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感染新冠确诊病例的爆出
非常时期如何提高儿童免疫力
成为家长们的热点话题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
一个人的正气(抵抗力)
靠的是日常日积月累正确的养护
而不是靠短期内
个别食物、营养品、甚至药物
来发生免疫力大翻转的!
疫情当前
家长更应该知道的是
哪些食物
容易引发免疫系统瘫痪?
我们如何做
才能不伤到孩子的免疫力
以下内容
结合中医理论和科学研究
家长们认真阅读
即可在非常时期帮助宝宝打好守卫战!
01
过食糖类食物让免疫力瘫痪?原因在哪里
过年过节,家里免不了更多的
饼干、蛋糕、巧克力、饮料……
丰富多样的甜食诱惑着宝宝的味蕾
在加上宅在家里没法出去玩
孩子更容易对甜食着迷
别说孩子
很多大人也难以逃脱甜蜜陷阱
——无法无甜
甜食的危害不仅仅是
我们能观察到长胖或蛀牙
当人摄入甜食时,血糖浓度开始上升
胰岛素分泌也会增加以协助糖类进行代谢
这个作用会抑制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如果生长激素缺乏
会导致免疫功能出现障碍
同时,血糖过高会
影响白细胞的制造和活力
降低免疫力
另外长期摄入甜食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
如果缺乏某些对免疫系统需要的维生素时
免疫功能则会下降
以上研究表明:吃糖后,免疫系统会瘫痪长达5小时!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活性!而当有入侵的微生物时,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第一反应者”。
还有研究就发现:高糖饮食,会导致肠道运输时间减慢,并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导致肠道状态失调。
而人体绝大部分免疫系统(约占70%),都在肠道里,菌群微生物参与调控,高糖饮食会通过恶化肠道菌群,给免疫系统带来灾难。
可以看到,
在提升免疫力的专家建议中
会把糖的控制单独列出!
——CUT OUT THE SUGAR
关于糖的更多报道和数据
美国权威专家在《自然》杂志上公开提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上瘾的物质,摄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杀。
BBC盘点全球前十大死因——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失智症,新生儿死亡,腹泻病,交通事故,肝病,大多数都是由糖直接或间接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调查了23个国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发现长期使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其危害甚至超过了香烟。
一项针对11.8万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其中女性的几率更是可高达63%,男性则高达29%。
早在2015年,世卫组织就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要限制游离糖的摄入。而19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又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报告中建议:食品生产商不应在婴儿食品中加入糖分或甜味剂,若含有糖果及果汁等含糖饮料需附上标签,说明商品不适合3岁以下幼儿。
19年10月11日,新加坡卫生部部长Edwin Tong宣布了关于含糖饮料新的规定:将采取两项措施限制高糖饮料的推销饮用。
一是强制要求所售饮料的外包装以颜色标记
二是最不健康的饮料将禁止在大众媒体做广告。受到新政策影响的包括瓶装、罐装等包装饮料,涵盖速溶饮料、汽水、果汁、牛奶以及酸奶。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张毅颖:其实全球已经有很多国家采取限制高糖饮料广告的措施,只不过这些国家只限制传统媒体,像电视、电影在某些时段不能打广告,因为这些时段一般是小孩在观看的时候。新加坡这次宣布的这些政策,其实承认了新媒体的影响。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
方案中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
中小学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零食
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02
中医角度,糖对孩子的免疫力有何伤害
从中医角度来说
糖对孩子的免疫力有何伤害?
不是说甘味入脾?
健脾可以提升正气(免疫力)吗?
