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终年”都是表达去世,但区别大了,用错了会贻笑大方

文摘   2024-09-05 19:40   广东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人固有一死,这是自然规律,是无可避免的。
或许死亡这个词语过于尖锐和沉重,古人创造了很多更委婉的说法,如圆寂、驾鹤西去、魂归故里等,来代替“死”字。
说到人的寿数时,我们也常用到“终年”“享年”这种表达方式,这两个词的意思感觉非常接近,很多人经常会用混了。
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一旦用错场合和语境,就要贻笑大方了。

01

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就连“死亡”的叫法,都有身份地位的区别。
皇帝去世了叫“崩”或“驾崩”,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台词就是“皇上驾崩了。”

为什么叫崩呢?山倒塌了叫山崩,意思皇帝死了让天下震动,不亚于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
皇后、皇太后死了也可以叫“崩”,但其他人就没资格这么叫了。
如果是诸侯或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等死了,称为“薨”。薨除了死,还有一个意思是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动静也不小,但肯定就没山崩地裂那么剧烈了。
大夫去世称为“卒”,士去世为“不禄”,作为最底层的庶民去世就干脆直说“死”了。
“士”死了为什么叫“不禄”呢?士指普通的官吏、大臣,他们死了朝廷可不就不用发俸禄了吗?倒也贴切。

除了身份等级,还有宗教信仰方面的特殊称呼,比如僧人去世称为“圆寂”或“西去”,道士去世称为“仙去”或“仙游”。

不同的死因也有不同的叫法,“捐躯”指为国牺牲,“殉职”指有公职的人因公去世,“罹难”指遇到灾难去世……

02

那么回到那个问题,到死者寿命时,“终年”和“享年”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它们都是一种官方用语,但“享年”更表示一种尊敬、爱戴、不舍的意味。

都是有影响力的社会名人,在新闻讣告里,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用“终年”,有时候用“享年”呢?

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民众带来福祉的名人,我们肯定是要用“享年”的。

比如为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老逝世的时候媒体讣告中都是用的“享年91岁”,以表达敬意和悲痛。

如果只是有名气,但没有让民众产生广泛的纪念情感的人,就可以用“终年”。

那么用“终年”就是不尊重吗?也不是,这是一个中性和客观的词语,也是郑重的语气,只是少了些强烈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比如,现在媒体在报道明星等人物的讣告时,会说“某某明星终年××岁”这样的说法。

除了社会名人,家中值得尊重的长辈去世,也可以用“享年”,但也不是所有的长辈都可以用。

一般要是正常的高龄离世,加上老人的德行确实让后辈敬重的,才能用“享年”。

要是老人曾作奸犯科,或者对家人不好名声很差,能不能也用“享年”?只要子女同意当然也没人管,只是多少有点虚伪了。

所以,总结来说,在书面讣告中,“享年”是用于德高望重之人。

其次,词语的使用也跟一个人去世的年龄有关系,“享年”一般用于60岁以上的人。

一个“享”字就暗示了,逝者享受了一个充实和幸福的人生,如果年纪轻轻就离世,那就带着遗憾和不够圆满的意味了。
在古时候,不同年龄的寿数说法有更详细的区别:
20岁以下就去世的人,写讣告的时候会用到“夭年”;20到29岁为“存年”,30到39岁为“得年”,40到49岁为“酉年”,50到59岁为“终年”,60到69岁为“享年”,70到79岁为“寿年”,80到99岁为“高年”;100岁为“期颐”。
当然,到了现代社会遣词用语已经没有那么细致考究,但应该用“享年”还是“终年”,却还是要区分清楚。
毕竟,逝者已矣,但却要考虑生者的情感,一个普通逝者身上用了“享年”,不仅感觉不到尊重,反而有点讽刺。
如果不想出错,用“终年”还是最保险的用法,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因为“终年”本就是“尽其天年”、达到寿命终点的意思。
 -End-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夜半读诗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最新文章