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恢复、预防疾病,重在调理脾胃!这份脾胃调理的路线图请收好

健康   2025-01-08 08:29   北京  


由于最近生病的孩子很多,别管是用什么方法治疗的,症状逐渐消退后,身体都处于一个比较虚弱的状态,这时想要恢复正气,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调理脾胃。


#1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只有经过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转变为身上的气血,滋养我们,气血是我们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就像汽油之于汽车、电量之于手机。

 

如果脾胃的功能弱,就算吃得再营养再多,也无法转变为气血,反而会生成一些垃圾,堵在身体里,成为新的病邪。

 

而生病后,人体整个的气血都不足,脾胃的气血自然也不足,运化能力自然比较弱。用中医调理的孩子,身体跟病邪刚打了场硬仗,气血肯定会有所耗损;而用西医抗生素、退烧药、激素、雾化等方式治疗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抗生素是要吃够疗程的,否则就容易耐药,但抗生素杀死了体内病原体的同时,对有益菌也进行了无差别地轰炸,破坏了胃肠道功能,从中医来讲,这些药物都会大大地伤害到脾胃。为什么抗生素必须在饭后服用或输液?为什么很多孩子就算在饭后用了抗生素?依旧会出现腹痛?为什么许多孩子用完抗生素后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病好后,不能马上补充高营养的食物,否则病情马上回来。

相关阅读:孩子病情好转后,可别做这件事,否则病立马回来


想要把身体的正气补上来,调理好脾胃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必须要过的一关。


#2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理脾胃呢?不是简简单单补脾就行的,我们先要分清,脾胃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才行。在中医里,脾胃方面的常见问题包括:脾虚湿盛、脾胃湿热、积食、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胃强脾弱这7种情况。


病后孩子的脾胃,哪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平时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问题基本也都出现在这7种当中。


其实对于这7种情况,每一种的应对方法我们都详细地写过,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教给大家如何辨别,以及从整体上给大家捋一捋调理脾胃的总思路。要知道调理脾胃这条路是比较漫长的,我们在道理上越明白,效果就会越好,就如同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手里拿张地图一样,走到哪一步,路线都很清晰。

 

#3


大多数孩子虽然脾胃虚弱,但在调理之初,都是以实证为主。在这7种脾胃问题里,脾虚湿盛、脾胃湿热、积食属于实症。实证就是多了不该有的东西,我们先得把这些“不该有的东西”去掉,才能补虚。


就像收拾屋子,先得清除垃圾一个道理,如果屋里垃圾一堆一堆的,再怎么整理、摆放、擦啊、洗啊,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同理,脾胃虚弱,但如果同时湿气很重,有积食、内热,单纯补脾不容易补上来,还容易加重湿气、积食。


脾虚湿盛的表现:

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黏腻,或泄泻,甚或恶心呕吐,面色萎黄,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男性见阴部湿疹,女性可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稠无味,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我们观察小孩子,一般是看舌象,舌苔白腻、水滑的一层就说明湿气很重,手心也会发潮。


脾、肺是主管代谢水液的,脾肺的功能低下,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水液无法得到正常代谢,就会变成湿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调理咳嗽不能靠雾化的一大原因,雾化只是针对肺里的痰,但脾才是生痰之源,不好好调理脾胃,痰是会源源不断地生出来的。做过雾化的孩子,基本都是脾虚湿盛的状态。


脾虚湿重的调理原则是健脾化湿。如果是脾胃湿热,则要先清热利湿,热相退了以后,就会变成脾虚湿重,这时再健脾湿。


脾胃湿热的表现:

腹胀,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身热,心烦口渴,或有口臭,或出现面目肌肤发黄,皮肤瘙痒,肢体困倦,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舌苔黄腻是脾胃湿热的一个辨证重点,湿气在一个地方郁积时间长了,就容易化热,形成湿热,如果有积食,积食时间长了也会化热,与湿气结合起来也会形成湿热。

