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兴平教授(左一)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受访单位供图
学人小传
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20世纪60年代由刘听成、吴绍倩、陈志学等学者创立,为我国西部地区煤炭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该团队由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来兴平领衔,主要从事西部矿山动力灾害预报与科学采矿研究。
2024年12月20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揭晓,西安科技大学来兴平教授团队师生完成的《深部煤岩矿压感知透明演绎与地表环境多维数据驱动精准预警技术研究》项目获全国特等奖。这是该校首次获得这项赛事的特等奖。
“这是我们多年研究的成果。获奖仅仅是开始,关键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做好赛事的‘后半篇文章’,让科技成果尽快在企业落地,为西部矿区动力灾害预警作出贡献。”2024年12月26日,来兴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西部矿区在开发进程中,始终面临着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的潜在威胁。传统预警手段难以应对复杂地质与高强度开采的双重挑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创新突破迫在眉睫,我们责无旁贷。”来兴平说。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是西安科技大学“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多年的不懈追求。
20世纪60年代,“西部煤炭绿色开采教师团队”在西安科技大学创立。60多年来,团队在难采煤层安全开采、浅埋煤层保水开采、矿井动力灾害防治、生态脆弱矿区减损开采、富油煤低碳开发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1.2万余名专业人才。
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上,内蒙古一家大型煤炭企业发布研究课题“矿压智能风险预测预警与矿山开采地表沉陷环境监测的前沿探索研究”。这是我国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基于多年聚焦西部矿区动力灾害预警研究成果,来兴平带领团队立即揭榜,针对相关课题展开攻关。
为精准掌握不同地貌在煤矿开采时的不同变化,团队成员披星戴月,足迹遍布西部矿区腹地,采集数据、反复试验,不断和企业对接技术需求和参数要求。
如何将多年的技术积累创新转化,服务矿区一线需求,来兴平教授团队结合海量的数据,在不同煤矿企业对预警平台进行试用,并不断对技术升级迭代。
“我们将传统的矿压监测预警系统和地表沉陷监测系统集成并优化为一个综合性系统,形成了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监控于一体的成套预警平台,实现智能矿压及地表沉陷监测预报预警,可以有效解决煤矿压力风险预警、开采导致地表沉陷环境监测等技术难题。”团队成员、副教授曹建涛说。
“揭榜”之后,团队成员专门走访了发榜单位,就相关课题进行调研。2024年12月6日,发榜单位负责人曲越来到学校,就产学研用合作和高质量项目推进进行了考察交流,校企双方共同为“西安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
“来兴平教授团队研究的相关技术,对推动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广泛应用于西部煤矿生产一线,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广阔应用前景。”曲越说。
目前,团队的矿区动力灾害预警研究成果,已在陕西华彬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沟煤矿、蒋家河煤矿和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梅花井煤矿等煤炭企业的矿井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2024年陕西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相关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我们对采掘过程中地面沉降情况的预测与控制能力,能够极大消除煤矿安全隐患,有效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梅花井煤矿总工程师刘晓明说。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研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学生成为拔尖人才,为国家煤炭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创新人才。”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翟小伟说。
本硕博均在来兴平教授团队学习的单鹏飞,目前已是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评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并获得第21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
“我的成长受益于来兴平老师多年来坚持的科研育人理念。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单鹏飞感慨地说。
像单鹏飞一样,一大批青年学子在西安科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不断成长。
2024年10月19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本硕连读创新班开班仪式在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是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第一块“试验田”。来兴平担任创新班班主任,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东担任校外班主任。
首批20名创新班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假期还要到煤矿一线参加各类科创活动和现场实践,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和素质要求。
“我们希望创新班的学生进企业、下矿井,学会在现场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来兴平说,此次“揭榜挂帅”是学校协同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度实践,下一步,团队将加快技术迭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编辑 | 炜琳 初审 | 陈浩 终审 | 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