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给自己下跪,想出一解决办法,后世沿用2000年

文摘   2024-08-08 20:32   山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原本只是沛县一名务农为生的普通人,他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自己那个素来无赖的“混混”儿子,有一天竟能登上皇帝宝座。

虽然刘太公一场仗都没打就当上了皇帝的老爹,实在很沾光,但他在这过程中也跟着吃了不少苦头。

等到刘邦当上皇帝,刘太公又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刘邦是儿子,他是平头百姓,按理说他应该给皇帝儿子下跪,可是自己是爹,给儿子下跪又感觉不合适。

一般开国皇帝的老爹要么早就不在世了,要么本身也是皇帝,所以都没遇到过这种问题。
最后,刘邦想出一个办法,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后世王朝沿用了2000年,很多皇帝都跟他学。

01

《史记》中管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这就是类似“刘大爷”的叫法,其实他也有正经名字,叫刘煓,字执嘉。

刘邦本来也不叫刘邦,而是刘季,是刘太公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另外三个兄弟分别叫刘伯,刘仲,刘交。

所以刘季这名字的意思就类似“刘老三”,实在不够霸气,所以起事后就改名叫“刘邦”了。
当时的刘老三就是家里不省心的那个孩子,老大对兄弟友爱,老二精通农活,置办下一点家业,老四读书好,唯独刘邦,成天吊儿郎当,带着一帮兄弟到处混吃混喝。

说起来刘邦也是脸皮厚,大哥刘伯在的时候他经常带人去蹭饭,后来刘伯去世了,他依然带着朋友去寡嫂那白吃白喝。

大嫂不乐意了,看见刘邦又带着狐朋狗友来了,就装作刮锅刷盆,弄得震天响,朋友们以为来晚了,就都离开了。

事后刘邦发现锅里的饭根本还没煮熟呢,为了这事还怨恨上大嫂。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兄弟们都封了王,唯独大哥的儿子没加封赏。

后来经过刘太公提醒,才不情不愿给侄子封了个“羹颉侯”羹颉就是刮饭锅响之意。

刘邦还真是记仇呢,当年刘太公批评他游手好闲,让他跟二哥学学,看人家置办下多少产业。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又在老爹的寿宴上旧事重提:“老爹你以前常说我没有赖以生存的本事,赚不到什么钱,不如二哥。现在我的事业和二哥比起来哪个大?”

唉,刘邦跟他老爹的关系也真是不尴不尬。

02

等到刘邦起兵造反之后,刘太公才发现,原来刘邦当“街溜子”不务正业那还都是小意思,现在犯的才是大事。

其实刘邦到处结交朋友,都不是白交的,萧何、曹参、夏侯婴、任敖这些人都是他后来打天下的班底。

萧何还举荐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虽然亭长这个官不大,但有很多油水可捞,每次押送犯人还能得到一笔劳务费。
在一次刘邦押送徒役去骊山的时候出了事,途中一部分徒役逃了,按照秦朝的制度逃一个人刘邦这个押送人员也得判死刑,于是借着酒醉把所有人都放了。
就这样,借着这个机会刘邦领着一帮人起事了。
在老爹刘太公看来,儿子忽然从一个吃官家饭的人摇身一变成了造反头子,估计内心也是无比担忧。
更过分的是,刘邦这小子为了给自己造势,还到处说自己是“赤帝之子”,是母亲刘媪跟蛟龙生的,妥妥的“龙种”!
不过刘太公也不敢跟蛟龙吃醋,为了儿子的大好前程,只能忍忍戴上这顶“绿帽子”。

随着“楚汉之争”的白热化,刘太公还被项羽捉了当人质。

项羽把刘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你老爹。

谁料到刘邦回答:“我和你皆受命于楚怀王,结拜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真的要煮你父亲,也分我一碗汤吧!”

这就是成语“分一杯羹”的由来。

不过幸好因为项伯的劝阻,刘太公逃过一劫,最终没有被煮成一锅汤。

03

刘邦打败项羽,登基为帝后,刘太公终于结束担惊受怕的日子,从一个种地的老头一跃成了皇帝的父亲。

虽然以前刘邦经常跟老爹言语上不对付,还有点不顾老爹死活的冷漠,但真的当了皇帝后,对刘太公还是非常孝顺和尊重的。

比如刘太公喜欢种菜,刘邦就命人在御花园的空地给父亲种菜。

刘邦还曾为父亲专门盖了一座新丰城,依照老家模样克隆兴建,以安抚父亲闷闷不乐的心情。

当时刘邦五天就会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那样向父亲行礼,以前一直是这样的,所以刘太公心安理得地接受。
但管家是个明白人,他劝说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拜见你啊。”

等到下次刘邦再来拜见,太公就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要拜他他就用扫帚阻止。

刘邦吓了一跳,赶紧扶住父亲,听父亲一说才明白他是怕坏了君臣之礼。

回去后刘邦就让官员赶紧查史书,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最后真让他想到了,下诏书将刘太公尊为了“太上皇”,有了这一尊号,下次刘邦再来拜见父亲,就合情合理面子也过得去。
实际上“太上皇”这个称号是秦始皇最先发明的,但他只是把他父亲秦庄襄王追封为太上皇,真正成规还是从刘邦开始。

刘太公是第一个在世时被尊称为太上皇的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开了先例。

‌这一制度的设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尊号制度,被后世沿用了两千多年,‌包括唐朝的李渊、‌李隆基,宋朝的宋徽宗,清朝的乾隆等都曾成为太上皇。
国事难断,宝座不稳,就可以主动退位当太上皇,把“危座”让给儿子;儿子也可以发动政变,胁迫父亲去当太上皇“享清福”……说起来,后世皇帝们还得感谢刘邦想了个好法子。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