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排面”的婴儿:出生时军队保护产房,国家鸣13响礼炮为他庆生

文摘   2024-08-24 19:30   广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民国时期,有这么一个身份特殊的婴儿,还未出生就引发全国关注,出生时为防意外,政府还派出军队保护产房。
等到他终于降生,国家又为其放了13响礼炮高调庆祝。
好家伙,封建王朝的皇子出生也不用这么大排场吧,这个婴儿到底是谁,他为何如此被重视?

01

这个婴儿名叫孔德成,其先祖便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历朝历代独尊儒术,那自然也把孔子和他后代子孙的地位都抬得很高,以显示当政者对圣人思想和后裔的重视。
比如司马迁《史记》中“世家”,一般是记载诸侯皇亲的传记,但也把孔子放入世家部分,算是特殊VIP待遇,虽无王侯之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超越了诸侯的世代。

世事变幻,很多显赫一时的家族最终都淹没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但孔家历经千百年仍屹立不倒、风光无限。
汉高祖封了孔子的后裔为“奉祀君”,算是有了正式的世袭爵位,到了北宋时,又改为“衍圣公”的头衔。
时间来到清末民初,第30代衍圣公的爵位落到了孔子的第76代嫡孙——孔令贻身上。

虽然已经进入民国,封建王朝倒了,但儒学思想的地位仍在,“衍圣公”的爵位不变。
当时孔家面临一个巨大危机,那就是孔令贻没有儿子,这意味着等他故去之后没人继承衍圣公的爵位了。
难道传承了千百年的孔子嫡系正统血脉就这么断了?

02

为了绵延子嗣,孔令贻在原配病故后,又续弦了一位陶夫人,可是好不容易生下的儿子又夭折了。

没办法,陶夫人的贴身丫鬟王宝翠也被收为侧室,继续承担起生育下一任“衍圣公”的重任。

王宝翠倒是能生,但是一连生了两个女儿,等到第三度怀孕时,孔令贻忽然得了急病去世了。

这下,王宝翠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了众望所归,唯一的希望。不仅孔家人无比关心,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十分重视,全国上下都把目光集中到王宝翠腹中胎儿的性别上。

如果是男孩,那就顺理成章诞生下一代“衍圣公”;如果是女孩,那世界上就再没“衍圣公”了。
这事儿,哪怕放到现在也是议论度很高的话题,足以登上“热搜话题榜”。
转眼间王宝翠即将临盆,为了防止有人偷换婴儿或发生意外,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了产房,到处设岗,并由一位将军坐镇孔府。
北洋政府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与颜、曾、孟三氏的奉祀官同时在场监督,真是好大阵仗。
为什么防备这么严呢?因为历史上很多家族在面临绝嗣的时候,会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段,把女孩换成男孩,谎称自己后继有人。
为了生产顺利,孔府上下门户齐开,门上还挂着弓箭,示“飞快”、“速到”之意。
可偏偏王氏难产,最后把只有皇帝出巡或是祭孔时才能打开的曲阜正南门都打开了。为了这个婴儿的顺利出生,真是什么招都使了。

03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整个孔府沸腾了,孔家四处敲锣十三下,通报孔子第77代嫡孙诞生。
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贺,北洋政府也鸣放礼炮十三响,庆祝孔家这个千年世家后继有人。

孔德成刚刚出生17天,生母王氏就因为产褥热去世,随后由嫡母陶夫人抚养。

才刚满百日时,孔德成就被北洋政府袭封三十一代“衍圣公”。

孔德成这个小“衍圣公”是在浓浓书香氛围下长大的,从小接受中西方教育,承担主持孔庙祭祀等责任。
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受到社会转型新思潮的冲击,孔德成为了彰显进步,于是要求国民政府撤销爵位。
国民政府认为道统不可废,于是决定改个叫法,把“衍圣公”改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中华民国的世袭特任官。

这大概也是孔家乐于见到的结果,影响力仍在只是新瓶装旧酒,改个“有现代感”的名字,而且还能继续“世袭”。

1938年,日军攻占济南城,曲阜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老蒋赶紧派人把当时18岁的孔德成和怀孕的妻子护送到后方。

孔德成随后在武汉发表了抗日宣言,之后又主持成立孔学会,继续宣传孔子思想和民族精神。

虽是孔子后人,但孔德成在学术界找到一个正确走向: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

1949年,孔德成迁居台湾,成为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跟他的先祖孔子一样,过着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生活。

2008年,孔德成去世,享年88岁,这位中国最“有排面”的婴儿,也是最后一代“衍圣公”告别了人间。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