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药之不达
唯针可到
什么是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其实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的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达到温通经脉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疏通经络。经络的主要作用是运行人的血气,如果经络不通的话,那么体内的血气运行便会受到阻碍。外在的临床表现为,人经常会有关节疼痛,四肢麻木等等症状。
二是调和阴阳。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
三是扶正祛邪。人体内有阴阳二气,阳气为正,阴气为邪。阴阳平衡,让人体渐渐地呈现一种健康的趋势,使人可以从疾病的状态恢复过来。
哪些病适合针灸治疗
一是内科系统疾病。例如失眠、亚健康、带状疱疹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眩晕、面瘫、中风后遗症、鼻炎、耳聋耳鸣、肥胖等。
二是妇儿科疾病。例如月经紊乱、乳腺增生、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疳积、小儿脑瘫等。
三是骨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以及踝关节扭伤等。从治疗机制上来说镇痛是针灸的第一大治疗作用,因此,对骨关节病相关的一些疼痛治疗,针灸的效果比较显著。
针灸有什么注意事项
采用中医针灸疗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过度饥饿、疲劳者慎用。患者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二是不要紧张,保持放松。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三是保持舒适体位,及时沟通。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以免发生弯针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出针后,局部小块青紫,回到家中热敷一下,可逐渐自行消退。
科室简介
针灸科位于门诊大楼四楼,现有医务人员12名,中高级职称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理疗师2人,护理人员4名,开放床位25张,是“十四五规划省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是“黄河流域皮肤科专科大联盟”理事科室。科室人员具有专业的针灸治疗技术,开展传统艾灸、普通针刺、脐针、三才神针、S震荡中医等独特疗法:开展对皮肤病如痤疮(青春痘)、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白癜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常见皮肤病的诊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较高;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面瘫)、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肩腰腿痛等病症,采用火针、拔罐、毫针法、灸法、埋线、中药熏蒸、膏药外贴、烤电中频、刮痧、推拿等疗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深得同行及患者的青昧及信赖。
供 稿:针灸科
编 辑:党院办
审 核:陈 杰 李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