 


调理脾胃湿热、脾虚湿重的具体方法参见主脾胃的“长夏”偏偏雨水过盛,给脾胃补虚之前,先要过这一关


积食:

脾胃运化功能不足,导致乳食不化,停积在胃肠里,从而引起脾的运化失常,气滞不行。

积食的表现:

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酸臭,哭闹不宁,夜眠不安,舌质淡红,苔白垢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典型表现是舌苔厚厚的一层。

调理积食的方法参见积食是小儿百病之源,不止消食导滞那么简单(小儿|积滞)


很多有积食的孩子往往都会伴有湿气、湿热,有湿气的孩子也多半会出现积食,所以厚厚的舌苔多大也是湿腻腻的,有的发白,那就是积食+脾虚湿重,有的发黄,就是积食+脾胃湿热,如上面的右图。

 

积食+脾胃湿热,可以先消食导滞,也可以先清热利湿,看哪种的表现更突出,就先调理哪个。比如感觉孩子明显不爱吃饭,吃完后肚子很胀、呕吐,便秘,但热相不太明显,那就先消食导滞,再清热利湿。如果孩子嘴唇、舌头红红的、下眼睑也发红,舌苔黄腻,大便酸臭味很重,颜色很深,手心明显发热,热相表现得比较突出,但食欲、消化不良表现得不明显,那就先清湿热,再处理积食。


当内热、积食清除了以后,往往只剩下湿气了,这时就会变成脾虚湿重了,我们要再按照脾虚湿重的方法调理。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脾胃功能不足是湿气的一大来源,而真正能清除身体里的湿气的,只能是脾胃功能的健运,也就是得把脾胃之气补上来一部分才行,如果没这一步,就算清除了一些湿热,那湿气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的。

 

所以脾虚湿重,虽是实证,但我们用的不是清法、泻法,而是补法,在我们小儿推拿的穴方里,第一个就是补脾,此外艾灸也是补气补阳的,而所用的食疗也重在健脾、补脾。

 

脾虚湿重尤其忌讳损伤脾胃功能,脾胃越弱,湿气越重,所以饮食中寒凉的各种食物,水果、奶类、海鲜等等都要忌口,甜食容易生湿,也要忌口。

 

如果积食+脾虚湿重,可以先消食导滞,但一定要克制一些,一边调理一遍观察,慢慢来,不要一下子用力过猛。因为在消、导的过程中,一过了就会伤了脾胃之气,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适当地做一些消食导滞,当舌苔没那么厚了,脾胃的气机恢复运转后,马上停下来,把重点放在补上,健脾祛湿。


总之,脾虚湿重、脾胃湿热、积食,看似是三种不同的情况,根本还是脾虚湿重,这是问题的原因也是调理的归结点。

 

#4


当我们通过健脾化湿,让脾胃功能得到了一部分恢复,痰啊、湿气啊都减少了,没那么厚、那么腻、那么水滑的舌苔了,就可以正式来补虚了。就好像一个身体弱的人,我们能用一些方法暂时激励他把工作完成,但想从根本上改变,还是要让他变得强壮起来。

 

中医里的虚,就是少了“不该少的”东西,主要有阳虚、气虚、阴虚、血虚这四种,小儿脾胃的虚主要是阳虚、气虚、阴虚这三类。


调理方法参见脾虚,到底怎么虚?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其中气本身也属于阳,所以阳虚、气虚是比较接近的,区别是气虚表现“弱”,为四肢乏力,就连说话也没力气,阳虚则为“寒”,畏寒,四肢、手脚都是凉凉的,一吃点凉东西就肚子疼、腹泻等。

脾气虚的表现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便秘、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等。


脾阳虚的表现

饮食减少,口泛清水,腹部绵绵作痛,喜温欲按,四肢不温,畏冷,食寒凉则腹泻,便溏,乏力,舌质淡,苔白。

 

