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关于人文医学
第二篇 我的个人简介
第三篇 我对患者问题的理解(想获取资料,私聊)
一、看心理医生,为什么要去精神科?
二、关于抑郁症,老刘医生有话
三、青少年自伤行为
四、家长解惑系列之一——孩子拒绝就医咋办?
五、 孩子解惑系列之一——家长拒绝就医咋办?
第四篇 我的联系方式
第五篇 我的圈子
第一篇 关于人文医学
朋友们,也许我们出现心理困惑时,常常不了解自己怎么了。从查“度娘”到找熟人诉说,再到真正下定决心走进精神科门诊时,我们的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
我们作为求助者,在走进诊室时一定是焦虑的,担心自己的问题很严重。同时,也是期待的,期待医生可以看见我们、理解我们,帮助我们提供适合自己的医疗方案。
然而现实中,三级医院门诊每日的人数都会爆棚,而医师却很少。这也导致了医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稳定下来,耐心地倾听我们。
于是,很多人会感到遗憾。
人文医学,理应是精神病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传统意义的,医生占绝对主导权。患者有权利与医生共同探讨治疗方案,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联盟,而非权威式的对立。
当患者参与到了治疗的过程中,才能亲自掌控疾病,这样问题才会得到根源上的解决,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第二篇 我的个人简介
我叫刘建华,精神科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专业受训:2018-2020 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短程动力1组 ,个人分析:4年,持续个人督导。
我对人文医学的看法:
在我看来,医生既要有医学素养,也要有人文素养。甚至,人文素养比专业知识要更重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患者在康复期间的情绪,也会影响免疫系统与治疗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当疾病得到患者本人的掌控,问题才能长久解决。而药物,也是患者掌控疾病中的工具。
我的工作方式:
我在我的工作中经常向患者传递这样的经验:使患者本人可以对疾病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知。
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容器”,这指的是我们要足够接纳自己的内心。在我们的治疗联盟中,我会给患者一个“容器”,使我们对内在世界的情绪感受得到接纳。在我看来,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它对我们理解内心、掌握内心都是重要的。
我在精神分析式的训练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共情式倾听是我经常运用的方式,我会将这种方式融合在在精神检查技术中,让患者在有框架的温度中得到精神上的支持。这也有利于患者在生活中,以共情式的方式倾听自己、支持自己。
精神科医生的治疗标准,不能只停留在消除症状上,应该以患者的福祉为中心,帮助患者在他们的内心中找到资源。
第四篇 我的联系方式
我的电话:15111938401(微信同号)
我的公众号:“老刘医生”
第五篇 我的圈子
擅长领域:
一、讲座
1.针对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青春叛逆期
双减下,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走向成功
父亲成长工作坊
高考前,父母该怎么做
情绪和压力管理
2.针对青少年:情绪和压力管理
3.针对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治疗、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4.针对产妇:产后抑郁的识别与处理
5.针对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6.企事业员工:情绪和压力管理
7.医护人员,教师:巴林特小组,医患沟通技巧
8.心理热线的技巧:心理咨询师,接线员
二、工作坊
心理医生的动力取向门诊评估实操,针对人群:咨询师,医生,学校教师。
巴林特小组实操:医务人员,教师,心理咨询师。
自杀的现场干预技巧: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
新手心理咨询师成长营(初始访谈,阻抗的处理,负性移情等,心理咨询现场观摩)
三、心理咨询与治疗
针对人群: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青少年,成年,产妇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