中医没有免疫力一说
与之相应的一个词是“正气”
《黄帝内经》有提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说的是人体正气充足的情况下
外邪气就难以入侵
五谷、脾胃是后天正气的主要来源
所以张仲景会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一说
健脾确实可以提升免疫力
而要想不破坏人体的免疫力
需要注意六大要点
(这里不细说)
其中之一就有
——少吃甜腻食物
首先,我们要知道
甜食最大的危害就是特别容易产生湿气
湿气会阻碍脾胃的运化
脾运化受影响就会产生更多湿气
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
大家从健康报的几次采访中
都可以看到
新型冠状病毒最喜欢驻扎在
体内湿气重的人身上
所以吃糖过多不仅影响免疫力
还给病毒繁衍在铸就温床
糖在五味中属甘,甘入脾
适量甘味可以补脾
要注意,中医所说的甘
而是自然的甘甜
比如小米粥、山药的甘甜
白米饭、大馒头的甘甜
还有麦芽糯米熬出的天然糖
适当摄入这些食物
确实可以补脾
中医提倡的甘味
不是巧克力、奶茶
果汁饮料、奶油蛋糕的甜腻
甘味太多尚且“令人中满”
影响脾胃运化
人工添加剂的甜味更要少吃
除了生湿伤脾
吃多了还会伤肾
伤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伤骨
因为肾主骨
所以小孩子稍微吃多一点
就会有蛀牙就是这个道理
03
帮孩子打好“抗糖攻坚战”,隐形糖要注意
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抗糖”并不代表不吃糖,而是“会吃糖、管理好该吃多少糖”。
国标《GB28050-2011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添加糖含量低于5克可标注“低糖食品”;低于0.5克可标注“不含糖”或“无糖”。配料表中糖排名越靠后,糖含量越低。
声称无糖的食品一般是指不添加蔗糖(双糖)、葡萄糖(单糖)、麦芽糖(双糖)、果糖(单糖)等的甜味食品,此类食品可能会添加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菊糖等人工甜味剂以提供食物的甜味,其甜度是白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含能量却非常低,但这些糖危害更大。
饮料、奶茶
糖果类就不用说了,不是说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控制,一般来说,小孩一天最多不能超过5颗糖。饮料、奶茶也是含糖高的音饮品。香港卫生署认为,当每100mL饮料中的糖含量超过7.5g,则为含高糖分饮料。
含糖饮料包括:非饮食软饮料/汽水、调味果汁、运动饮料、加糖茶、咖啡饮料、能量饮料和电解质饮料。
果汁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果汁就是水果榨成汁,从自己嚼变成机器榨,没什么太大区别。而且认为果汁含有大量维生素有利于提升免疫力。其实,这两者的区别还真是不小!水果被榨成果汁后:糖类物质几乎没有损失水溶性维生素因压榨过程损失30%-80%,去皮弃渣,果汁中基本不含膳食纤维,抗氧化作用的丰富多酚失去作用……所以,榨汁不是榨取精华,而是丢弃了部分营养成分。不仅如此,喝果汁还会摄入更多糖分。
2017年5月22日,果汁被美国儿科学会(AAP)2017最新指南拉入了黑名单!明确指出:“1岁以下儿童,不要喝果汁!”美国儿科协会认为,对于不满1岁的婴儿,果汁没有任何健康优势,1岁以内的婴儿绝对不能喝果汁(无论纯果汁与否)。
2017年12月,美国妇幼营养补助计划(WIC)委员会再次提出,要将果汁从营养食品计划中淘汰掉。
除了糖果、饮料、果汁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需要家长“加强防守”。它们吃起来没那么甜,但含糖量却超乎想象。
酸奶
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菌发酵乳糖产生的乳酸,其酸味刺激性较强,如果不放糖会感到非常酸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酸奶中常见的添加糖有白砂糖、果葡糖浆和葡萄糖,此外,一些没有“糖”字样的配料,如果酱、炼乳、蜂蜜等贡献的糖也不可忽视。
膨化食品
薯片、虾条等食品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糖,却不含膳食纤维,无法抑制血糖上升。
山楂蜜饯类
由于在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来中和山楂的酸,所以山楂制品吃起来虽不甜,但其实主要原料是糖。
根据国标《GB/T 31318-2014 蜜饯 山楂制品》要求,山楂糕和山楂脯糖含量要低于70%,果丹皮和夹心型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75%,而干片型的山楂片糖含量要低于85%
雪糕冷饮类
有的雪糕配料表前两位是水、白砂糖,有的冰激凌前两位是生牛乳、稀奶油。建议选购雪糕和冷饮时看配料表,选择糖排在后边的。
饼干蛋糕类
糖在饼干和蛋糕的加工中起着提升口味、保持松软酥脆作用。有测定表明,大部分饼干的糖含量在15%~20%。面包和糕点的含糖量也不少,一般都达20%。
韧性饼干和发酵饼干糖含量低于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和威化饼干,从降糖角度建议选韧性饼干和发酵饼干。
红烧糖醋菜
甜腻加上肥甘厚味,那就更加雪上加霜,一份美味的红烧肉,厨师会至少加50克糖,一盘红烧鱼或葱爆海参至少含糖25克。在超市里购买的甜饮料、酸奶、酱汁等产品,在其外包装上的食品配料表中可以看出,都不同程度的含有糖。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至少含糖15克。炒菜时,可用柠檬汁、橘子皮、香菜等代替糖给食物调味。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
糖本身并非一无是处,洪水猛兽
中医中还常会以糖做药
来调理人体健康
汉代医圣张仲景著名的大、小建中汤
就是将饴糖作为主药
用来健脾温阳,缓中止痛
产后血晕,红糖冲后温服,多可见效
具体何时用红糖、白糖、饴糖
因不同体质需求而异
“质”和“量”的把控是关键
“质”上
不仅是指有可靠来源
的天然食材
相对自然的加工方式
尽量不要选择
含糖饮料、奶油蛋糕等甜腻食物
以及含糖高的深度加工食品
更需要考虑孩子当下的体质
“量”上
希望大家重视高糖的害处
我们凡是不能太过
限制有形糖的摄入外
更要注意避免大量隐形糖
转发给关心的人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如何用中医的思维、知识、技术养育好孩子,不是三言两语、几篇文章就能说明的,需要在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里长时间浸泡,由老师带领学习,有同伴互相交流……想学习更多的中医育儿理念,可扫码加入我们的中医生活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