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宴请溥仪,问他:传国玉玺去哪了?溥仪的回答引起一片哗然

文摘   2024-08-10 19:31   山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一直以来,传国玉玺被认为是封建王朝中皇帝权威和天命的象征,得到它就意味着“受命于天”,失去它就预示着“气数已尽”。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清朝灭亡后传国玉玺去哪了?
1962年,毛主席宴请溥仪时就忽然问了他这个问题:“你知道传国玉玺去了哪儿吗?”

溥仪听到这个问题感觉有些紧张,思索片刻后回答了一句,却引起在场一片哗然。

他究竟说了什么?代表清朝皇室的传国玉玺究竟去了哪里呢?

01

皇帝、傀儡、战犯、公民,溥仪一生有着好几种身份,这样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大概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他的一生虽然经历过近现代史上的很多大事件,但简单总结下来,就是从一个牢笼过渡到另一个牢笼——

童年,他名义上是清朝的皇帝,实际上是被关在紫禁城这个豪华的“牢笼”里;

被赶出紫禁城后,溥仪又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被日本人控制;

而日本倒台后,他在准备潜逃时被苏联红军拦下,又成为一名被关押的战犯,成了真正的囚徒……

1959年,临近建国十周年,毛主席建议特赦一批已经改造完成的战犯,还特别点出溥仪的名字,指出:“要特赦就特赦皇帝,我们有这样的气魄。
到此时,溥仪才有了真正脱离“牢笼”,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
溥仪也万没想到,自己曾是封建王朝的皇帝,还有投靠日本的黑历史,竟然也有资格被特赦。

这年的12月,溥仪作为第一批特赦犯走出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成为新中国一名普通的公民。

02

获得人身自由后,溥仪被安排到植物园工作,后来又调到政协做文史专员。

溥仪非常感恩,也非常珍惜自己获得新生的机会,工作起来认真卖力。

与此同时,溥仪开始写作起自传《我的前半生》,书中回忆并忏悔了他这前半生的经历,宛如半部晚清史。

1962年新春佳节,又有一件溥仪意想不到的惊喜——毛主席亲自宴请了他,这样的殊荣让溥仪欣喜又忐忑。
当时还安排了许多名流乡友作陪,溥仪还没来之前,毛主席就打趣地对章士钊等人说:“我邀请了一位十分重要的客人来,大家一定好好作陪啊!”
看大家疑惑,毛主席又继续卖关子:“我们中间啊,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的。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

这下大家更好奇了,接着就看到身着一套蓝卡其布中山服,足穿布鞋的溥仪走了进来,神态仿佛带着几分惭愧自责,还有几分喜悦。

毛主席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

众人恍然大悟,溥仪却非常不安,含着泪花不断检讨自己人生的过失,不该投靠日本做走狗,最后感叹一句:“为什么要我从小就做皇帝!?要是不当这个皇帝就好了。”

毛主席则摆了摆手,说:“有的事,你要负责,而有些事不是你一个人做的。”
而提起“皇帝”,毛主席掰着手指分析了历代皇帝,又笑着说:“你不但是清朝的末代皇帝,而且还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你的情况表明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国以后再也不会有封建制度了。”

说着,毛主席好像忽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就开玩笑地问溥仪:

“我其实最好奇的是,当年的传国玉玺去哪了?要是能找到,最好还是捐给博物馆,当个见证。”

溥仪本来已经心情放松下来,但问到这个问题,却又紧张起来:因为传国玉玺早就丢了。

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当家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家的传国玉玺在哪里,是不是太离谱了?

03

溥仪被迫退位后,还是被允许继续住在紫禁城里,还有每年400万的生活费,史称“逊清小朝廷”。

1924年,冯玉祥带兵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当时走得匆忙,溥仪金银珠宝带了不少,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倒给遗忘了。

冯玉祥搜刮时没有见到传国玉玺,以为是溥仪离宫时把他带走了,而溥仪准备做“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时才想起玉玺没了,派人去找冯玉祥要。

冯玉祥的回复让溥仪明白了,传国玉玺可能真的丢了。

虽然大清都亡了,玉玺也没什么用了,但搞丢了祖宗传下来的玉玺,溥仪还是很不安。
不过在外人看来,传国玉玺肯定还在溥仪手里,所以这次毛主席问起,溥仪很担心大家误会自己,以为自己要私藏玉玺。

当溥仪回答说玉玺不知所踪之后,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

但毛主席虽然也感到遗憾,却没有责备他:“真是可惜,我还没见过这传国玉玺的样子。不过,丢了就丢了!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那不过就是一个石头疙瘩罢了!”

听到这一番话,溥仪的心情也放松下来,他发现主席不仅没有架子,还非常关心自己的生活,甚至建议他认真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老伴,过好今后的生活。

这次家宴,一直被溥仪当作最珍贵的回忆,跟毛主席的合照更是被他放在床头。

而后来看到溥仪生活拮据,毛主席还把自己的稿费拿出让章士钊送过去。

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有几种猜测:一是冯玉祥没说实话,二是被宫女和太监趁乱拿走了。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