,还不是为了你!”

这句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记得几年前,我在某区妇幼保健院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主要针对这个区内的产妇,尤其是产后测试“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高分的产妇。

那时,在2年内,我还是接诊了几十位疑似或确诊为产后抑郁的产妇。她们来心理咨询门诊主要就是吐槽,吐槽老公,吐槽婆婆,吐槽婚姻的失败,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眼光等等。

而我那时,经验不足,有时听吐槽听多了,反移情就会站在产妇的角度,一起对她们的老公产生愤怒,甚至偶尔会用一些非客观的言语来回应“老公对你这样不好,你为啥不离婚呢?”

产妇们立即表情凝重,像是背好了台词,几乎所有产妇都回答“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离婚了。”

我请她们具体说说,她们往往就转移话题了。

现在看来,“因为孩子不离婚”,只是产妇们自己不敢离婚的借口罢了,从心理动力学视角去理解,这也是一种防御。

在临床工作中,我看到很多青少年,很内疚,问其原因,孩子们都认为母亲过的不好,是因为自己,TA们坚信因为自己的出生或者存在,成为了母亲的累赘,内心剧本是“如果妈妈不生我,她就可以离婚了,就不用这么辛苦,痛苦的活着了。”

孩子们这样根深蒂固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应该是母亲不停地强化作用:就是母亲一和父亲吵架,说想离婚的时候,就严厉的批评孩子“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对得起我吗?”

谎话说多了,就在懵懂的孩子心里,长了草,就内化成自己的想法,内疚就被埋下了种子,直到青春期,因为学业?同学关系?等等,抑郁了,内疚就显现了。

有一项研究发现,某地区离异家庭的孩子,比非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高;留守儿童比正常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水平高很多。这项研究,值得我们深思:孩子需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不是心不和的父母;离婚,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反复撕扯的家庭关系。

家长,是不需要考上岗证的,只要有结婚证,就能当父母;现在不用结婚证,也能当母亲了。

然而,低准入带来的副反应,屡见不鲜,对孩子的伤害性很大。

我主张我们心理工作者,不要跟家长对立,不要批评他们,甚至有的医生建议开设“家长门诊”,让家长来看病。他们有他们的压力,他们的难处,他们鸡娃,也是希望孩子过的更好,因为孩子不学习,长大以后,真的想要挣钱,需要更加吃苦,哪个父母不爱孩子,不希望孩子过的好呢?

我们需要先去理解他们的不容易,然后再去帮助他们,让父母成长为父母。他们“长大了”,才能分清哪些是自己的创伤,哪些是自己的期待,才能分清自己跟孩子的边界,从此不会再让“不离婚”的锅,让孩子背。才能更好地帮助生病的孩子们;他们还是“孩子”时,给再多的建议,也是卵用。

当然,一些父母,可能很难长大,因为创伤太大。这样的孩子,能否好起来,就要随缘了。

临床中,只要父母肯配合我,我就觉得自己有信心帮助到孩子,让他们更有力量,更有自主性。

我在巫溪支医期间,感觉那里生病的孩子,普遍心理弹性强于主城的孩子,TA们告诉我“考出大山,自己努力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一些同龄的主城的孩子,还在纠结“爸爸妈妈为啥不理解我”。

写在最后,送给主城及区县的家长,如果您有什么关于亲子关系或自己的困惑,或者有育子的好的经验,都可以来渝中区北区路67号跟我交流。期待您的到来。




老刘医生
心理咨询预约,心理学知识科普,机关企业EA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