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将至,中医教您如何养生

民生   2025-01-20 08:27   山西  


一个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大寒

故谓之大


上形于小寒


大寒为中者




大寒节令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读着邵雍的诗,踏在银装素裹的北国,抬头,喜鹊登枝,树上的雪沫小令一般吟落。哦,时令已悄然迈入了滴水成冰的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令,一年终章,至此轮回。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对于养生,古人在很早便认识并总结出了冬季养生的总原则,如《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  起居有常



      1.起居有常

早睡晚起。冬季白天缩短,夜晚增长,人也应顺应“冬藏”原则,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节早睡一两个小时,再晚起一两个小时。阳气偏弱老年人,建议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寒邪。否则,很可能因受寒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2.  情志舒畅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心神旺盛,气机通畅,四肢百骸才能温暖。在此期间,应注意精神内守。天气晴朗时多参加户外活动,乐观地面对寒冷带来的情绪变化。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练习书法,欣赏美妙舒缓的音乐、优雅的舞蹈,或捧读好书等,使情志恬淡舒畅愉悦。不宜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尽量排除外界不良的干扰刺激。


 3.  饮食有节
      “大寒”的保健养生主要侧重于“滋阴潜阳”。除宜食的谷物(糯米、高粱米、刀豆等)、干果(栗子、大枣、核桃等)、水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等)、肉类(羊肉、牛肉等),还应兼顾养阴生津,食用银耳、百合、枸杞、麦冬、玉竹、鸭肉、甲鱼、兔肉等滋阴食物。



4.  运动有度
      建议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等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出汗后需及时擦干并穿衣保暖,以免风寒入侵。

5.  穴位按摩



太溪穴:补阴防燥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溪穴 2 次,每次 10 分钟左右,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长按揉此穴可滋阴益肾、清热润燥,有效防止燥邪对人体阴液的侵害,以应对寒冬干燥。



关元穴:补益阳气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 3 寸处,处于腹中线上,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将双手搓热,用掌心贴于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50 - 100 圈,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注意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按揉关元穴可助力阳气生发,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神经衰弱、失眠、手脚冰冷、宫寒痛经、尿频尿急等问题有良好改善作用。





寒冬岁末

流年辗转

愿所念之人

不染风霜

早晚珍重

岁岁皆安




万荣县中医医院
万荣县中医院位于县城南大街,环境优雅清新。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理疗、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