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学习流感知识,冬春季节防流感

民生   2025-01-03 08:49   山西  


一个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中医药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头身疼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冬季气候多变、温差大及偏干燥,流感疫情风险增加,对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体弱者构成较大威胁。预防应扶助正气,调和阴阳,增强体质;可通过对症食养配合中医非药物疗法,加速脏腑功能恢复,促进全面康复。 


中医药防治流感小妙招


中医食疗

补虚正气粥食材:炙黄芪10克、党参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芪、党参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取汁;粳米洗净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备好的煎煮液;稍煮片刻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正气,健脾胃,疗虚损。适应人群:气虚、阳虚体质者。



百合粥食材:百合10克、麦冬10g、大枣5枚、大米50克。

做法:煮粥食用。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

适应人群:平素阴虚体质者。



山药薏米炖猪骨食材:山药50克,薏米20克,陈皮3克,猪骨500克,生姜、盐适量。

做法:薏米放入水中浸泡15分钟后洗净;山药切段备用,猪骨斩块,洗净捞起;放入所有材料、生姜,加水大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益肺、清热祛湿。

适应人群:脾胃虚弱夹湿,易腹泻者。


代茶饮

玉屏风茶

材料:防风5克、黄芪5克、白术3克。

做法:用300ml沸水泡水代茶饮。

功效:益气疏风固表。

适应人群: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自汗多者。


中药香囊

防感香囊药方:藿香,荆芥,艾叶,石菖蒲,苍术,白芷等各10克。

功效:芳香避疫。

方法:准备一个空香囊备用;用石臼分别将中药捣碎成粗粉,等量混合后即成香囊所用香料;将香料装入香囊,最后将香囊封口。


中药足浴

药方:桂枝20克,艾叶、淫羊藿、补骨脂、白术等各15克。

功效:养护阳气,散寒通络。

方法:双脚舒服平放,水位以浸泡到小腿三阴交以上为宜,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每次泡脚约1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以身上微微出汗为宜;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避免影响消化吸收;下肢皮肤有创面者忌用;患有严重疾病者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穴位按摩
1、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

3、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 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取穴时,采取侧坐屈膝或仰卧位。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 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在胫骨向内上弯曲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供 稿:党院办

编 辑:党院办

审 核:陈   杰  李振凯




万荣县中医医院
万荣县中医院位于县城南大街,环境优雅清新。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理疗、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