往往先是伤到了气,气虚到一定程度,就会阳虚,阳虚的人气也是不足的,所以在调理这两种情况的时候,很多方法都是相通的,比如艾灸,一般认为是温阳的,当然也能补气,比如八珍粉、山药,一般认为是补气的,当然也可以补阳。可以说,只要是补气的、温阳的方法,都可以招呼上,不用区分得那么细。


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孩子都是气虚、阳虚的,经常感冒、经常积食、过敏、起湿疹、便秘、有鼻炎、腺样体肥大、哮喘、腹泻、爱出汗、贫血、尿频、遗尿、夜啼 、过瘦过胖等等小儿常见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脾胃气虚、阳虚。 所以这些孩子在走完调理实证那一步后,一定要好好补气补阳,别含糊。


再说说阴虚,阴主要是体内的津液,津液不足,身体就会表现出干巴巴的状态,还会生热。

脾胃阴虚的表现


口干、唇燥、咽干,饮食减少,胃部灼热、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


阴虚生的热是虚热,跟实热不同的是,实热清一清就下去了,虚热不能只清,更要滋阴,把津液补充上来。

 

不过说实话,我们这些年接触了那么多孩子,阴虚的很少,就算有阴虚的情况,往往气也是不足的,也就是气阴两虚,所以在调理的时候,别一个劲地滋阴清热,比如喝奶、吃寒凉水果,可能一不留神就伤到了气,也有可能生出了湿气,阴虚和湿气重也是可以并存的。所以如果用滋阴去火的方法,要边调理边观察,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


我们建议用气阴两补的方法,如用山药、黄精、太子参来调理,或者用银耳等平和且滋而不腻的食材。

可参见:

想用山药补肺、脾、肾之虚,不会搭配怎么行?

这个适合给孩子补气滋阴的“参”,横扫诸多因虚而起的小儿常见病

尽得坤土之精华,补脾胃,益肾精,怪不得被称为“仙人余粮”

缓解秋燥吃银耳,不同体质有不同吃法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是胃强脾弱。

胃强脾弱的表现:


多食,食欲旺盛,食后胃部胀满,便溏,便秘,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


造成这种不良格局的原因是胃火比较旺盛,功能过于亢进,容易引起食欲过强,但胃能容纳的这些食物,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使得脾长期过劳,而功能变弱。

 

在调理的时候虽然要清胃火,但脾胃是挨着的,如果用食疗,清胃火的同时也容易伤到脾气,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推拿、足浴、足反射按摩这样的外治疗法调理,尤其是中脘穴、后背的脾俞穴、胃俞穴、足底脾胃的反射区,都是可以双向调节的。


调理方法参见
孩子不爱吃饭、食欲过旺都是因为脾胃受了伤,怎么办?

调理12岁以下孩子的脾胃功能  按揉脚底这4处效果更好

这些简易健脾法  让孩子的体质每天提升一点点


#5

 

这7种情况梳理完了,我们的文章到这里也很长了,而调理之路也很长。总之,调理脾胃就像建造一座城市,我们今天加一砖,明天加一瓦,虽然慢,但积少成多,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发现,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大变样。

 

但如果在调理的过程中,生病了,又进行抗生素的狂轰滥炸,我们之前积攒的一砖一瓦就会瞬时灰飞烟灭,一宿回到解放前,这也是很多家长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给孩子调理脾胃,一直效果都不好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不能光整体低着头用一砖一瓦建设城市固然重要,更要避免被狂轰滥炸。也因此,在这个各种病原体扎堆的时代,我们学习中医,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给孩子调理疾病,我认为这才是重中之重。

给孩子调理脾胃,先要了解孩子脾胃处于什么情况,我们现在推出了“一对一健康服务”,想了解孩子体质及调理方向,可扫码加顾问老师,就能得到健康方面的指导:



妙手莲华
中医生活化,为千万家庭提供健康解决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